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常农粳10号”在南通市的种植表现及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17 23:29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江苏省南通市226000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秧田南通市大田

陆 永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常农粳10号”原名为“常粳12-9”,是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196/武2105 // 中晚粳06/扬粳3118”于201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于201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610)。“常农粳10号”生育期适中,株型优异,品质良好,产量高,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及苏南地区栽种。江苏省南通市于2018年引进“常农粳10号”并进行试种,2019年进行机插栽培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种植效果。现将其种植示范结果及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为种粮户种植该水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1 种植表现

1.1 特征特性

“常农粳10号”为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谷粒饱满,米饭适口性好[1]。201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其米质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0.8%,垩白率12%,垩白度3.0%,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15.0%,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常农粳10号”在南通农场连片种植2年,表现为:株型挺拔且茎秆粗壮,株高适中,分蘖能力强,叶姿直挺,叶色幽绿,群体整齐度较好,长势繁茂,生长中后期植株下部通透性好,穗大粒多,成熟后谷壳金黄,谷粒不易脱落,机械收割损失率低。

1.2 产量表现

“常农粳10号”于2019年在南通农场连片示范种植17.2 hm2,株高109.5 cm,每667 m2有效穗数22万穗,每穗实粒数131粒,结实率92.3%,千粒重25.5 g,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34.9 kg,比对照“武运粳23”增产4.0%,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2 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常农粳10号”在南通农场的示范种植情况,现将其配套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2.1.1 秧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秧田,秧田与本田比例为1∶80~100。在播种前10 d左右对秧田进行整地,并开沟作畦,开好平水缺,畦面宽1.4~1.5 m,沟宽30 cm、深15~20 cm。

2.1.2 种子处理

为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在播种前需浸种,每100 kg种子用戊氟丹水稻专用浸种剂120~130 g兑水150 kg,浸种时间根据当时气温而定,一般为2~3 d,待稻谷吸足水分,米粒腹白可见,即可进行播种。

2.1.3 精量播种与秧田管理

“常农粳10号”在南通市采用机插栽培方式,一般于5月中下旬采用30 cm硬盘进行播种育秧,每个秧盘播芽谷130~150 g,播种完成后将秧盘叠放于平坦处,每叠放20~25盘,并用黑色农膜盖好进行暗化,待秧苗立针时即转移到秧田。

秧田期的水分管理以间歇灌溉为主,且以湿为主,干湿交替,确保秧田土壤含水量充足,秧盘表土不泛白。机插移栽前5 d左右,加施送嫁肥,并喷施农药防病治虫,做到带肥、带药移栽,以保证移栽成活率。待叶龄2.5~4叶、苗高12~18 cm时,即可机插移栽。

2.2 精细整地,合理密植

“常农粳10号”在南通市机插栽培,因机插秧的秧苗小,故对大田的整地质量要求较高。具体为:(1)整地时,翻耕深度不宜太深,一般耕深15 cm即可;(2)田面要平整,高低落差控制在5 cm以内;(3)根据土壤土质控制土壤沉实时间,沙土田一般沉实1~2 d,黏土田一般沉实2~3 d,避免土壤沉实不到位,造成插秧过深,影响秧苗分蘖。

“常农粳10号”在南通市机插栽培,适栽期长,6月初至6月中旬均适宜移栽。同时,该品种分蘖能力较强,故大田机插移栽一般采用宽行窄株方式,行距30 cm、株距10 cm,确保每穴成活3~4株,每667 m2基本苗数控制在6万~7万苗。

2.3 科学进行肥料运筹

“常农粳10号”大田种植期间,一般采用配方施肥、促控结合的施肥方法,并在肥料运筹上遵循“前重、中控、后补”的方针。具体为:根据南通市大田地力水平,基肥每667 m2施尿素10~12.5 kg和磷酸二铵7.5~10 kg;分蘖肥根据田间水稻长势,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在移栽后5~7 d和13~15 d分2次施入;水稻生长中期若田间出现缺肥落黄的情况,每667 m2施尿素5~7.5 kg作平衡肥,若水稻长势正常则无需施用平衡肥;8月初施用穗肥,每667 m2施尿素12.5~15 kg和氯化钾5~7.5 kg,若水稻叶色偏深、叶片披垂,应酌情减量施用穗肥,以免水稻贪青晚熟。

2.4 精细化进行水浆管理

在秧苗机插移栽时,大田水层深度控制在1~3 cm,以利于清洗秧爪,减少漂秧、倒秧的发生,提高秧苗成活率。在秧苗机插移栽后,上跑马水,再根据天气情况自然露田2~4 d[2]。在水稻分蘖期,坚持浅水勤灌,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的目的,以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秧苗根系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在秧苗移栽后20 d左右,遵循“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由轻到重,多次搁田,搁至田面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即可,以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并提升植株下部通风透光性和根系活力,提高成穗率。在幼穗分化期,保持浅水及田面湿润。在水稻开始抽穗扬花时,水稻需水量增大,此时应保证田间水分充足,以提高结实率。在水稻成熟后期,灌跑马水,使田块时干时湿,以达到养根和保叶的目的,防止青枯早衰。在水稻收获前7~10 d断水,切记不可断水过早,以免影响水稻籽粒灌浆。

2.5 科学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在“常农粳10号”整个生长期间,要做好对病虫草害的防治,防治重点: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和叶瘟;秧苗移栽后,做好对水稻纹枯病、螟虫和稻飞虱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同时,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及时进行化除。

2.6 适时机收

当“常农粳10号”稻谷黄化、完熟度达95%以上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收获时间不宜提前或推迟,否则会影响产量。水稻收获后,稻谷应及时晾晒或烘干水分,并去除杂质,当稻谷含水量在14%以内即可入库储存。稻谷储存时避免“大圆堆”,以免水分过高发生霉烂,造成损失。

猜你喜欢
秧田南通市大田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感怀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