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

2020-12-18 11:10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河堤河床河流

周 密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30)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河流和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导致河道治理效果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开发力度的加大,河流管理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虽然我国在河流管理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有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需要解决。

1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在河道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要认识到河道治理工作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作过程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必须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以保证工作顺利完成,还要根据实际的治理经验和治理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使河道治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1.1 形态修复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土质条件也各不相同。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我国大多数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水流的曲折蜿蜒使人们难以将水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人们在过去的河道治理工作中通常将河道改弯取直以方便取水,但会使河水流速增快且影响河流周围动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水资源短缺,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河道治理的再修复[1]。如果发生洪涝灾害,就难以控制水情,对当地的江河湖泊造成更大危害。因此,江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要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使治理工作效益最大化。可以进行形态修复以减缓流速及增加河流的作用面积,使河流作出贡献以保证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改善当地河道的水利条件以促使河流能够发挥更好的效用,进而为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1.2 生态河堤修复技术

人们在长期的河流治理和利用过程中发现了河堤对于河流本身的重要意义,河堤可以造福于河流本身和当地的居民以及动植物,充分满足当地的供水需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此外,河堤还可以改变当地的人文风貌。因此,一定要做好河堤工作。河堤生态修复的主要途径是将原有的混凝土建筑物改造成水、土、生物相互作用、快速生长的河堤。河堤在修复之后能够让生物进行生存以及繁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同时调节水量。

1.3 生态河床修复技术

生态河床修复技术使河流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传统的河床修复治理都是用硬质材料来建造河底,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一些水资源利用问题,但摩擦力降低且水流过大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因水流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程度地损害。生态河床修复技术致力于减少使用甚至不用这些硬质材料,呈现或保持河床原有的自然泥沙状态,为水生动植物的栖息提供适宜环境,保持生态多样性。

2 河道生态治理措施

2.1 合理配置水资源,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河道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为各种生态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应该以为人们的居住以及各种生物的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为目标,对传统河道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河床、护岸等进行改造,进而恢复河道本来面目。河流的流域极为广阔,地势地形不同导致各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也不同,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河流的作用。

2.2 保持河道的原始形态

河流形态是河流的重要特征,它的多样性是流域生态环境的核心,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河流形态,导致河流形态单一化、渠道化,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因此,保持河道的原始形态在河道修复治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河道裁弯取直、河道的渠道化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应避免实施此类工程。

2.3 改变建造材料,控制河流污染

河道护岸基本上都使用现浇混凝土或浆砌石等材料,虽然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结构牢固性较好,但减少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空间,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2]。因此,河道改造必然要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确保修复治理材料的运用不会危害到河道的生态环境。较科学的做法是在岸堤内部使用干砌石、大块石等较通透的材料,表面多使用一些河流流域内根系发达的土生植物,将树和草相结合配以木桩的植物护坡法。

3 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正逐渐增强,水利建设正由过去粗放型开发向生态水利转变。在进行河道修复治理工作时要科学规划,遵循河道的自然生态原则,河道的生态修复涉及多个学科、多项知识,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将河道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融为一体,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构建美好的河道景观。

猜你喜欢
河堤河床河流
早春的河堤
河流
冻融循环作用下土质河堤的稳定性分析
新型有纺土工布在薄弱软土河堤工程中的应用
当河流遇见海
ArcGIS在河床冲淤量分析中的应用
缱绻的回眸诗歌
河床下伏采空区岩移规律及治理方案研究
我好像答应过你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