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五精”创新工程研究

2020-12-19 04:34尹建平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思想

尹建平,薛 智,顾 宁,杨 湖

(1.中北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山西 太原 030051;2.中北大学 党校办,山西 太原 03005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针对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高校应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五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 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工作精细化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应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植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2-3]工作体系涵盖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学生工作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考核五个方面内容,从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方面进行体系构建和整体优化。发挥工作体系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工作遵循和工作考核的作用,完善“十大育人”体系,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形成育人特色,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发挥育人体系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实现新形势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似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目标、职能、制度、考核等方面,做好组织体系精细化、职责目标精细化、制度内容精细化、科学管理精细化、考核体系精细化建设。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培育精细化管理意识,强化精细化管理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过程,贯彻精细化管理思想,提升精细化管理共识。真正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落细、落小,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4]

2 推进“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实现队伍精湛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辅导员队伍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5](教思政〔2014〕2号),高效应制定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选拔聘任制度、优化辅导员队伍的考核激励机制、构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体系、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培训体系、丰富辅导员职业化培训内容、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举措,构建“辅导员理论研究、科研助推、实务研讨、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和持续化学习”五大平台,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实现队伍的精湛化建设。[6]如培育建设“研学知行” “千禧初心” “头雁领航” “绘心绘智” “心语平话” “柏树林下”等辅导员工作室,从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党员示范引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开展工作,以此引导辅导员加强工作研究,深化实践成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高校应完善辅导员工作条例,强化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明确辅导员具体职责。科学制定辅导员考核条款,在考核原则、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测评体系上突出辅导员工作特色,科学认定辅导员工作业绩。选树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辅导员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引导广大辅导员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制定出台专职辅导员型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构建辅导员适合的职业通道、职责要求和职级条件,实现职能需要与职务晋升要求统一,以鼓励辅导员专家化发展为职业愿景,培育思政专家、学工行家、业内名家等专业人才。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培训体系,丰富辅导员职业化培训内容,形成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符合辅导员成长成才规律、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为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服务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3 打造“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基地”,实现基地精彩化育人

在打造“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工作中,高校应通过思想引领、文化育人、资助育人、网络育人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打造“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基地”,实现全程、全方位基地精彩化育人。

3.1 建设思想引领阵地

为了建设思想引领阵地,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设思想引领阵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基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在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讲堂、进班会、进活动、进网络”,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或班级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立志肩负起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3.2 构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依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校应积极构建以“博导论坛” “教授论坛” “博士讲坛”为拓展的三位一体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雅艺术进校园” “戏曲进校园”为引领,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节点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进师生,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积极开展以主题班会、主题实践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主题活动品牌。挖掘革命文化、太行精神、兵工传统的育人内涵,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着力构建“浓郁国防氛围熏陶、厚重国防精神培育、特色国防专业教育、丰富国防实践活动”四位一体的国防育人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

3.3 建设勤工助学实践基地

高校应秉承“助学、建校、育人”的工作宗旨,建设勤工助学实践基地,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完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勤工助学视频宣传教育、上岗劳动成长心语、优秀学生成长报告会、学生资助主题教育与培训”等多种载体的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形成网上网下相结合,校、院、班紧密协同的勤工助学育人工作机制,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自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育人效果。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本着“劳动为本、资助为基、育人为魂”的原则,通过设立校园卫生岗、校园保洁岗、龙山美化岗、教学楼服务岗、学生助理岗,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形成“团结、踏实、敬业、进取”的勤工助学文化,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着力培养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

3.4 主动抢占网络育人阵地

为了适应广大学生网上学习生活的新常态,高校应主动抢占网络育人阵地。依托“红太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构建“三网两微一中心”复合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建设,从“指尖”直抵“心间”,形成多维复合的网络育人工作格局,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思想引领和价值传播,遵循规律,精准滴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建设“易班”发展中心,构建集教育教学、思政工作、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网络思政平台[7],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特色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特色网络新媒体矩阵,引导学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贷、套路贷、校园贷陷阱,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以此全方位开展网络育人工作。

4 实施“重点关注学生关爱工程”,实现帮扶精准化服务

在帮扶和教育学生工作中,高校应大力实施“重点关注学生关爱工程”,建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少数民族等四类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和帮扶机制。通过对四类学生实施“重点关注学生关爱工程”,实现帮扶精准化服务。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顶层设计,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着力推进寒假“九个一”关爱工程活动和暑假“六个一”关爱工程活动,将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落实落细,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8],实现在校生心理测试全覆盖。推进新生心理助跑“六个一”工程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月主题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心态,营造乐观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聚焦个性需求,提供分类指导,预警帮扶联动,共助学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充分利用内派教师资源,以增强各民族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及“三个离不开”思想意识为目标,构建少数民族学生“政治上关怀、文化上关注、学习上关切、生活上关心、就业上关照”的工作机制。

5 搭建“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平台”,实现人才精益化培养

5.1 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全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工程”

依托青年思想研究中心,高校应深入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培育和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培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和“优秀学生工作成果奖评选”,研究新时代下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促进人才精益化培养。[9]培育和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鼓励辅导员开展“组团式”研究,促进辅导员队伍人才形成梯队、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产生一批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重点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实践成效,凝炼工作成果。评选一批优秀学生工作成果奖,促进成果凝练和固化,形成人才精益化培养机制。

5.2 搭建“安全教育平台”,全力推进“安全素养提升工程”

在搭建“安全教育平台”工作中,高校应着力构建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和校规校纪教育工作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通过完善《安全稳定工作预案》、讲授《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组织观看安全教育案例视频、讲解《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组织学习《学生手册》、熟悉《学生安全告知书》、发放《入学安全教育读本》、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严格公寓外住宿审批制度、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新媒体安全知识宣传、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加强与家长联系沟通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红线和底线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构建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医疗救护操作训练、应急疏散演练等实践体系,提升学生的安全技能水平,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

5.3 搭建“见贤思齐平台”,大力推进“学风建设工程”

高校在推进“学风建设工程”工作中,可以通过名师导航育学风、严谨教风带学风、强化管理促学风、榜样典型树学风、鼓励创新扬学风、严肃考风促学风构建学风建设体系;发挥校园文化凝聚作用、奖助体系激励作用、典型引路示范作用、班级团队带动作用、互动交流分享作用,创新能力培养推动作用、颁奖典礼育人作用、不断丰富学风建设内涵,拓展学风建设领域,培育优良学风和严谨学风。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5.4 搭建“人生出彩平台”,着力实施“榜样引领工程”

在实施“榜样引领工程”工作中,高校应以“先进班集体”获奖班级为集体榜样,以“国家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校长奖章”获得者和“保研学生”为个人榜样,加强学生榜样库建设。深入挖掘优秀大学生和先进班集体事迹,优中选优,组成“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团”和“先进班集体事迹报告团”,面向全校低年级学生举办专场“优秀保研学生报告会” “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和“先进班集体事迹报告会”,分享其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对广大同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构建“事迹资料成册、视频资料成盘、微信平台评选、颁奖典礼激励、事迹材料展播、先进事迹巡讲”六位一体的榜样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微信采访、网上直播、事迹报告、海报宣传、举行颁奖典礼、制作《闪闪的红星》宣传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加大先进事迹宣传力度,在同学中树立旗帜和榜样,让同学们看到优秀同学与先进集体的闪光点,带动影响广大学生积极奋进,努力成长成才,实现人才的精益化培养。

5.5 搭建“全程育人平台”,着力实施“德育答辩工程”

在搭建“全程育人平台”工作中,高校应坚持以德育人,邀请思政教师、人生导师、专业教师和成长导师参加德育答辩,创新“德育答辩”教育实践新模式。构建贯穿大学四年的德育开题、德育中期检查、德育毕业答辩的德育养成教育新体系。要求一年级入学后开展德育开题,自主设计自主开展四年的德育养成教育实践;三年级上学期进行中期检查,及时进行人生规划的修正和调整;四年级毕业之际组织德育答辩,对四年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总结反思,强化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个人行为的自律,知优明劣扬长补短,引导学生扎实走好人生道路,走好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5.6 搭建“全员育人平台”,全面实施“成长导师工程”

在搭建“全员育人平台”工作中,高校应继续在配备辅导员、班主任的基础上,以宿舍或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为所有本科新生配备导师,选派优秀学科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担任新生成长导师,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和学业辅导。发挥各学科管理部及专业平台的作用,加强学生与专业教师的互动交流,鼓励各学院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导师制,为大二、大三学生配备双创导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申报创新创业项目;为大四学生配备校友导师或人生导师,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取向和社会需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的相统一。[10-11]

5.7 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着力推行“主题班会制度”

在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工作中,高校应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改变传统简单灌输式说教的班会模式,着力推行校领导引领示范、中层管理干部和优秀专业教师主动参与、校外专家学者辅助实施的互动式主题班会制度,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目标。[12]371-373要求学生以班级、专业、年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下,结合成长需求、成才困惑、人生困扰、学业规划、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等问题,定期选择不同主题,设计班会形式,邀请领导老师作为嘉宾参与互动交流讨论,与青年学生共话理想追求,探讨人生发展之路,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