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2020-12-20 14:03张鹏杰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张鹏杰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所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着手。

一、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多重解读

“意识形态”一词最初不是由马克思提出的,而是法国思想家特拉西在他的《意识形态原理》这本书中提出的,他将其解释为“观念科学”,但是并没有具体阐明其内容。此后,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体系。

(一)“虚假”意识形态

马克思第一次提出“意识形态”的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他指出:“它只能是一种被感知到的存在,并且在任意时刻,意识形态的存在便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正如视网膜上的倒影是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直接生成的一般,如果说意识形态中人们与他人的关系有如倒现于照相机中的影像,那么该现象也来源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1]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生活的“虚假”反应。资产阶级在与封建阶级斗争时,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将自身的利益普遍化,这就是其虚假性。

(二)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上层建筑应该分为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在自身生活的社会中,发生着与这个阶段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既包括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上层建筑主要是法律和政治,“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就是马克思所指的意识形态,包括宗教、艺术、哲学等。所以可以理解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是超越并相对独立于上层建筑的。

(三)“批判”意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以鲍威尔、施蒂娜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等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进行了批判。这些人物都是唯心主义的拥护者,他们从幻想的观念出发,认为思想观念是不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的,真正的战役是观念之战,只要对观念世界采用批判的态度,就能从根本上改变现实世界,并且观念可以创造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他们没有从社会现实出发,颠倒了社会存在和认识的关系。

(四)阶级意识意识形态

虽然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但他并没有将意识形态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虚假的”,而是将意识形态与阶级统治联系起来。作为阶级意识的意识形态,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阶级斗争促使社会发展,而意识形态成为一种灌输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有效手段。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意识,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阶级社会里,社会生活主要体现为阶级生活,社会关系以阶级关系来表现,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必然参与其中。统治阶级凭借他们掌握的生产资料,试图用这种方式为自己披上合理的外衣,从而达到控制人民,最终达到维护本阶级的阶级利益的目的。而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虽然还存在特定的道德、文化、哲学等,但这仅仅是意识形式的内容而不是意识形态的范畴,所以这两种不存在阶级的社会形态是不存在意识形态的。马克思通过分析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问题得出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中国发展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所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很强的价值意蕴。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地位,并根据世情、国情、民情的变化,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时代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造性发展

毛泽东1940年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中首次阐述了意识形态理论,认为建设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就是“无产阶级要始终坚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也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2]。

对于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把无产阶级作为领导意识形态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中之重,并要求全党抓紧学习并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延安时期,又提出人民解放斗争的战线应该包括军事和文化两个战线,虽然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有时候在枪杆子打不到的地方需要笔杆子去斗争,这个笔杆子就是指意识形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分析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仍有必要,必须战胜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而对于如何进行意识形态的建设,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六个有利于”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成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指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贡献

第一,邓小平时代在继承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鉴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得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实践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尤其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同样需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因此,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领导集体根据调查研究和改革开放实践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进行了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政策调整。首先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拨乱反正活动,并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其次,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求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抓在共产党这个执政党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后,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里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意识形态的问题。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由此形成。

第二,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和平演变”愈演愈烈,国内改革开放过程中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错误思潮不断侵入,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巨大冲击,江泽民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了高度重要的地位,并提出其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首先,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为了避免意识形态领域被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占领,提出必须要用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其次,他提出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弘扬主旋律,提出“四个倡导”,即“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3]。最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论段。

第三,胡锦涛时代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以人为本”是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等错误观念的最好否定,并将文化建设、思想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处理,实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共同发展。该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命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并且号召全国上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再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要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指习近平同志结合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史,根据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提出的一系列意识形态理论。

(一)战略地位

习近平同志首先于2013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根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强调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并于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这其实是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必须毫不动摇,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可以代替其他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的建设。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方面,国内出现利益多样化和思想多元化现象;另一方面,国际上,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思想等对我国进行渗透,宣扬“人权”“自由”“民主”。正是基于国际国内的现实情况,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将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了极端重要的战略高度。

(二)价值指向

1.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意识形态工作要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这个方向就是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的正确做法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学习,培育人们的政治敏感性,对错误的思想和政治倾向保持敏锐的辨别能力。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双向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际上就是坚持人民性,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导向,把代表人民群众意志作为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生命线,扎根人民群众的实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推出满足人民需求的优秀内容。

(三)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与艺术、网络意识形式等。

政治上,“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做的是政治工作”[6]。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会有现在的繁荣富强。所以习近平同志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7]。

法律道德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8],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我国的重要战略布局。道德建设历来都是我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9]。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地指导道德实践,形成道德合力。所以我们要开展道德模范的宣传教育,弘扬正能量。

哲学与艺术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的很多观念在现实社会依然适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10]。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习近平同志还对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11]。“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厚、更持久的自信,它发挥的是培根铸魂的作用。所以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感染人的特质去发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力量,时刻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创造美好生活。

网络意识形态方面,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主动权的争夺逐渐转移到了网络上,这场“阵地战”必须能够顶得住、打得赢。习近平同志在认识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将网络引入到了意识形态领域,提出“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12]、“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12]等。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牢牢掌握网络的话语权,建立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网络唱响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13],形成良好的氛围,而不是“法外之地”。

(四)根本任务

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度的问题,所以我们党必须坚持“两个巩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1]。

1.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纵观中国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给西方国家带来了恐慌,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对我国进行攻击,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实践的本领。

2.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识形态建设最终要落脚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塑造,社会成员能够普遍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团结起来,这就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果,也是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力量。实践表明,作为共同思想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

(五)战略措施

1.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而这个领导权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掌握。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一些西方国家提出了错误的观点,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国,使他们对中国有正确的认识,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国强则言重,国弱则言轻。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前列,但意识形态话语权却相对薄弱,所以我们要着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来提高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借鉴他国经验,使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识形态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具有更深厚持久的感召力量。无论是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时期形成的斗争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先进文化,都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根基。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促进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人民群众,创造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其次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当代价值,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要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5]。所以我们要努力向世界人民和中华儿女推广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思想基础。

3.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其实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地位。教育师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袭,要做好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政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储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高度和准度,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弘扬爱国主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同时还要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另一个重要人员,也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练就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本领,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既充满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这个科学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此基础上使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