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视角下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特点对社区公共绿地规划的启示

2020-12-20 23:27
现代园艺 2020年20期
关键词:造园绿地古典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

2020 年春节前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此次疫情不仅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人力、财力、物力损失,也引起了各城市对公共卫生防治、城市健康发展路径探索等的深刻反省。社区既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疫情蔓延速度最快的空间单位,重构“生活圈”概念下的社区公共绿地空间,在城市社区卫生防治和对城市公共卫生环境的优化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1 居民健康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绿地作用

2018 年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生活圈”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划分。其中,详细定义了社区公共绿地规模和分级设置,完善了现有住区室外环境健全的功能之后,亟需提升环境品质,迫使城市更加注重社区的开放性与健康舒适性,提升以人为本的重要度,推进建设集约式生活圈和宜居的环境。

1.1 城市健康

城市绿地可以实现生态平衡,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噪声污染,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居住舒适度等。此次疫情大面积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病例大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病例有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空间狭窄,人群密集的社区成为了传染高发地段,因此,公共绿地的置入不仅能优化空气质量,还能较好地塑造人群之间的隔离空间。

1.2 居民生理心理健康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模式的转变,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同时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问题。城市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室外运动和锻炼的空间,缓解疫情带来的紧张感,社区公共绿地规划研究在城市健康发展的推进上具有实践意义。

2 城市社区公共绿地现状

2.1 社区公共绿地的缺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现有公共绿地面积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人口的增多导致居住面积短缺,难以解决人居需求和绿化面积扩大间的矛盾。我国大多数社区均存在绿地缺失的情况,特别是老旧小区公共绿地严重缺乏,同时,还存在私人占用社区公共绿地资源的情况,如占用停车或占为私人菜园,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资源和他人利益,也损害了整个社区的环境。

2.2 社区公共绿地规划不合理

社区公共绿地布局不均衡,最初社区规划只关注绿化率是否达标,而忽视绿地对全体居民的合理分配。此外,社区还存在绿地布局形态阻碍人群使用,如公共绿地设置在车流量较大的车道附近,还有一些小区在规划时将带状绿地当作隔离带,居民为不破坏绿化绕道而行。大多数社区绿地规划极少考虑对于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的照顾,这与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

2.3 社区公共绿地缺乏吸引力

在社区公共绿地营造上,大多数新建社区盲目照搬优秀案例,忽视了所在场地特色和功能需求,如北方城市效仿南方城市的亭台水榭,最终景观的枯竭让社区绿地景观大煞风景。另外,社区绿地设计手法粗暴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大面积的打造硬质铺装,广场上种植灌木类植物,不仅没有为人们提供休憩空间,还导致绿地广场成为冬冷夏热不宜久留的场所;另一方面大面积铺设绿地,种植乔木密林,无法为人们提供步行休闲空间,导致公共绿地形同虚设。

社区绿地作为社区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空间,在规划设计和保证使用基础上,还需尽可能让公共绿地对社区居民更有吸引力。为此,应增加社区公共绿地设计的美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居民使用频率,同时,优化社区户外公共空间品质,缓解疫情在社区内的传播情况。

3 古典园林营造的特点

3.1 追求意境

我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崇尚自然”为核心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国园林善于融建筑、山水、植物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自然条件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底,植被为装饰,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使社区公共绿地更具美感,增进居民使用意愿。

3.2 舒适的空间尺度与用地规模

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运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实现开合有致的效果。除了在园林内利用各种元素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起到扩大园林外景的作用。这在我国古典园林相对局促的空间中,借助对、强化空间进深感,运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借助山体和上挑屋顶,将人的视线引向天空等手法,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

3.3 丰富的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城市绿化、广场和景观的灵感之源,其造园思想精髓更是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加以配置,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目的就是让休闲绿地能够优化社区环境品质,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享受和身体感官上的愉悦。

4 造园启示与社区绿地规划建议

4.1 控制绿地聚集性空间规模

(1)促进人群趋向公共空间。现代居住区的居民活动广场、儿童游乐沙池等,本应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设置不同的尺度空间。但如今基本是以大尺度和铺装为主,用同一手法布局社区绿地亦或是视广场为绿地,或不再置入绿化景观等。大多数社区户外空间因为缺乏围合感强的私密空间,而我国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景观内敛、曲径通幽的意境,人们更乐意在私密空间驻足停留,提高室外绿地使用频率。

(2)采用软硬界面均衡的设置和空间尺度的微缩化能实现绿地内风道、采光等流空间的交汇。以往无论是大的广场,还是小的交流空间,几乎都暴露在人们的直观视线内,有的甚至设置在居民的窗前,对居民休息造成影响。高低错落的植物配比,在视觉安全感和物质流动上,都能在科学的设计中给予人较好的感官体验。

(3)园林中叙事性的亭台、汀步对人流量进行了强制划分,能减少交往人群数量,单向推进人群步行方向与频率。不仅能控制人群聚集的规模,而且能起到休闲放松、环境美化和控制疫情聚集性传播的作用。

4.2 适度绿地园林化

营造现代居住区社区公共绿地趣味与居民吸引力,要有观念上的改变,学习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和造园设计手法:一是以形成于悠久历史与传统土壤中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审美倾向为主导,即以我国特殊的文化为背景;二是以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如步行习惯和广场舞需求;三是把园景置于现代中国特殊的整体环境中,而不是对传统园林样式进行材料适用性与工艺可能性上的调整、搬用与抄袭。

4.3 注入社区绿地文化内核

自然要素是园林景观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我国古典园林意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城市不应独立于自然,而应融于自然,学习古典园林手法,强调按照自然客观规律建造社区绿地,以自然景物为主体,强调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人对自然要素的汲取,不仅是对城市健康未来的期许,更是对人类健康关注的体现。因此,在设计现代居住区时,也要充分尊重场地现状和气候条件要素,尽量保留规划基地原有的植被,让公共绿地成为城市社区中富有社区特色和文化的一隅之地。

5 结语

随着城市存量规划的推进,社区构建日渐重视健康人居的要求,而社区公共绿地的分级布局在“生活圈”的定义下,也成为了一种专业的规划要求。我国古典园林宜居环境和生态理论,与现代生态住区规划设计之间存在许多内在联系,生态社区是新型人类聚居模式,代表我国今后住宅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生态社区最主要的类型。居住区环境的塑造日益受到重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在新的功能要求与技术条件下,住区规划和设计师们应学习、延续经典的传统园林造园本质,而非单纯模仿外在形态,束缚了真正的创造力,对古典园林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应因地制宜运用地方自然要素,让社区公共绿地成为社区最富有活力和健康特质的户外场所。

猜你喜欢
造园绿地古典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怎样读古典诗词?
走进绿地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