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困惑到明晰:EC-CDIO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路及其启示

2020-12-23 04:34张磊张卫华杨明智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

张磊 张卫华 杨明智

[摘 要]与传统的“自上而下”地运用CDIO理念指导专业建设改革不同,中国矿业大学电子商务系在面临专业建设困惑和变革诉求的压力下,通过师生内省、辩论、调研、论证等方式,自发地构建起“课程—项目”式的C2P教育模式,并在接触到CDIO理念后,积极地将C2P全面提升至CDIO, “自下而上”地构建了电子商务EC-CDIO教育模式。这条探索之路的完整历程对其他专业教育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探索之路的经验教训尤其对“自上而下”地推广应用CDIO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EC-CDIO;电子商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6-003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6.006

作为一个舶来品,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被许多高校所借鉴和实施,并逐步催生出不同模式的CDIO,走出了一条从CDIO在中国到中国的CDIO的发展道路[1]。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散播模式可能会造成理解偏差和本土适应性问题,从而给各高校正确实施CDIO带来风险[2],因此亟需探索一条“自下而上”构建起CDIO教育模式的新路径,这对深入理解CDIO在中国的实施环境、对象、过程、条件和创新方式都将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矿业大学电子商务系自主探索且逐步构建的EC-CDIO模式值得剖析和阐释[3]。

一、困惑和压力

中国矿业大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电子商务本科生,是我国较早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但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师生们一直在专业面向对象、技术或商务、学生竞争力等方面面临困惑①,造成专业区分度不高、知识结构体系零乱、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就业去向不明等问题[4][5][6],从而直接影响了办学质量和专业满意度,给专业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C2P构建之路

(一)重构专业内涵和定位

变革首先是从对专业内涵和定位的重新思考开始的。虽然是专业建设的龙头和起点,但教师却没有对电子商务是什么这一本源问题给出清晰一致的回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从电子商务基础定义出发,明晰了电子商务是基于各类在线的资源、知识和信息等网络数字产品满足消费者在线需求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过程,从而将大家对电子商务本质的认知统一到“运用IT技术创造、变革、再设计和运营的新型网络数字产品商业关系”[7]。此后,我们进行了大范围的电子商务企业现场访谈和调研,确认了这种理论认知与企业实践的吻合性和一致性。

(二)优化专业模块和课程体系

在现场调研中发现,除京东等少数企业还保留物流业务外,绝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更多关注于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网络运营和大数据分析等业务领域,形成一个网络数字产品的闭环供应链;同时,从业务组织来看,项目小组制是各电子商务企业为支撑竞争能力所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主体功能涵盖新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营,绩效考核面对小组而非个人,这对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配合协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据此,构建了产品设计、平台开发、运营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四大专业模块,分别对应着电子商务实践的主要业务功能。核心课程匹配时,在产品设计模块中设置“设计心理学”“互联网思维与产品设计”“交互系统设计”三门课程,在平台开发模块中设置“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三门课程,在运营管理模块中设置“消费者行为学”“互联网运营”“电子商务项目管理”三门课程,在数据分析模块中设置“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两门课程。

(三)构建C2P人才培养模式

上述工作从理论上解决了电子商务知识体系的问题,统一了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但在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来巩固提升课堂知识上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思路,而传统的课程实验、認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受困于间隔长、期限短、不系统等缺陷,效果并不理想。

突破出现于一次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上。主讲“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老师谈及跟他做科研项目的同学都较好地掌握了这门课程,但其他同学都明显存在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建议是否找到一种机制让广大学生都参与到项目实践中来。围绕这一思路,大家展开热烈讨论并形成一个实践教学方案:即沿着产品设计、平台开发、运营管理和数据分析这一网络数字产品供应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大二进入专业后就开展互联网产品创意及其商业模式设计工作,然后进行编程技术开发,形成网络数字产品,最后对其进行网络营销、运营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从而使学生一直在一个课程与项目耦合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既系统地掌握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又完整地实践了一个电子商务项目。我们将其定义为C2P(Classroom to Project)培养模式。

后期的多次专题讨论和教学实践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丰富和完善了C2P方案。包括:设计课程知识点与项目应用点的评价考核表来确保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采用随机分组方式组成4—5的项目团队,基于校园环境来确定项目选题,在不同项目实施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差异化的考试成绩加上同质化的项目成绩确定每位同学的成绩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C2P的有效实施。

三、从C2P到EC-CDIO

在此后的一次文献查阅过程中,专业教师第一次了解并学习了CDIO工程教育理论,并发现CDIO是以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四个环节——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ion)为基础开展人才培育工作[8],这与C2P沿着电子商务中的产品设计、平台开发、运营管理和数据分析这一网络数字产品供应链进行教育的思路非常相近,最终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9]。这种发现坚定了大家按照C2P的基本模式进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信心。在集体认真学习了CDIO教育理论后,教师一致认为专业具备以C2P模式为蓝本,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的EC-CDIO教育模式的现实基础,EC-CDIO较C2P所做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

基于CDIO大纲和CDIO的12条标准的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拓展为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建造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而后二者更是与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由此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技术和商务不仅在知识层面实现了整合,更在综合素质层面实现了一致,从底层逻辑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专业发展的技术与商务融合问题。

(二)构建了“知识学习化→知识技能化→知识内隐化”的人才培养路径

CDIO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大都隐藏在个体中,并非是靠学历、资历等予以衡量的,我们将其称之为隐性知识;而课堂书本上所学知识大多为显性知识,只依赖课堂教育很难将显性知识直接转化为隐性知识。重要的中介是知识技能化,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反复打磨显性知识,领会其内涵,掌握其窍门,并借此培养出创新、逻辑等隐性知识。将这种理念传输给学生后,对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明晰努力方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设置组长制培养领导和人际交流能力

每个小组设置项目小组长和学习小组长各一名,前者全面负责项目推进和组织协调工作,小组长随课程变化而变化,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一次担任小组长的机会,而后者可以不变,负责协调非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况,保证同学们在学习上的综合全面发展。这为学生在领导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上的成长提供了机会。

(四)构建了矩阵制的组织保障体制

将职业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后,恰能借助矩阵制组织形式来平衡核心课程教师与非核心课程教师之间的关系。C2P是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涉及的核心课程进行开展的,无意中将物流管理或管理信息系统等教师排除在外。而对项目组采取课程老师和项目老师的矩阵式组织后,课程老师负责项目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老师负责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二者既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而且团结了所有教师、整合了全部师资资源,为EC-CDIO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经过改进后,我们进一步将EC-CDIO模式凝炼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课程体系化培养专业理论知识、项目驱动化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团队化培养领导沟通能力和考核成绩化培养贯彻执行能力为要素的电子商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

四、经验与启示

这种紧密结合专业问题和中国国情“自下而上”地构建EC-CDIO培养模式的摸索路径(如图2所示)。它经历了从专业问题提出、理论探讨、实践调研、确定培养目标、设计专业模块和核心课程体系、构建C2P实践模式到最终形成EC-CDIO模式等七大步骤,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到评价的整体改革,而不是实施某一具体教学方式”[10]的理念完全一致,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培養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大专业核心问题。

(一)需要在系统思考专业问题和培养定位的基础上来评价CDIO的实施必要性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CDIO也有它的有效边界和适应对象,遴选不当会引发改革风险[11]。EC-CDIO的成功构建,一是有赖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技术与商务分离的难题亟待解决,对这个问题持续深入地思索构成了EC-CDIO构建的原动力,而不是无病呻吟地为了CDIO建设而建设,专业问题导向是推行CDIO的初始起点;二是电子商务专业外延和知识体系较宽阔,涵盖了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推广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而非如人力资源、会计等只针对企业专门业务或单个部门的专业,这种技术与商务的多任务复合性特征为设计EC-CDIO提供了可能,因此,专业特征本身是CDIO推广的另一个重要考量要素;三是电子商务企业小组制的业务组织形式在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并掌握业务全流程的相关知识,专门化程度被降低,员工更像是一个插件,根据要求快速动态地承担不同工作,以提升小组适应市场的灵活机动性[12],专业由此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于精通产品、平台和运营的全方位人才,这为沿着产品全生命周期构建EC-CDIO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是否需要培养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人才也是采纳CDIO时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需要在综合考察专业对象和校园背景的基础上来评价CDIO的实施可行性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教育时间和空间的组织上难度较大,不同的工科方向具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13]。就EC-CDIO而言,我们一是将专业对象定位于网络数字产品,这样其产品全生命周期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所需的设备或工具主要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这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即可完全满足,但如果将物流管理也纳入EC-CDIO体系中,就需要与外部物流公司进行合作联合培养,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也随之增加[14];同时,在CDIO全周期实施过程中,如果设计不周到,其后期运作(Operation)的市场服务环节也很难真正实施,EC-CDIO的策略是严把项目开题关,将大部分选题限定于校园环境下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从而解决了产品应用的空间问题。因此,推行CDIO时,进一步明确专业对象并科学设计校园环境下的产品应用情境应是一项方便可行且能长期实施的有效策略。

(三)需要密切联系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来开发CDIO的专业模块和课程体系

传统课程体系大多依据理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设计的,而推行CDIO时,专业模块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靠实际业务流程所决定的,因此,深入企业实践考察业务流程、科学提炼专业模块并据此重整课程体系就非常重要。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有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电子商务工程技术和电子商务综合等四个模块[15],模块间缺乏有机关联,各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也大多遵循“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式[16],这种零乱的课程体系显然无法支撑CDIO教育模式。EC-CDIO将电子商务的线上业务高度提炼为产品、平台和运营,它精准反映了网络数字产品的供应链结构,我们据此设计出产品设计、平台开发、运营管理和数据分析四大专业模块及其各模块下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得理论上的知识链和实践中的供应链实现了有机耦合。在这种理念下,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实践来支撑CDIO教育就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从而规避了不相关的多项目制、典型产品组织教学制等曲解CDIO教育模式的出现。

(四)需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来推行实施CDIO教育模式

这也是我们接触到CDIO模式后感受最深刻的地方。C2P的设计与实施以学科知识获得为取向,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周期内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项目来加强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配套的保障措施也都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设计,这在本质上没有摆脱我国传统的强调个人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忽视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17]。而CDIO模式从一个宽广的视野解读工程,将工程与社会发展、市场规律、管理模式、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心理、审美等紧密结合[18],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解决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二元对应的矛盾问题。在从C2P升级到EC-CDIO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的“知识学习化→知识技能化→知识内隐化”路径、人才培养钻石模型、轮换小组长、矩阵式组织等创新之处莫不是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指引下所创造出的,这的确提升了C2P的层次和视野。时刻以这种视角来推进实施CDIO,所设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才更易于与CDIO初衷相一致。

(五)需要结合中国情境和各校实际情况来本土化地完善CDIO模式

虽然老生常谈,但这的确是CDIO推广实施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它与我们在EC-CDIO摸索过程中的很多切身体验相一致。比如,能够从无到有地设计出EC-CDIO模式,就是依托我们较强的技术师资团队,在此基础上向前端设计和后端应用进行拓展而来,而這种资源也并非所有的电子商务专业都具备;我们设计项目实施效果进入课程考核成绩就是基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普遍不足,以一种变相的强制措施来保证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投入;采取课程考试个人成绩和项目考核团队成绩来计算个人的课程成绩就是为了增加学生之间的区分度,为各类评奖和后期保研提供依据,而这也极具中国特色;实行动态小组长制是针对中国学生普遍内敛的特性,以轮换制方式强制他们参与到小组协调工作中,提高每个人的领导和沟通能力;采取LLP教学方式是考虑了中国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课程特点,从而有效规避了将CDIO等同于做中学的误解;如此不一而足。紧密结合中国情境和实际情况来设计切实可行的CDIO模式是“自下而上”方法的天然优势,但“自上而下”地推广应用CDIO时,如何使之与实际情况紧密契合反而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注释:

①这是国内外各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办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共性问题,在电子商务边界不断延展和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更值得进一步深入思索。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陆小华等.从CDIO在中国到中国的CDIO:发展路径、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24-43.

[2][11][13]熊和平,岳爱臣.CDIO工程教育模式:误解的澄明与风险的规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48-51.

[3]张磊,王辉,冯文龙,孟现飞.EC-CDIO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96-199.

[4]吴清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专业发展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5(2): 37-41.

[5]琚春华,刘东升,周怡.电子商务专业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3):87-89.

[6]赵益维,杜延庆,何娟.面向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7(5):51-54.

[7]张磊,王辉,冯文龙.新时代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内涵与定位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8(5):80-84.

[8]Crawley, E.F., Malmqvist, J., Ostlund, S., & Brodeur, D.R.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Approach, Springer, New York, 2007:2,694,51,257.

[9]Feltovich, P.J., M.J.Prietula, and K.A.Ericsson.Studies of Expertise fr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In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Performance, edited by Ed.Ericsson K.A., N.Chamess, P.J.Feltovich, R.R.Hoffm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2006:47.

[10]康全礼,丁飞已.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40-46.

[12]罗仲伟,李先军,宋翔,李亚光.从“赋权”到“赋能”的企业组织结构演进——基于韩都衣舍案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7(9):174-192.

[14]韩时琳,胡旭跃,陈杰.实施CDIO工程教育的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5-6.

[15]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向稿).2014.

[16]吴清烈.电子商务:理念、误区和未来[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5-63.

[17]高雪梅,孙子文,纪志成.CDIO方法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08(5):69-71.

[18]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责任编辑:刘宇)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电子商务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