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的有效使用

2020-12-23 04:46张梦云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温度计刻度学具

张梦云

利用动手制作学具的优势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感悟,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提升数学素养。那么,如何让学具使用更有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合理选用学具

要使学具真正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让学具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力助手,教师应该在学具选择上进行较全面的考量,使学具的使用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1.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避免“为用而用”现象。教师应从学情和教学内容出发,考虑需不需要用学具以及选择用什么样的学具合适,而不能出现堂堂操作、题题使用的形式主义,导致教学时间浪费,学生兴趣低落,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参照教材,制作学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参照教材的安排,制作相关学具。

【案例1】  “认识圆柱”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前安排学生制作圆柱形学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除此之外,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动手剪一剪,体会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就是一个长方形,为后续求解圆柱的侧面积奠定基础。

3.结合教材,自制学具。新课改背景下,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有“看透”教材的眼力,更应具有“创造”教材的能力。

【案例2】  孙贵合老师在执教“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时,没有使用常规的小棒作为这节课研究使用的学具。孙老师认为小棒自身存在一定的宽度,会因“粗细”原因造成学生在研究三边关系时而产生争议,尤其是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或者略微小于第三边时,学生会产生争议,并且小棒不便于展示学生的操作结果。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孙老师创造了新的学具:画在透明胶片上的线段。线段比较细,以此来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学具,为学生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扫清了操作上的障碍,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突出了研究课的本质,使得自制学具的作用更加合理有效。

4.善于利用“残缺”学具。在日常使用学具的过程中,难以避免有的学生因操作不当致使学具受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残缺”学具,及时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方法本质的深刻认识。

【案例3】  在“认识厘米”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浩浩同学不小心把直尺弄断了(投屏展示前半段直尺),请问这样的尺子还可以继续用吗?

生:可以!起点“0”还在尺子上就可以用!

师:但是这尺子太短了,不够量,那该怎么办呢?

生:做标记多量几次就行了。

师:经过大家的分析,看来前半段尺子是可以使用的,那后半段尺子(投屏展示后半段直尺)可以用吗?

生:也可以!

师:怎么量?

生:用“6”当起点来量。

师:请你上台来用这个尺子量一量这根小棒的长度。

生:从左看刻度是“6”,到右边刻度是“10”,从“6”到“10”是4厘米。

师:真棒!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从6厘米到10厘米之间有4个1厘米,也就是10厘米减去6厘米得到4厘米。

创设残缺尺子的情境,让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用直尺测量的原理及本质。

二、准确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

时机,即适当的时刻或机会。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要是能把握好恰当的时机,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要把握好这几个时机。

1.新课导入时使用。上课铃响后,虽然学生人已进入课堂,但思绪还停留在课下的活动中,注意力处于离散状态。此时,教师可以把握新课导入时机,出示学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调整状态进入学习。

【案例4】  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一上课就出示准备好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物体。“瞧!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谁来介绍呢?”这句话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介绍过程中认识物体。

2.引导启发时使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的思想处于愤悱之时便是展开教学的最佳时机。此时,学具的及时介入,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5】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片段。

师:你知道生活中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吗?

生: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学具,这时的温度计上的数值被覆盖着,学生看不到)请看这是老师自制的大号温度计,上面的1小格表示1摄氏度,中间的红色带子是可以上下移动的,它代表水银柱。你们能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吗?

生:能!

师:谁能把5℃表示出来呢?

学生上台操作:把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作为0,确定往上数第5个小格是5摄氏度。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说)是,同意!

师:那请你再帮我们把-5℃表示出来。

生:(生站在黑板前,思考挠头)没办法表示了!

师:大家一起想想:怎样才能在温度计上把-5℃表示出来呢?

生(讨论后):应该先找到0刻度。

师: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要先找到0的位置,可为什么要先确定好0的位置呢?

生:因为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师:(分上下两部分将温度计上的刻度揭开)越往上温度越怎么样?

生:高。

师:现在你能把5℃表示出来了吗?

生:能。(动手拨温度计)

师:再找一名同学来表示-5℃。

(两名学生动手拨温度计)

师:一个零上5℃,一个零下5℃,(手比划)相差了这么多。

在学生熟悉的气温情境中,在没有出示明确刻度的情况下,学生对5℃和-5℃再次产生了认知冲突,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借助学具,使“相反意义的量”有了更深的体验,尤其在实际操作中,对“负数的实际意义”有了支撑性的体验。

3.验证猜想时使用。每一项科学实验的成功都是在大胆猜想和实践中取得的,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勇于实践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猜想、去实践。

【案例6】  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中,在计算完简单图形的面积后,教师提出质疑:是不是所有里面有一个钉子的多边形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呢?

(有的学生认为是的,有的认为不一定。)

师:意见不统一。既然不能确定,上述的发现对我们来说只停留在猜想,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去验证猜想。

师:是的!那该如何去验证呢?

生:借助我们手中的钉子板学具,在钉子板上任意围一个里面只有一个钉子的多边形,验证我们刚才发现的規律。

4.巩固练习时使用。心理学家研究出小学生能保持旺盛的有意注意力的时间不过十来分钟。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新知学习完以后,注意力便开始分散的现象。此时,运用学具可以刺激学生大脑,使其再次兴奋起来,活跃课堂氛围,再进行巩固练习。

【案例7】  在“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准备好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图片,采取比赛的形式练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出示 “幸运转盘”,即转盘中间是7,外围一圈是数字1~9,指针随时会停止,指到哪个数字,就请学生说出算式和对应的乘法口诀,采取抢答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再度掀起学习的高潮。

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我们的学具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选用学具,并把握使用时机,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温度计刻度学具
自制温度计
剪彩带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测量三字歌
落伍的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