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856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分析

2020-12-25 19:34彭美琳李梦月邵子瑜
安徽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合肥市维度问卷

金 岚 樊 路 彭美琳 李梦月 邵子瑜

睡眠是儿童的一项基本生理过程,充足和优质的睡眠对儿童体格生长、机体免疫、能量恢复、记忆巩固、情绪行为表现、认知发展、日间功能等都是至关重要的[1]。而不良睡眠则对儿童的智力、情绪行为和学校表现等产生消极影响[2]。学龄前儿童神经发育逐渐成熟,睡眠规律逐渐形成。本研究对合肥市3~6岁学龄前儿童睡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问题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学龄前儿童睡眠健康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4~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区4所幼儿园,整群抽取所有班级,此次共调查931名3~6岁儿童的家长,回收有效问卷856份,问卷总有效率为91.94%。本调查经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家长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1.2.1.1一般信息 一般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家庭养育因素等。

1.2.1.2 问卷内容 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 CSHQ)对其家长进行调查,CSHQ已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标化,信效度良好,用以筛查2~12岁儿童常见睡眠问题[3]。儿童父母根据儿童最近1周睡眠状况进行评定,CSHQ总分>41分,即为睡眠质量不良,分值越高,表示存在睡眠问题越严重。CSHQ可分为8个维度,包括:①就寝习惯不良(题1、3、4、5、6、8),指就寝前是否抗拒睡觉、入睡时是否需要家人陪伴等现象;②入睡潜伏期延长(题2),指从上床准备睡觉到睡着的时间是否符合标准;③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题9、10、11),指睡眠量是否适宜与稳定;④睡眠焦虑(题5、7、8、21),指是否存在害怕独自睡觉、黑暗或在陌生环境中难以入睡等现象;⑤夜醒(题16、24、25),指是否存在半夜转移到他人(父母、兄弟姐妹)床上的现象;⑥异态睡眠(题12、13、14、15、17、22、23),指睡眠时是否存在尿床、说梦话、梦游、磨牙、噩梦惊醒及肢体动作多等现象;⑦睡眠呼吸障碍(题18、19、20),指睡眠时是否存在打鼾声音大、呼吸困难及停止呼吸的现象;⑧白天嗜睡(题26、27、28、29、30、31、32),指早晨是否自己醒来、起床后的情绪、起床后是否需很长时间才能清醒以及看电视、坐车时是否会睡着等现象。每题录入时, 通常(5~7次/周)=1分, 有时(2~4次/周)=2分, 偶尔(0~1次/周)=3分。题目4、5、6、7、8、9、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统计分析时需转换。转化方法:原先的计分值1=3,2=2,3=1;而题目1、2、3、10、11、32保持原录入数值不变。待转换完成后,再进行8个维度得分的计算,维度内各个问题得分相加为该维度得分,8个维度得分的总和为CSHQ总评分。问卷各维度的评估标准为: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和睡眠呼吸障碍6个维度,各维度如至少有1个题项每周出现2 d以上, 即认为存在该问题; 就寝习惯不良和白天嗜睡2个维度, 各维度如至少有2个题项每周出现2 d以上,即认为存在该问题。其中,儿童平均夜间睡眠时间=(工作日夜间睡眠时间×5+周末夜间睡眠时间×2)/7。根据学龄前儿童睡眠特点及参考其他文献[4],将就寝时间分为早于21∶01、21∶01~22∶00、晚于22∶00,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睡眠学会对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推荐量[5]和我国卫健委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建议[6]及参考相关研究[7],将睡眠持续时间<10 h界定为睡眠不足。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托幼机构保健医师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确保本次调查质量。问卷由托幼机构保健医师交给班级教师,老师在发放问卷时说明该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以及上交时间,收集问卷时迅速核对有无遗漏项目,如有遗漏要求家长补充完整,保证整个调查在7 d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学龄前儿童就寝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分析其8个维度的睡眠问题,分析有无睡眠质量不良与儿童性别、年龄、家庭模式、父母学历、父母教养方式、同床睡眠的关系。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856名学龄前儿童中,男孩479名(55.96%)、女孩377名(44.04%)。父、母亲文化初中及以下分别为70名(8.18%)和93名(10.87%),高中/中专221名(25.82%)和232名(27.10%),大专及以上565名(66.00%)和531名(62.03%);家庭模式:核心家庭437名(51.05%)、直系家庭377名(44.04%)、联合家庭35名(4.09%)和单亲家庭7名(0.82%);父、母亲从不责备打骂孩子的分别为253名(29.56%)和113名(13.20%),偶尔责备打骂孩子的分别为585名(68.34%)和697名(81.43%),经常责备打骂孩子的分别为18名(2.10%)和46名(5.37%)。

2.2 学龄前儿童就寝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分析 856名学龄前儿童平均就寝时间为21∶39,其中早于21∶01有114名(13.32%)、21∶01~22∶00有545名(63.67%)、晚于22∶00有197名(23.01%)。856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为(9.72±0.62)h,男女孩夜间睡眠时间均为(9.72±0.62) h,男女孩夜间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2,P=0.911),526名(61.45%)儿童夜间睡眠时间不足(<10 h)。

2.3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分析 856名学龄前儿童中,790名儿童存在睡眠质量不良,占92.29%。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分布情况见表1。

2.4 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以是否出现睡眠质量不良为因变量(无睡眠质量不良=1,睡眠质量不良=2),以是否同床睡眠为自变量(不同床睡眠=1,同床睡眠=2),将年龄作为控制变量(3岁=1,4岁=2,5岁=3,6岁=4),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床睡眠是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独立的危险因素(P<0.001)。见表3。

注:控制因素为儿童年龄

3 讨论

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1]。本研究中,合肥市856名3~6岁儿童就寝时间及晚于22∶00就寝的比例、夜间睡眠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10 h率,与王广海[7]对我国 10所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调查的数据基本符合,好于广州市数据[8]。而国外,如美国学龄前儿童平均就寝时间为20∶39,夜间睡眠时间平均为10.47 h[9]。与美国相比,合肥市学龄前儿童晚上就寝时间晚,睡眠持续时间短。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课业负担尚不是严重的问题,此现象可能与家长缺乏睡眠知识、儿童晚上视屏暴露时间过长[10]有关,建议抚养人适当提早晚上就寝时间,视屏时间每天<2 h,保障学龄前儿童充足睡眠。

本调查中,睡眠问题前4位为睡眠焦虑(90.42%)、就寝习惯不良(88.43%)、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67.76%)和白天嗜睡(67.29%),与国内研究[7,11]报道的学龄前儿童多发睡眠问题种类基本相符,但发生率高于两者。而西方国家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报告率多在20%~45%[12-13],可见,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的睡眠问题较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突出,值得引起关注。

本研究显示,同床睡眠是3~6岁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独立的危险因素。同床睡眠是产生儿童睡眠行为问题、睡眠质量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13-15]。一方面,同床睡眠与东方文化、带养方式及住房面积小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家长对儿童睡眠问题关注度不够有关。本次调查中,与家人同床睡眠的儿童占77.92%,与珠三角地区71.9%基本符合[16]。同床睡眠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可能因为儿童受同睡家长的影响,作息时间与家长不同(儿童就寝时间一般均早于家长),且部分家长可能在卧室里使用能产生干扰儿童睡眠光线的电子产品[3],所以产生儿童就寝习惯不良。②长期与家人同床睡眠的儿童可能更缺乏独立入睡的能力,需要拍打或者陪伴才能入睡,导致入睡潜伏期延长。③与家长同床睡眠的儿童在睡眠时会依赖家长的陪伴,对黑暗或陌生环境适应力较差,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④睡眠过程中,在快动眼睡眠阶段容易被家长误认为孩子醒来而拍打哄睡,打扰儿童睡眠,导致睡眠片段化[14-15]。因此,要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睡眠健康教育,纠正同床睡眠等不良睡眠方式,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

综上所述,合肥市3~6岁学龄前儿童夜间就寝时间偏迟,睡眠时间偏短,睡眠问题突出,同床睡眠普遍。下一步将加强睡眠健康教育,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本次调查为提高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促进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的睡眠健康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合肥市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