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 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答卷

2020-12-28 02:06孙超
丝路视野 2020年3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孙超

摘 要:为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孝感市委组织部启动“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招收4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农民,接受脱产大专学历教育,学校根据本地区农村建设基本状况并结合学校自身優势特色,对标“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特色。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2018年,中共孝感市委组织部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培养3000名农村定向应用型人才,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孝感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招收4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农民,接受脱产大专学历教育,“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稳步推进,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形成也逐渐显现。

一、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一)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

“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脱贫致富带头人、创业致富合伙人这三类人的三位一体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集各方面智慧,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首先要关注需求环境和要求,学校先后安排多人到咸宁、十堰参观考察学习;安排专人到孝感各县市区农村基层调研,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安排多人到新农村建设及新型农业发展示范点参观学习。学校还依托“行、政、企”共同商榷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师资储备与师资队伍建设培养

为保障“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针对“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的特点,学校在教师配备上注重调优配强,选派一批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师德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并有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在师资储备方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协会,聘请相关专家担任“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专家组成员。在师资建设方面,一是安排一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进修,二是聘请行业专家作为教师进行授课,通过以上举措,打造一支符合“一村多名大学生”特点的师资团队。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充分考虑到“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实用性,在实践育人环境上建设上动脑筋想办法,对标“三类人”培养目标,利用好行业协会这个平台,在孝感市全境范围内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基地和农村基础建设示范基地作为“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将“一村多名大学生”教学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提供了必要的教学条件。

(四)育人生态环境打造与文化建设

“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他们大多是家庭的顶梁柱,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日常精力还要兼顾家庭、工作。学校在环境氛围的营造方面动了一番脑筋。一是在教学环境上,在教室环境和走廊文化布置方面尽量与“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契合;二是在住宿安排上,根据现有条件,将“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安排在相对独立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尽量感受到舒适方便;三是营造良好的“一村多名大学生”文化氛围;四是通过QQ、微信等向所有学员发出调查问卷,充分掌握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诉求,为进一步开展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提供了第一手信息。

二、“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过程

“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的推进实施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提升,这样人才培养的口径才能与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相吻合。

(一)管理工作注重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工作前移

学校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在现有条件下,从教学资源调配、生活设施配备、奖助学金资助等方面将最好的资源调配给“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挖掘学员中各类典型,讲好“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自己的故事,丰富育人素材

“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来自孝感市各县市区农村(社区),生活工作的经历在他们身上烙上了许多鲜活的印记,也有许多励志与正能量,要将这些充分进行挖掘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这些元素利用好。

(三)学员工学矛盾,探索优化教学管理

“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身份比较特殊,他们大多是家庭的顶梁柱,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突出的工学矛盾是教学和管理中的一大难点。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学校结合“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特点,规范了请假制度,保障了日常教学秩序。另外,通过多次座谈,收集学员合理诉求,调整周教学安排,将一周教学任务集中在周一至周三,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

(四)党建带班建,加强学员自我管理

“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党员占到36%,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在组织管理上以班级为单位选举产生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性和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依托学员组织让学员参与到教学组织和学员管理工作中来。

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和探索,进一步完善“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和“三全育人”体系,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顺应时代要求和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形成“一村多名大学生”育人制度和模式。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