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文字中的章草与今草

2020-12-28 02:06范林俊
丝路视野 2020年30期
关键词:汉简章草

范林俊

摘 要:汉字的发展与字体的出现,是汉字在长期书写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不是一个人创造形成的。在西北边陲出土的简牍中如军书、账簿等不正式的文件,多以草率的字体书写。字体的书写倾向于简约、方便、实用趋势。汉简中的章草、今草也是基于实用原则而产生的,且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汉简 章草 今草

草书原本没有章今之分,由于六朝时期流行一种与前代形体不同的草书,作为区别开始,随后六朝时期的草书被称为今草,六朝时期之前的草书被称之为章草。章草与今草的区别,张怀瓘曾经认为:“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其形离合,数意兼包。”又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故可以知道今草是章草衍变而来,并强调字与字的连带及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牵丝。无形中也就省略掉了章草中的波挑笔法,使行筆更加流畅有势,体势的变化更具有张力。

今草的起源,张怀瓘认为此种书体起源于汉代的张芝,而欧阳询和虞世南等则认为今草起源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在欧阳询与杨驸马书章草千文批后云:“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迨乎东晋,王逸少与徒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于世,章草即将绝矣。”两者对于草书的说法出入悬殊,一者认为东汉张芝将草书变为今草,另一者肯定东晋王逸少等人变章草为今草,而两者说法时间相差一百多年。张怀瓘复指出“右军之前能今草者,不可胜数”。

现观看汉简草书,结体大致方短、扁平、字字区别,相互不连带,而且笔画比隶书简省,收笔仍然带有燕尾式挑笔法,可以认为是隶书的快捷书写,也是张怀瓘所说的“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的章草。汉简中的草书,虽然大部分是章草书体,但也有少部分结体纵长,已少隶意,虽然字字独立,而笔画之间已经出现连带关系笔画,极似后世所说今草。如敦煌高翚简“建武三十一年简、励顺简,都是极为草率简略的字体,其形式介乎章、今草书之间,但不能称之为章草”。又如东汉永元五年兵物薄,其中也保留有章草的笔法,字形结体偏向纵长,其中“年”“今”两个字有纵长之笔势,这是章草中所没有的字形结体,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细如游丝,笔势极为跌宕。不管从其结体还是章法来看,距离章草极为久远,而距离今草书写方式较为相近。因而张怀瓘所说的“右军之前能今草者,不可胜数”,如果以汉简的墨迹作为证明,确是有迹可寻。

关于今草众说纷纭,张芝属于东汉末年时期的人,在东汉早期边陲所出土的汉简,如建武时期汉简,如永元五年兵物薄,都已经出现了今草的笔法,而这种接近今草的字体,在东汉早期已经开始流行,而东汉末年张芝距离似今草流行时间大概百年,那么张芝书写今草就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今草的出现早于张芝,则可知今草并非张芝创造。就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张怀瓘《书断》一书,由于本人的主观观点,常将一种字体归功于某个人所造。文字的演变是经过不断地孕育、发展、孳长、成熟形成约定的俗称的字体。所以,张怀瓘所说的某人所作或所造,如果认为某人所书写,则更为客观和恰当。至于欧阳询认为今草为王羲之与王洽所变,在时间上似乎是稍晚,又因张芝时代已经有今草,那么王羲之时代似乎没有再变的必要。王师壮又以楼兰发现和出土的晋简作为证明,并说:“楼兰发现之晋愍帝十八年简,以及[又一日]残纸,李柏文书之草书一纸,都是极成熟的草书。其时间虽与王氏家族大致相当,但相信其为西晋之物,就其书风观察,已是通行日久而非初形成的程度。也即是说并非由于王氏诸贤的改进然后有这种字体的。”

因此,两汉魏晋的残纸木简可以印证,波磔的章草,为自然形成的隶体捷书,固不必为史游所创,有波磔的章草形成之日,同时也正孕育着无波磔多连带的今草。今草固未必为张伯英所造,若未必非起于张伯英,恐亦未必尽然。东晋王氏今草有大成,自是不易之论。因而可以了解到书体的演变是自然形成的,章草与今草也是如此,汉简墨迹中章草和今草,毋庸置疑在史游和张芝时代就已经流行于社会,在生活中长期使用,书体渐渐趋向于成熟,然后有一些书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的工作,使他们成为这种书体的早期代表作家,所以史游造章草,张芝造今草,说明他们是章草与今草的早期代表书家。

参考文献

[1]张怀瓘.书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汉简章草
“发幽造秘”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作品集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飘风忽举 鸷鸟乍飞
浅析简册《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肆)》缀合十一则
草传承者
古朴贵拙率真悟远
碑学为基 章草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