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运用分析

2020-12-28 02:10王晓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

摘要:信息是人与人交流的精准渠道,网络科技水平提升,网络信息的普及率进一步增加,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的重点维护项目,应采用不断优化的数据信息保护模式,将计算機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有效落实。本文以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泄露原因开始分析,进而讨论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存在风险,展开对网络信息的数据加密技术,研究不同技术下的技术要点与实践应用,有力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关键词:网络信息;节点加密;私钥公钥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3-005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计算机的高效使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球化视野,通过其高效运算能力,帮助企业完成较高难度的技术开发,因此企业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信息保密工作,以防网络信息泄露,企业核心技术、运营技巧被非法盗取现象发生。网络技术使得计算机使用模式变得便捷,因此包含海量信息资源的计算机设备,一旦被不法分子侵入系统,则将信息库各类信息的安全程度极大降低,威胁企业及员工切实利益,采用合理数据加密技术,保证网络信息维持安全。

1 计算机网络信息泄露的原因

1.1 窃取行为

计算机网络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其自身硬件的相互配合,比如路由器和网关节点等,但硬件设备通常是网络黑客常用的入侵渠道,较易受到破坏。黑客在入侵计算机网络后,会将网络信息进行盗取,数据管理人员若未对信息做以特殊加密处理,则黑客将会轻松获取各类有用信息,由此实现了网络信息的窃取行为,重要信息因此泄露,造成企业信息收集、交换、整理、归档等环节面临极大的隐患。

1.2篡改行为

网络信息传输途中,由于操作人员并未及时对信息做以加密处理,导致黑客入侵系统,将对数据信息进行恶意篡改,使得原有数据信息的具体内容不符合现实状况,信息输出源不能良好判断信息的准确性,由此使得传输终端接收的信息为虚假、改造后的信息,不利于企业进行正常规划判断,造成巨大决策损失。

1.3伪造行为

伪造行为在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中,较为普遍被黑客使用,计算机对原机主人的身份验证不够严谨时,则黑客便可采用较简便手法伪造用户信息,入侵到计算机的授权系统,更改授权设置,轻松侵入计算机安全网络。盗取计算机的内部数据,是伪造行为的一项目的,另外还会存在改写原有计算机的安全程序等行为发生,严重时可导致硬盘被损毁。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的风险

2.1 网络系统疏漏

计算机技术不断地扩大其应用范围,因此带来了巨大的网络信息,计算机每天需处理的数据信息将多达几个G,而且数据分类较为复杂,造成巨额工作量。在此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将有一定概率出现漏洞,使得部分网络系统得不到有效的安全保障,软件由此在应用途中将发生故障现象。该类问题的出现,将会给不法分子带来系统入侵的可能性,趁机盗走计算机内重要数据信息,并篡改系统的安全保护技术算法,使得计算机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完全恢复,造成信息追踪困难现象,为计算机用户的实际生活带来巨大不便。

2.2 内外隐患干扰

网络是现阶段计算机使用的最大基础,通过网络不仅会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工作帮助,也有可能将带来巨大隐患,比如蠕虫等网络病毒将会蚕食计算机网络,使得网速变慢、系统防御性能变低,给系统入侵提供了先期条件。计算机的内部账户中存在较多数据信息,包括交易信息、密码管理、身份证件、地址等私密内容,因此其研究价值极高,被不法分子获得,将会造成极广泛连锁反应,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所以网络内部也是黑客分子的重要攻击渠道。将网站地址伪造成合法网站的外观表征,使用户不小心误人,可在极短时间内便获取该台计算机上的完整数据信息内容,对用户安全使用网络带来较大隐患,严重时可引起网络系统迅速崩盘情况。

2.3 管理力度欠缺

网络信息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中会存在的风险情况之一,由调查可知,当计算机网络遭受恶意入侵时,最主要原因便是网络信息的管理人员其专业素质并不够高。由此便导致了信息管理体系并不能在危险隐患发生前做好及时预警,并且在发生网络隐患时,不能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将会在网络入侵时造成一系列连锁隐患情况发生[1]。

3 数据加密对信息安全的保障

3.1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因较高的计算能力、较快运行速度,被人们使用在更加广泛的生活、生产内容中,所以针对计算机系统内的安全信息进行窃取行为,有较高利益呈现,使用计算机时,应注意将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加密,保障信息安全。为使数据加密效果更好,技术人员应为计算机的使用用户做出详细注解,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并科普专业安全防护知识,为用户带来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落实方法。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教育,应将内部软件、硬件、用户数据等内容进行完整包含,避免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被不法分子盗取计算机内信息的情况出现。

3.2 开展数据加密技术原因

数据加密技术作为一类新型防御网络信息泄露的方法,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的守护者,它的主要作用模式是将重要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设置密码保护行为,使得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可被外人窃取、观看。在无本人授权情况下,不输入原始设定密码将不可被查看,由此保障了用户的绝对信息隐私安全。使用时,仅可输入原定密码,才能解锁计算机.这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屏蔽掉恶意入侵分子,将用户的信用保障纳入数据查看的前提条件中,切实保障网络信息的绝对安全。

4 进行数据加密技术要点分析

4.1 链路加密

在两种网络节点之间,存在特殊通信链路时,链路加密能保证用户信息数据的安全。通过对链路增设密码锁,信息传输期间需要解锁多个密码,网络节点在接受解密操作后会自动增设解锁操作,只要正确输入所有密码才可以进入使用界面。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性需求的增强,递进式连读秘钥消息加密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能对信息安全实施阶段性保护,用户在通过通信链路后,还要解锁路由信息链路密文,只有全面通过才可以完成数据传输。链路加密已经成为传输信息源点的基础,填充技术的使用完全不需要在特定情况下实施,只要保证条件符合要求,加密就可以正常运行[2]。

4.2 节点加密

节点加密,是指技术人员在节点处采用一个与结点机相连的密码装置,密文在该装置中被解密并重新加密的数据加密手段。节点加密要求报头和路由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以便中间节点能得到如何处理消息的信息。由于节点解密模式中操作模式与链路价目的做法大致相同,提及的技术都可以在通信链路中收获安全可靠的数据信息[3]。考虑到节点加密方式要求对相关传输数据实施加密,同时网络节点与传输链路都是用于加密,所以需要在具体的加密技术应用中,保证报头与路由器等设备的信息绝对安全性,为后续处理网络节点相关信息做出稳定基础。但在数据信息的加密应用中,节点加密并不适合用在普通数据的运输中,将广泛用于少链路间的传输过程,比如帧中ATM等。

4.3 端到端加密

采用端到端的數据加密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统传输模式进行转变,使用全新的密文传输模式作为数据的加密保护措施,由此使数据接收后的环节中,如不能完成解密操作,则该数据将不会被查看,因此保障了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绝对安全。使用端到端加密,能有效补偿节点解密技术中的现存漏洞,比如端对端加密不会损坏节点,而且其应用效果较好同时,加密成本也相对低廉,且操作简便,适合技术维护的前期阶段使用。

5 数据加密技术实际应用措施

5.1 软件加密处理

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加密处理,技术的开发人员应在设计前期便将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满足,并落实到软件的具体开发环节,提高软件抗病毒入侵能力。另外在软件推出后,应定期结合市场中的病毒种类、黑客人侵方法,结合用户进一步使用需求,持续优化计算机软件,并使用数据加密技术,将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范围逐步扩大,增大用户的计算机安全使用效果。采用RSA算法,是现阶段软件开发中具备较高优势的方式,能使软件具备双钥加密能力。

5.2 私钥公钥融合

私钥技术要求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用户应双方校对密钥,还需进行二次校对的有关设计,以应对私钥初始校对中产生问题的状况。公钥在网络信息的传输中,在信息管理中增加了安全密钥环节,将私钥公钥的功能进行彼此融合,将为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信息安全,带来更多安全保障,可更为可靠地完善数据加密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5.3 跨区信息安全

网络技术不断加快发展脚步,可满足较多用户现实需求,因此需要对网络技术的使用过程进行充分养护、维修,促使其在较高运行状态下完成对网络数据信息的加工,提高计算机使用中的安全性能。从当前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办法中可知,研发成熟度最高的应用仍旧是加密技术,所以在针对不同网络信息的管理中,应根据不同密钥的破解难度,保持不同数据间的差异性,从而营造较为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6 结论

综上,技术人员应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优化,确保信息绝对安全,这便要求网络信息应完成数据加密技术加工,将强行破密难度增加,以此增加企业信息的安全保护能力。通过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等三种不同的数据加密技术,将网络信息良好设密,现阶段的加密技术,广泛使用在软件加密处理、私钥公钥融合、跨区信息安全等企业运营范围中,为网络信息的实践保护措施贡献较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郭威涛.简析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5):48-49.

[2]王晓辉,赵守忠.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2020,27(2):60-61.

[3]梁海玲.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分析与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4):222-223.

【通联编辑:梁书】

作者简介:王晓兰(1984-),女,陕西宝鸡人,宝鸡文理学院网络与信息技术管理处,应用数学专业,主要从事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
网络信息环境中的财会人员发展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浅谈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