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休闲皮划艇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
——中山大学休闲皮划艇队训练实践与效果分析

2020-12-30 09:3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皮划艇中山大学队员

(1.中山大学体育部 广东 广州 510275 2.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0)

皮划艇运动历史悠久,但让普通大学生接触、体验和参与竞技的历史却不过几年,以2015年“首届中国名校皮划艇邀请赛”为标记,包括清华、北京在内在内,国内先后有40余所高校开始开展皮划艇运动,学校性质涵盖综合类、理工类、职业类、医科类等,地域涵盖10多个省市及自治区等。

皮划艇能够磨炼学生拼搏奋进、挑战自我、艰苦奋斗的体育精神,具有良好健身价值,值得在高校推广。中山大学皮划艇队2018年正式建队,在学校支持下,大力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有效训练,并结合网络、视频教学方法,在国内大学生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本文总结了休闲皮划艇队训练方法与经验,供参考借鉴。

1、通过陆上平衡和划桨模拟练习初步建立专项技术概念

陆上模拟训练法:学生坐于瑜伽球之上,地面上放置足球,脚掌贴紧足球,躯干略往前倾(前倾5°-15°),躯干收紧,目视前方,双手做举桨状,保持静立状态不动;学生能长时间静立于瑜伽球上时,加转体动作练习,以30s、2min、5min过渡到10min甚至0.5h,转体节奏和频率由快到慢循序渐进;以适当粗细和长度的竹竿或木棍模拟船桨进行划桨练习,对提桨、入水、拉桨、回桨这四个过程中推拉桨的手部细节包括握姿、手肘高度进行定位练习,定位时间由短到长,每组练习时长在10-30min之间。

待练习者掌握平衡感与划桨动作之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原本平衡感练习上增加上肢划桨连贯动作练习,每组时间在10-30min之间;在动作上要求运动员能够连贯协调、高频率,需要良好的肢体协调性、柔韧度、核心力量等。陆上安排平衡和动作基本功练习,有利于队员技术固化,同时锻炼核心稳定性、柔韧性、协调性等能力,为后续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体能练习奠定休闲皮划艇训练体能基础

一般体能训练指的是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与柔韧性的发展,这些基本体能训练项目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个体备份身体机能。在我们的日常训练中,一般的陆上体能训练包含心肺功能训练(主要以跑步、游泳为主)和专项体能训练。

2.1、心肺功能练习

大学生皮划艇比赛项目,短距离有200、500m直道竞赛,长距离10km。短距离项目时长在1分钟到2分钟左右,属于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运动,需要运动员同时具有爆发力、耐力以及肌肉耐酸能力;长距离需要学生具有出色的耐力和肌肉耐酸能力。在训练中,会组织队员跑步10km,严格控制时间,循序渐进,每周跑步次数从2次过渡到3次及以上。400m、1000m比较接近于实际比赛中200、500m的耗时,通过冲刺跑,提升队员的心肺适应力;游泳训练,一小时持续游泳或50、100m竞速游泳。

2.2、陆上专项力量练习

皮划艇运动是全身多肌群协同发力。桨叶与水的接触点为支点,下手为支点,力量从腿、腰腹、上肢传导到桨叶,蹬腿同时上手往前推,身体沿着中轴线转体,进而带动桨叶拉水完成整个拉桨过程,推动皮划艇高速前进的过程。结合皮划艇的实际发力特征,中山大学休闲皮划艇队制定了针对几大肌群的动作项目练习,包括深蹲、卧推、卧拉、腹背肌、引体向上、体能绳等项目。在这些项目训练中,尤其注意核心(肩胛核心、腰腹核心)训练和离心性力量训练,以提高训练质量。使用5*5递增训练法或金字塔训练法,不断突破自身极限。腿部方面,深蹲、倒蹬腿、腿弯举等作为发展下肢力量的主要训练项目;上肢,主要是引体向上、卧推、弯举、平举等;腹背肌使用转体、背起、卷腹等强化。训练时间:周内两次,周末一次;周内两次训练一循环,周末则主要强调推拉蹲三大项大力量训练。

3、加强水上专项练习掌握专项动作模式

水上专项练习初时,队员面临方向控制不当、动作变形这两个问题。通过大量长距离的练习(5-10km),达到技术动作模式固定的目的和要求,为后面专项强度提高打好基础。

为提高队员最大划桨力量,中山大学皮划艇队采用抗阻力划的训练方法,在艇只得前缠绕粗绳子,或者采用负重拖船的方法,前艇拖动负重后艇,达到增大阻力的目的,每次抗阻力训练时间都为8-10分钟或1200m。训练中,注重队员每桨动作幅度和动作速率。通过抗阻训练,队员们的划桨力度、水下效果都有明显进步。结合比赛实际情况,训练中针对起航、途中、冲刺三个阶段以及阶段转换过程进项针对性训练。对于起航阶段,着重对启动桨的力量训练和高桨频训练,体现出起航的力量感和速度感;在起航结束前,主动转入途中划桨阶段,要注意划桨效率和船速保持,调整呼吸;冲刺阶段,需顶住疲劳与乳酸堆积。

4、利用视频教学提升训练效果

4.1、视频教学是有力的高校休闲皮划艇训练辅助手段

为提升队员对于动作认识,中山大学皮划艇队,利用课余或训练前后的时间,组织队员对奥运会、世界杯的比赛视频进行观摩学习、讲解和交流,让队员对划桨时的身体姿态和动作细节有直观理解,并应用在训练中。由于休闲皮划艇艇身较宽,脚踏分立于艇身两侧,在划桨动作细节上较竞技皮划艇略有区别,经过队员反复尝试,将竞技皮艇划桨技术移植在休闲皮艇上,并进行适当改进,训练效果明显。

视频教学,打破了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更加灵活有效地将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通过利用新型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视频软件等,搜集整理出关于皮划艇的资料库,并进行分析归类,以适应不同训练阶段和训练对象,并利用手机、Go-Pro、相机录像,对队员动作、时间、技战术进行记录,以供训练前后进行对比、参考和分析。

4.2、休闲皮划艇队视频教学实施过程

在训练时,将教学视频的技术细节运用到实践中,录像全过程,训练后组织队员进行比对分析,改进技术、纠正错误,有效地将竞技皮艇的动作迁移演化至休闲皮划艇训练中,比赛的成果也印证了这种方法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视频教学具体实施为:无人机空中拍摄、手机或DV定点拍摄以及艇身安装GoPro拍摄3种方案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收集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方式下的真实动作状态,为提升和优化动作效率,提供对比和参照资料;拍摄环境为训练的水域,无人机和DV定点拍摄适用于短距离测试训练状态(200m以内),长距离或技术训练适用于定点拍摄和GoPro拍摄;对抗训练测试中,常采用定位拍摄方法。

4.3、引入视频教学后队员成绩明显提升

中山大学皮划艇队在引入视频教学后,队员们较快掌握了皮划艇动作技术细节,能在训练中发现技术缺陷,并及时改正,成绩有明显进步。

下表为中山大学皮划艇队部分队员进行视频资料教学前与参加第四届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前在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园谷河河道的成绩对比。

4.4、休闲皮划艇视频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思路

在视频教学中也存在缺少督促反馈、不能实时进行纠正,需要靠外力监督考等问题,且视频资源搜集、分类、整理、存储需要有一定时间和物资成本。因此,完善数据资源库、加大相应的物资投入,完善视频教学的监督机制,提高视频教学的针对性、高效性,是未来中山大学休闲皮划艇队未来要改进的方向。

解决方案:首先进行跨专业和学科合作,与计算机方向的老师(硕、博士)合作,收集国际上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数据整理,建立标准(理想)的动作模块(模式)作为参考;其次收集国内大学生皮划艇运动员(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前3名)的划桨动作,进行数据整理,建立标准的动作模块备用;最后,将标准的皮划艇动作模块运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即将教学和训练的视频输入模块内进行对比,输出的是需要改进的技术环节(输入、出方式待定)。

5、中山大学休闲皮划艇科学化训练成果

中山大学首次参与全国大学生皮划艇项目是在2015年在浙江丽水举办的中国名校大学生皮划艇邀请赛,由龙舟队员参赛。

近几年成绩:

2017年10月中旬,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皮划艇锦标赛,皮划艇阳光组,中山大学2015级学生于海收获了男子10km冠军;

2018年10月中旬,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皮划艇锦标赛,中山大学皮划艇队取得了1金4银2铜,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9年10月,第四届全国大学皮划艇锦标赛,获得4金4银1铜、团体总分一等奖(专业组两冠军)。其中男子单人500m成功卫冕,女子双人皮艇200m成功新的突破,勇夺第一;女子双人500m、男子双人200m、女子双人200m、女子单人200m项目取得亚军,女子单人500m季军。

6、结语

中山大学休闲皮划艇队的训练是利用课外实践进行训练的,而国内的休闲皮划艇项目尚未在高校间大范围普及,训练方法和技巧相对较少,因此,中山大学休闲皮划艇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网络资源,引用参考竞技皮划艇、龙舟、赛艇的相关训练技巧,并将其根据休闲皮划艇的特性进行改进迁移,组织队员进行有序合理的训练,在反馈中不断探索完善训练计划。同时将视频教学融入训练中并不断反馈更正的机制,在赛前的模拟训练以及实践技巧战术训练中大量运用,有效地提高了队员的整体素质和体能,提高训练效率,加快队员熟悉比赛氛围,树立比赛信心,提升参赛能力和竞技水平。

猜你喜欢
皮划艇中山大学队员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有惊无险皮划艇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The Progress of Self—Redemption
皮划艇上的小帐篷
透明划艇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