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举办体育赛事风险研究

2020-12-30 09:3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场馆赛事

(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4)

为全面部署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8月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级部门要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的有机融合。教育部在2014年6月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也要求学校每年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同时支持院系、专业或班级学生开展体育竞赛、交流等活动。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要求。

当前,地方院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希望通过举办校园体育活动和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本校学生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随着地方院校在体育资源配置上的逐步完善,在场馆使用和人员召集上的便利也为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赛事和综合性体育赛事中,为降低体育赛事的运行成本,政府借助学校的体育资源和管理能力来承办体育赛事成为大趋势,同时,地方院校也具有承担和协助地方政府完成体育赛事的功能和义务。然而,体育赛事的举办存在较高的风险性,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也会对师生安全与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接连下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规范和明确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与体育运动各环节的风险管理责任,给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政策指导。而地方院校举办体育赛事中如何规避体育赛事风险,就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分析体育赛事存在的风险,严格管理和控制各风险点,规避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地方院校举办体育赛事类别

地方院校举办或承办的体育赛事,基本以校内和省、市级的体育赛事为主,在类别上有所不同。

1.1、校内体育赛事

校内体育赛事和是地方院校主要的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有运动会、单项赛事、体育活动月以及院系比赛等,参赛人员均为本校师生,在举办时间和组织形式上相对固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易管理、易总结,但是会存在经验式管理现象,由于赛事密度较高,极易出现安全风险。

1.2、省、市级体育赛事

省市级的体育赛事,因赛事规模和参赛人员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按照赛事规模的大小,可分为综合性赛事和单项赛事。综合性赛事具有竞赛项目多、参赛人员多、运动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而单项赛事参赛人员单一,而竞技水平相对较高;

(2)按照参赛人员类别则可分为大众性体育赛事和学生体育赛事。大众体育赛事因对参赛人员限制较少,所以具有参赛人员复杂和竞技水平差距较大的特点,学生赛事在参赛人员上虽有一定范围,但是因生理和心理特点差异,在组织上也有所不同。

2、地方院校举办体育赛事的风险存在多元性

地方院校体育赛事的急剧增加和比赛规模的加大,给地方院校在管理和组织方面带来极大的挑战,那么科学分析赛事风险,针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就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2.1、体育赛事人员的风险

参与到体育赛事中的人员,一般由管理人员、运动员、工作人员、裁判员、志愿者和观众等组成,由于各类人员参与到体育赛事中的形式不同,存在的风险也各有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院校体育赛事的相关人员基本由本校体育专业人员、教职工、临时聘请校外工作人员和本校学生组成,他们人员流动性大且大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支撑,在运动风险的预判和安全事故的处理上经验不足;二是体育赛事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的特点,特别参加是高对抗、高强度和高标准的体育赛事,由于比赛对抗、强度的大幅度提升,运动员在比赛中会因自己的防护能力不足而发生危险;三是观众发生安全事故的未知性,可能由于赛事的矛盾产生冲突,也会因对执裁的不满而产生群体性事件。

2.2、场馆设施、器材风险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教育事业的高投入,地方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高速进行,但是在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优化上往往相对滞后。在场馆建设中,为了保障场馆的功能多样化和实用性,多以多功能场馆的建设为主,较少考虑举办体育赛事的基本要求,没有专门的比赛场地、观众席或者观赛空地,在举办省内赛事时,多是在举办比赛时临时搭建比赛场地和观众席,造成场馆较为拥挤,发生安全事故或者突发事件时,疏散达不到要求。他们的体育器材也多以教学保障为主,年久失修的情况也较为严重,达不到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安全要求。

2.3、体育赛事组织风险

体育赛事组织形式复杂多变,因赛事规模、参赛人员、竞技水平的不同,在组织形式上有相同性,也具有独特性,存在风险点各有不同。如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因涉及场馆和人员多且复杂,在常规的组织风险外,还会因交通、医疗、卫生和天气带来其它风险。同时,还会出现在本校基础设施、办赛能力上无法达到赛事要求的情况下盲目举办体育赛事,因赛事的组织疏漏而给风险的防控造成极大的风险。

2.4、竞赛项目风险

各种体育竞赛项目中,由于身体对抗和运动强度的差异导致发生危险的几率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种竞赛项目,参赛对象的差异以及竞技水平的不同也会导致发生不同的风险。

2.5、其他风险

体育赛事会在人员调配、调度的协同性以及部门间的协调等方面出现风险,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存在不确定性和难以预见性,同时在赛事运行资金的划拨是否及时、使用是否规范、因赛事而发生的舆情等都方面均由一定的风险。

3、地方院校举办体育赛事的风险预防措施

虽然体育竞赛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在所难免,但是做好赛事风险的评估,针对性的解决风险隐患和落实预防措施,可减少和规避赛事风险。

3.1、建立体育赛事管理机构

为保证管理机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风险管理机构的组建时应注意机构人员的相对稳定,减少人员的轮换,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同时需建立至上而下的责任体制和多部门的横向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赛事运转部门的职责,保证相关制度的落实。

3.2、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管理人员根据体育赛事的规模、竞赛项目、参赛人员等特点,对赛事进行风险评估,找出发生风险的概率和关键点,制定人员疏散、现场急救、防火防爆和隔离等方面的预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和规避体育赛事安全事故发生。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进行应急演练,提升相关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影响。同时,各部门间加强信息的反馈和共享,注重与地方交通、医疗、气象等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赛事的有序进行。

3.3、加强体育赛事管理

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安全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否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并及时处理,在安全事故的防范上尤为重要。

(1)举办赛事前,组织专业人员对比赛场馆和器材进行仔细排查,对有安全隐患和不符合赛事要求的进行更换和修缮,直至达到比赛要求;

(2)根据赛事等级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监督或选派人员外出观摩学习,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规避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主管部门除了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外,也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制定培训制度,尤其重视对运动员和志愿者的培训,提高他们自我保护和控制事态的能力;

(4)加强现场指导、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手段处置和阻止,防止事故的发生和事态的恶化;

(5)为相关人员购买体育赛事保险,不仅能维护参与者的利益,也可将风险进行有效的转移,降低赛事组织方的风险;

3.4、重视体育赛事的总结工作

高校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存在很多相似性和连贯性,又有其独特性,赛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总结工作,查找问题和不足,有利于经验的积累与提高,为今后举办赛事提供参考。

3.5、合理规划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赛事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实施,避免举办体育赛事的盲目性。

3.6、加强体育赛事经费管理

成立专项经费管理小组,规范使用赛事经费,确保廉洁办赛。同时加大对体育赛事经费的投入和监督,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4、结语

地方院校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开展体育活动,能够获取较好的社会效益,对本校体育教育工作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结合体育赛事的特点和本校实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加强管理,规避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场馆赛事
本月赛事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场馆风采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