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2020-12-30 09:3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社团体育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51)

1、研究目的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与技能水平,还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给予足够关注,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所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只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的重要团体,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但是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发挥,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创新研究,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为构建新的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提供支撑。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在对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时,需要查阅与体育社团、管理学等方面的文献,而后结合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相关调查论文对国内高校体育社团的相关情况做出深入分析,从而了解过国内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行现状以及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

2.2、调查法

基于课题研究方向,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国内高校体育社团进行抽样调查,而调查的对象包括体育社团管理者、社团会员、非社团学生等,目的是尽量从多个角度对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

2.3、案例分析法

选择特定高校体育社团进行深入调查,对该体育社团运行中各种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达到客观呈现的目的。

3、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现状

(1)体育社团的种类与分布。

通过调查发现,建立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随着更多体育项目的风行,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球类、田径等类型外,还加入了轮滑、街舞、滑板等新型项目,而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在于具有挑战性与冒险性,正好契合当代大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特征。从分布比例上看,球类运动项目体育社团占据主导,几乎每所高校都设有篮球社团、足球社团、羽毛球社团等,而新型体育社团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分析,象棋、围棋等益智类体育社团却在比例上不断下降,这一方面需要引起高校的极大重视,并且还要积极引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体育项目,如中国武术应在引进行列。

(2)体育社团的管理机构。

高校体育社团的建立需要得到校方管理层的认可,一般而言,高校党委是最高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从精神层面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引导,而在具体实行中,高校党委会将相关体育精神传达给高校团委,再由高校团委向学生社团联合会传达,最后贯彻到各个体育社团中。具体的管理事务如社团的设立报批、活动组织费用报批、社团类型变更报批等一般是由社团联合会负责,如果需要举办大型体育活动,需要高校党委做出批示后才能进行。整体来看,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机构层层相连,但在具体情况中,由于相关机构缺少专项管理体育社团的部门,通常会因为事务繁多或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3)体育社团的制度建设。

任何团体想要实现规范运行,都需要得到制度层面的支撑,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明确的制度进行管理和约束,体育社团的运行将会变得十分混乱。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高校体育社团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会员制度。这一制度主要是对社团规模进行限制,比如学生在入团时需要通过考核才能批准加入,如果不符合则会被拒绝;第二,选举制度。体育社团的运行需要管理者作为支撑,而在选拔管理者时,需要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每个社员都参与到选举中;第三,考核制度。在社团内部这一制度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分别是社团管理人员考核与社团一般会员考核,而考核的目的是选出区分优劣,并据此进行奖惩;在高校对社团的考核中,主要是对社团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包括财务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第四,财务管理制度。体育社团组织活动需要资金支持,而这项制度是对资金的申领与报批进行明确规定,从而提升活动组织的效率。

(4)体育社团的活动组织方式。

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组织方式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社团功能的发挥。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高校体育社团在大学生群体中缺乏“存在感”,原因在于社团组织活动的频率过低,再加上组织方式固化单一,从而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比如有的社团还是采用“口头通知”的方式来告知学生,而这样的方式不仅难以让学生了解到活动的具体信息,也会让学生对社团的“高高在上”的命令式口吻充满排斥心理,从而会降低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另外,体育社团也需要选择合理的活动组织时间,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

3.2、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高校党委是管理高校体育社团的最高机构,在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体育社团规范运行,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校内政策推动体育社团的更好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高校党委所制定的校内政策主要是从精神层面进行引导,而对具体运行层面的引导作用十分有限,比如一些高校体育社团在经费方面较为短缺,但是学校却不能及时进行拨款,从而造成体育社团的作用难以发挥。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与重视程度不足有着很大关系,很多高校领导层对体育社团建设缺乏关注,极大地弱化了体育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2)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很多高校中,虽然体育社团的建立与管理都有相应的学校机构负责,但是由于领导层对体育社团重视程度的不足,造成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比如很多高校中管理体育社团的机构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经常将与体育社团相关的业务“一拖再拖”,极大地削弱了体育社团的运行效率;第二,组织机构的联结性不够紧密,造成高校党委与高校团委两大机构对体育社团的具体运行情况不够了解,从而在传达政策时存在“文不对题”的弊端。

(3)管理混乱,制度形同虚设。

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主要是由社团干部负责,而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团干部缺乏足够的管理素质,不仅在管理过程中难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对社团进行管理,而且由于管理理念的偏差引发了很多矛盾,比如有的社团干部存在“官僚主义”思想,整体一副“高高在上”的作风,极大地影响了社团的“团结性”。这样的人能够选为干部说明了选举制度的“民主性”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如果社团干部出现问题,其它制度的实施也会深受其害,从而造成社团管理的进一步混乱。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缺乏监督有着很大关系,尤其是外部监督的缺乏让内部监督难以发挥作用。

(4)活动组织方式单一、品味层次低。

高校体育社团在组织活动时首先需要进行严谨的规划,针对活动特征与性质采取相应的组织方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活动组织方式单一弱化了活动的开展质量,比如在举办校内篮球比赛时,体育社团只是将重点放在了篮球场地的准备上,而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这不仅影响了篮球比赛的正常开展,还让学生对体育社团的工作产生失望感。另外,有的体育社团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在缺乏整体策划的情况下盲目照搬,从而造成活动品味层次低下,难以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发挥正确引导作用。

3.3、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创新策略

(1)高校领导层面要做好统筹,为体育社团创造良好环境。

高校领导层面要对体育社团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体育社团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且用实际行动为体育社团的建立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首先,高校领导层要对体育社团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而后制定相应政策进行引导和调节,比如可以出台鼓励建立体育社团的政策让更多体育项目得以引进;其次,高校领导层要对相关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督促管理机构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比如体育社团在提出资金申请后,应该迅速安排人员了解实际情况并尽快做出决定;最后,高校领导层要给予体育社团一定的“独立性”,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拥有决策权,这对于调动体育社团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完善组织机构,保证活动组织高效进行。

在完善组织机构时,应该遵循“专业化”与“精细化”原则,保证与体育社团相关的业务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并且在质量上不断提升。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除了设立专项机构外,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负责,并通过明确的分工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另外,体育社团内部也要有明确的组织架构,设立理事会、秘书处、业务分部等机构,这样有利于社团内部实现信息的“上通下达”,比如在举办体育活动时,理事会通过秘书处将任务下发,而后各个部门根据任务要求各司其职,并在秘书处的协调下达到更高的配合质量,从而保证活动组织的高效进行。

(3)优化监督体系,确保每项制度得到落实。

在优化监督体系时,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外部监督体系,另一个是内部监督体系,其中外部监督体系的构建需要得到高校各个部门的支持,因为体育社团在开展各项业务如资金申领、场地应用时需要与其它部门进行协商,而在形成监督体系后能够提升体育社团每项业务的规范性;内部监督体系是保证每项制度得到落实的基础,而优化的关键在于提升全体社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让社员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发挥自身作用,比如在选举中能以“德行与能力”为标准选拔社团干部,进而让体育社团的高效管理提供支撑。

(4)突破固化思维,丰富活动组织方式。

高校体育社团在组织活动时不能一味因循守旧,而是要通过创新展现社团的特色,从而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篮球比赛中,除了进行常规的五对五全场对抗外,还可以加入其它形式如三对三半场对抗、一对一斗牛等,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选择与自身特征相符的形式。另外,高校体育社团要重视活动组织的宣传方式,比如可以采用设计海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活动的氛围,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能够让海报效果更具视觉冲击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4、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社团应该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不断引领大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塑造大学生“勇于追求、敢于突破”的精神,从而让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争做“弄潮儿”,为国家、社会以及自身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撑。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高校体育社团要避免“形式化”与“精英化”,目的是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但同时也要管理“精细化”,保障体育活动切实发挥作用,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在参与中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社团体育
缤纷社团
着力加强老干部社团组织建设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服务农村社团品牌打造 发挥各类社团积极作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文学社团简介
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经济发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