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角度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问题研究

2020-12-30 09:3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规训体质体育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1、“健康中国 2030”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发展目标是一种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和理念。“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正式将“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上升成为一个健康国家的战略,表明健康已经完全成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我国人民体育的发展与“健康中国2030”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它们应该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同样,学校体育也是如此。

1.1、健康中国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

健康中国的理念提出对于学校的体育健康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指导意义。首先,指明了学校的体育健康工作的总体发展道路和方向;其次,要求学校的体育健康工作进一步转变“重竞技轻健康”的传统体育观念;再次,学校要把对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落在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体质健康,才能真正完成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这也是对于学校的体育健康工作的根本认识和要求。

1.2、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面临的机遇

目前健康中国和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水平已经成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筹办2022年冬奥会和实施我国校园足球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倡国家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冰雪综合体育项目和青少年校园综合性足球等新的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任务,进一步地提升了青少年学校综合性体育的重要社会应用价值和教育功能所发挥的作用,促进我国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体育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2、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2.1、体育地位边缘化

根据教育部2016年对高校的体育建设与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的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显示,在被教育部调查的523所高校中,按照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及相关规定要求足额、足学时经费开设综合性体育运动必修课的高校仅比例为53.2%,而参与制定高校的体育学科发展战略与规划的高校比例也仅占一半左右。体育在高校的地位可见一般。此外,高校过分注重体育学科的排名,将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用于体育学科建设,而用于体育场馆、设施和运动器材等体育方面的学科建设费用非常有限,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开展体育训练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2.2、学校对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学校对于体质健康知识教育的深入重视和力度不够按照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及国家相关的规定进行,导致高校健康知识和教育的工作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十多年,却没有很大的成果和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在健康知识和教育的工作内容上,没有深入考虑和研究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特性,缺乏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健康的意识和生活行为方式、改善不良的体质和心理的状态。另一方面,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和教育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的体系,不管是教材还是对体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大学生的体质心理健康教育都一直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定。由于理论教学的时间很少,导致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健康的知识,不能正确掌握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和健身方式,大多数高校只是执行了国家法律规定的对大学生自身体质健康的测试并将其相关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析结果作为数据上报,而就这些数据分析进行研究的却很少,且没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自身体质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的相关健康饮食及相关体育运动的反馈意见和指导建议,多数高校也缺乏有效的对体质健康相关问题咨询的指导和对体质健康危险影响因素干预的服务。

3、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学校体育改革的策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对各项事业的推进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指向。自此,“健康中国”成为指导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对于学校体育来说,如何把“健康中国”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机会,从而对学校体育进行再审视与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3.1、学校体育的改革要以“实效”为重点

进行学校体育改革是为了让学校体育向一个更好方向的发展。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暂时还没有出现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是因为近年来学校对体育的改革大多都只注重过程而忽略了实际效率的结果。许多传统心理问题仍然在对学生们造成危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体力量、速度、耐力、肥胖、视力等,并且,有些学生还出现了一部分新的问题,如平衡、灵敏等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健康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人人参与,人人健康”,其目标指向有二:一是体育参与的问题,二是实效性问题。目前体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体育参与,却没有达到人人健康的目标。显然学校体育改革还是要以“实效”这一点为重点进行改革。

3.2、要重视“立德树人”在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把“立德树人”的建设作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具有战略性重大的工程,明确了其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发展的根本地位和主导性。体育运动品德的培养与促进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强调重德性和人化教育两个方面。对于学校体育改革而言,一方面,体现对体育课程的主体定位上,体育课程要进行分班上课,针对男女的不同性格,塑造其不同的人格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把礼仪化教育作为课程实施的重点,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对学生体质的培养和健康提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礼仪。

3.3、学校体育的改革应该合理利用“规训”手段

从整体的学校体育发展来看,“娱乐化”是当下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快乐体育和阳光体育是在倡导“学校体育要把快乐还于学生”。但是从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体育课程不仅要把快乐还给学生,还要具有一定的“规训化”。“规训”是当下体育课程大多都避免使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有不少学者认为 “规训”是缺少了一种“人文”的关怀。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规训”其实是教育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从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说,学校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规矩、礼仪和社会化,而这一系列的培养,都需要通过体育课程将具体形式身体化,而这一过程就必须要使用“规训”的手段来完成,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激发学生们“兴趣”来完成的话,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学校体育的对象不光是个体也是群体,因此,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合理使用一些“规训”的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当前我国在学校体育建设中存在老年心理疾病症“少年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完全得到遏制,学生的体质不完全达标。当前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相关课程教育的脱节,体育与健康相关的课程教学质量的堪忧;学校体育的地位受到边缘化;学校体育设施未能进一步完善,学生户外运动场地健身设施不足。

健康中国的大发展实际上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都拥有健康,可以说如果学校体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就难以真正拥有中国亿万人民的大健康。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学校体育健康的建设工作与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和谐发展的融合,这对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健康发展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遇。学校体育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康发展为中心,与各个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开启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时代。

4.2、建议

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应从诸多方面予以调整与规范,认识到健康中国为第一指导方针。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体育教学应该以“健康为本”。

教学的目标与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调整应该做到 “健康为本”。同时,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积极努力的向学生灌输“健康为本”的理念,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健康为本”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理解“健康中国2030”计划中的内容和相关教育理念,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挑选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教学。尤其是对具体的体育项目要根据不同地方实际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2)增强“家校联动”并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

“教育是关乎全民素养提升的教育,教育是家庭、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教育”,这来源于我国健康中国的报告。我国现代社会教育环境中最重要的场所是学校,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来源,因为家庭教育是不能缺失的;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最重要的基地依然是学校,但学校体育只是体育教育的推手,要想实现体育对学生终身的影响和目的,需要长足而完善的教育,这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在我国,学生在校内期间由于学校的管理和体育课的要求,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但当他们离开学校的管理后,大部分学生的锻炼次数和运动量都会大幅度减少,这说明学生并没有自发性的积极的看待体育,还没有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目的。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此次“健康中国”建设的机会,大力发展体育教育,这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对体育场所、基础设施的投入,及时更新和维护已有场馆、设施的管理,更需要家庭中家长的配合,督促和陪伴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好习惯,积极配合“家校联动”机制,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的重要性,也强化了学校体育的教育效果。

(3)增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提供。

由于国家在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国学校体育的教育在近五十年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此时,随着时代在进步,虽然学校基础运动场所、设施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学生人口基数大,导致学生人均占有的设施和场地依然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达成健康中国目标重要的一环,这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教育,良好学校体育教学不仅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合适的体育教学方式,来达到好的体育课堂效果,更离不开能够匹配优秀课堂的基础体育设施,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宜地学习环境。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难以养成体育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缺少相关体育器材用品,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良好的体育教学是不仅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更需要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参加各类运动,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猜你喜欢
规训体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我们的“体育梦”
权力的规训与生命主体的建构①——福柯生存美学视域下的《福尔赛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