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30 20:44四川省彭州市丽春镇庆兴神钢小学郭坤旗
小学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长方体图形特征

四川省彭州市丽春镇庆兴神钢小学 郭坤旗

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应用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结合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得出,内部驱动是影响学生接受信息的最大因素。学生自发的动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资源,使其投入到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中,并逐步实现内化和应用。因此,教师应基于这一定律,研究知识传输的方式和途径。内容偏向逻辑的学科更需灵活、多样的信息传输方式,促进学生产生自发动力,以投入到学习内容的研习中。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较为乏味,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拓展呈现知识的途径,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既定目标。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问题,并营造适当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接收信息。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如果从公式入手,学生能够按照既定的方法导入数据,得出结果,但这种方式显现出较强的被动性。如果教师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创设学习情境,适时提出带有故事情节的问题,学生便能愉快地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中,推导得出计算公式。这种方式,不仅能达到既定的任务目标,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兴趣,为后续更为复杂的信息传输做好铺垫工作。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教师应着力通过信息传播方式的降低学科难度,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探知的欲望。

1.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直接呈现待教内容的方式更能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效果。因此,教师可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直接展示较为复杂的内容,减轻学生的理解压力。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制作一个长方体。教师选择长度适当的小棍拼成长方体,拼装结果可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引导学生计算每一面的面积,相加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经历了制作和分析的过程,学生能够总结出该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印象也更为深刻。又如,在学习对称图形的特征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现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分析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此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根据前期总结出的特征,寻找更多的对称图形,强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特征的认知。

2.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多媒体较传统信息传输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集合多途径的信息,一体化呈现,并运用动画灵活地表现课堂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如,在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长方体的拼接过程。12根小棍,4根小棍为一组,每组小棍的长度相等,组合后形成一个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每两个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此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自行总结长方体的各项特征。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一一展示长方体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总结,简化繁琐的思索过程,以动态课件推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最终完成预设的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推进效果来看,教学难点在于教学内容本身的逻辑特征较强。对此,教师应大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学生攻克理解障碍,顺利掌握待学知识。如,在推导长方体面积时,教师单纯地以讲解方式引导学生推导,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多媒体课件可以将长方体每个面直观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发现特征,总结规律,进而计算出每一个面的面积,最后推导出表面积公式。这种推导方式,思路较为清晰,对学生有较大的启发作用。教师通过直观展示,分步确认图形的边、面的数量,分析图形特征,根据特征总结规律,分步计算与整合等多个环节,学生逐步完成对图形的认知,最后按照实践的结果总结出抽象的公式。这种反向教学思路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直接代入公式解答相比,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探究和研习的能力,能有效攻克理解障碍,从而顺利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丰富教学手段外,还需为学生预留出更大的实践空间,提高学生对待学知识的研习参与度,从而弱化教师的课堂地位,发挥课堂引导者的作用。

四、利用信息化,构建高效教学情境

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是必要的。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降低教学难度,教师需要做好课程导入工作。课程导入工作成效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创建一个具备教育价值,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率。此时,教师可以考虑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课程情境创设的相关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适度引入信息科技的力量,将理论知识以图片、视频、音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实用知识。当前,互联网具有资源量大、内容丰富且高度共享的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互联网中找寻有课程引入作用的资源,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续的引入工作即可水到渠成。例如,在教学负数时,教师借助动画天气预报资源,请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的角色,学生在播报中获知温度有零上和零下之分,激发了学生对零下温度的探索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信息化手段能够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信息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措施。教师应努力创新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猜你喜欢
长方体图形特征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不变量巧解题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