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和基础护理实施效果

2020-12-30 08:07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满意率脑梗死

(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599)

脑梗死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脑梗死的发生和年龄、高血压、饮食习惯、高脂血症、遗传等有一定关系,可在单一因素或者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脑梗死。一般需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需要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但实施手术后,在病情稳定阶段,有效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1-2]。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以及康复护理组,比较健康知识宣教实施的满意率、康复环境满意率、护理人员态度满意率、护理人员技能满意率、人文关怀满意率、SCL-90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评分等指标,探讨了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和基础护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各40例。康复护理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为(55.25±2.21)岁;患者体质量41~81 kg,平均体质量为(62.55±2.41)kg;基础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高血压15例;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1例、高中12例、大专和本科10例;发病到治疗实施时间1~24 h,平均(9.16±1.22)h。基础护理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为(55.79±2.28)岁;患者体质量41~81 kg,平均体质量为(62.55±2.45)kg;基础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高血压17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1例、高中12例、大专和本科11例;发病到治疗实施时间1~24 h,平均(9.21±1.78)h。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护理,患者可接受本研究护理工作。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妊娠期等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3 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组脑梗死患者予以常规流程护理,康复护理组脑梗死患者以康复护理。①心理康复护理: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为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详细的病情介绍,说明术后康复锻炼对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性,以及介绍医院康复环境、康复治疗师资历等情况,提高脑梗死患者依从性。针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等进行个体化的真诚的亲切的疏导和安抚,对脑梗死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使其感受到尊重和关怀,消除脑梗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随时关注脑梗死患者情绪变化,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②知识教育:为脑梗死患者宣讲术后后遗症诱因、相关解决措施以及康复护理方法等,使其明确个人遵医行为的重要性。③营养干预:由责任护理人员和营养师一起评估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制订针对性营养方案,以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等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胀气食物。④环境干预:督促卫生人员定时清洁病室卫生,每日定时通风,控制适宜温湿度,室内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噪音。⑤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障碍表现,早期使用压舌板刺激患者面颊部、舌部、口唇周围有助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⑥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卧床期康复锻炼主要进行良肢位摆放干预和肢体被动运动,为患者进行按摩刺激患者患侧肢体,良肢位摆放通常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注意保证肢体血液流畅。尽早摆放抗痉挛位从而避免关节变形。定时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内收、内旋、外展、屈伸等活动,帮助患者翻身。离床期重点锻炼患者倚床站立、重心转移、跨步等基本动作,功能锻炼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需要行电动起立床辅助训练,瘫痪肢体需要加强仰卧位向健侧卧位、卧位起坐训练等,通过倾斜床行渐进适应性站立训练锻炼患者的平衡功能。后续可以指导患者小角度交替屈膝,逐渐向患侧重心移动,单足站立,行膝关节小范围屈曲。其他包括下肢迈步训练、日常作业活动训练、绳带捆绑法训练等。⑦言语功能训练: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发音,根据患者精神状态回档增强言语功能训练的强度,提高语言锻炼强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健康知识宣教实施的满意率、康复环境满意率、护理人员态度满意率、护理人员技能满意率、人文关怀满意率;脑梗死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0~100分,分值越高认知程度越高)、脑梗死康复锻炼注意事项的掌握度(0~100分,分值越高认知程度越高)、住院的平均时间;护理前后SCL-90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评分(包括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10项,每一项0~5分,分值越低则心理状态越好)以及Barthel指数(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高)、简化Fugl-Meyer评分(0~34分,分值越高则表示下肢功能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4.0软件处理脑梗死患者组内和组间比较的数据,健康知识宣教实施的满意率、康复环境满意率、护理人员态度满意率、护理人员技能满意率、人文关怀满意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SCL-90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评分以及Barthel 指数、简化Fugl-Meyer评分、脑梗死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脑梗死康复锻炼注意事项的掌握度、住院的平均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宣教实施的满意率、康复环境满意率、护理人员态度满意率、护理人员技能满意率、人文关怀满意率比较 康复护理组的健康知识宣教实施的满意率、康复环境满意率、护理人员态度满意率、护理人员技能满意率、人文关怀满意率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其中,基础护理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为75.00%、70.00%、75.00%、77.50%、70.00%,康复护理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为100.00%、100.00%、97.50%、97.50%、100.00%。

2.2 SCL-90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CL-90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康复护理组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基础护理组,P<0.05。见表1~2。

表1 护理前后SCL-90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护理前后SCL-90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表2 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2.3 脑梗死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脑梗死康复锻炼注意事项的掌握度、住院的平均时间比较 康复护理组脑梗死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脑梗死康复锻炼注意事项的掌握度、住院的平均时间均优于基础护理组,P<0.05。其中康复护理组脑梗死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为(95.21±3.51)分、脑梗死康复锻炼注意事项的掌握度为(95.21±3.45)分、住院时间为(17.41±2.46)d。基础护理组分别为(85.21±3.56)分、(86.21±3.04)分、(24.67±4.84)d。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脑梗死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动脉梗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继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致残致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早期诊断并进行治疗干预对于患者的临床预后意义重大,延误诊治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均恢复不良,导致患者精神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4-5]。为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上除了给予相关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外,早期的康复护理措施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6-7]。目前相关心理护理研究表明,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高疗效。而生理层面,脑梗死患者术后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容易出现偏瘫等后遗症,通过术后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和吞咽功能锻炼等,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护理组健康知识宣教实施的满意率、康复环境满意率、护理人员态度满意率、护理人员技能满意率、人文关怀满意率、SCL-90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评分、脑梗死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脑梗死康复锻炼注意事项的掌握度、住院的平均时间对比基础护理组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其心理障碍,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满意度。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满意率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
忧郁症的自我评定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