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评估与干预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30 07:11仲爱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研究组保健

仲爱梅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评估与干预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这一时间段参与儿童保健的1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儿童各60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模式,研究组儿童在常规儿童保健模式的基础上接受心理评估与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发育商水平,对比两组儿童家长的预后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儿童在品行(0.50±0.04)、冲动-多动(0.55±0.05)、学习(0.71±0.16)、焦虑(0.39±0.03)、心身问题(0.09±0.01)及多动指数(0.41±0.09)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各发育商指标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后,研究组儿童家长对临床保健模式的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评估与干预有助于增强家长的保健意识及育儿能力,提高儿童心理健康及发育商水平,在儿童保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心理评估与干预;儿童保健;心理健康;发育商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有病治病”逐渐过渡到“无病防病”的新理念。人们在儿童时期的生理、心理以及智力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因此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不同疾病的侵袭,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1],由此可见,在此阶段给予科学的儿童保健对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及智力发育、减少致病因素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促进更多的家长接受儿童保健及提高保健效果,本文探讨在儿童保健中心理评估与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参与儿童保健的1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儿童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并自主参与,排除智力障碍、临床资料不全、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儿童各60例,对照组儿童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6岁,平均(2.51±0.32)岁;体质量8~26kg,平均(14.24±2.36)kg;研究组儿童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5岁,平均(2.48±0.25)岁;体质量8~27kg,平均(14.32±1.55)kg。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方面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0.05)。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1.2 方法

由3名住院医师及3名护士成立儿童保健小组,小组内通过培训全面掌握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为参保的儿童建立个人电子保健档案。对于对照组的儿童,给予其儿童保健模式,包括根据儿童的性别、年龄要求家长定期来院检测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头围、胸围、心肺听诊等,为身体缺陷、体弱、高危儿童建立专案特殊管理。

对于研究组的儿童,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评估与干预模式,具体为:根据《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2]测定儿童的神经行为,并指导家长掌握照护幼儿的技巧及意外预防措施,利用问卷调查表嘱家长详细填写儿童喂养、睡眠、疾病防治、玩具选择等情况,并结合儿童实际情况一并反馈至心理评估医师处使其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准确评估。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面向家长讲述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及时纠正家长在儿童照护方面的错误认知,对儿童家长提出的问题予以重视并耐心回答,消除内心的疑虑。制定儿童保健手册,为了使儿童能快速理解手册的内容,应采用内容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另外,定期仔细统计儿童的心理状况,如果儿童出现语言发展迟缓、多动、语言攻击、孤独症等问题,要及时为儿童安排相应的心理咨询,也要对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强化,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3 观察指标

根据Conners[3]父母用量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品行、冲动-多动、学习、焦虑、身心及多动指数6个方面评价两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从认知、运动、精细动作、社交行为、语言表达5个方面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后的发育商情况[4]。儿童家长的预后满意度:邀请所有儿童家长填写本院自制的满意度相关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有儿童家长对保健护理阶段各工作的满意程度,对医护人员满意程度等,总共100分,20题,每题5分,根据得分情况,统计儿童家长在儿童保健后的预后满意度。得分结果共分为3种情况;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太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患者例数+满意例数)/总患者例数×100.00%[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为存在统计学差异,以(±s)表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年齡、儿童发育商情况和体质量等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性别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组儿童在品行(0.50±0.04)、冲动-多动(0.55±0.05)、学习(0.71±0.16)、焦虑(0.39±0.03)、心身问题(0.09±0.01)及多动指数(0.41±0.09)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儿童发育商情况

研究组儿童各发育商指标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儿童家长对临床保健模式的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儿童心理及发育疾病的日益增长,据统计,我国伴有心理或生理发育障碍的儿童约占20%以上,已引起社会及家庭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家长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注度日渐提高,以期通过儿童保健最大限度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儿童保健因其可有效调节儿童的生长发育,促进身心健康而成为诸多家长的首选。以往常规的儿童保健重在进行体格检查及严重疾病的特殊管理,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6]。儿童的心理问题其实是育儿期间最为常见的问题,但往往因为家长不够重视和临床表现不明显而受到忽视,加上临床的治疗干预发展也有所欠缺,儿童的心理问题迟迟得到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未来发展,危害性极大,有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儿童群体给予积极地心理评估和干预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的效果[7],心理评估是有目的的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干预来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评估与干预从以往常规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扩展为身心发育状况的检查、评估、预防保健及常见病防治,对幼儿的照护、早教、饮食营养指导均进行干预以满足儿童保健的需求,使医院及家长全面掌握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其保健水平及服务质量[8]。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儿童在品行、冲动-多动、学习、焦虑、身心及多动指数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各发育商指标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后,研究组儿童家长对临床保健模式的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评估与干预有助于增强家长的保健意识及育儿能力,提高儿童心理健康及发育商水平,在儿童保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儿童家长对该保健模式的满意度高,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适用。

参考文献

[1] 姜朝霞.心理护理在儿童保健体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6):231.

[2] 魏庆银.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在早产儿神经心理和体格发育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5):142-143.

[3] 周文娟.心理评估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4):67-68.

[4] 刘文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75,174.

[5] 孙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9,25(03):326-327.

[6] 魏影.預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促进作用分析[J].母婴世界,2020,(05):35.

[7] 何顺秋月.心理护理实施在儿童保健体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7):93.

[8] 宋玉凤.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评《儿童保健学》[J].中国食用菌,2019,38(11):16.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研究组保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日本的脚趾保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