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中药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

2020-12-30 07:11任丽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疗效

任丽颖

【摘 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给予中药佐治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n=40例)接受间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研究组(n=40例)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茵栀黄注射液)佐治,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愈时间为(4.62±1.35)d,对照组为(7.89±1.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结合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所用治愈时间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 间断蓝光照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注射液;临床疗效

在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素代谢后废弃物一般称为胆红素(Bilirubin),主要由血红蛋白转化而来,正常人每日胆红素的生成量为250~350mg,当胆红素在血清中的含量过高时,就说明出现一些异常的信息,如肝脏病变、胆管阻塞等;而当胆红素在血清中的含量较低时,则能够说明机体发生异常的严重程度。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黄疸的判定,则采用胆红素含量进行衡量,当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说明机体内胆红素较高,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高胆红素血症也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及智力发育情况。大部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良性,但少数患儿也产生了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其主要危害在于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导致其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等。如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未接受恰当的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及早对患儿进行治疗是关键。本文以80例患儿为对象,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过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依据,入选时间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所用患儿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日龄1~26d,平均日龄(14.64±3.45)d;研究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19例,日龄1~25d,平均日龄为(14.29±3.18)d。对比发现,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可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儿均经过明确的诊断,并且具有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患儿完整检查的病史资料能够进行收集;3)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排除标准:1)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者;2)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影响其他疾病者;4)患有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5)配合性差以及拒绝参加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光疗婴儿培养箱治疗,开始治疗前采用专用眼罩护住新生儿双眼,防止长时间的光疗损坏新生儿的眼睛。采用尿不湿对其生殖器官进行保护,选定护理人员陪同,密切观察治疗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对照组利用间断蓝光照射,第1天连续照射12h,停止12h以后,再连续治疗3d。进行蓝光照射操作中,喂养方法选取奶瓶喂养,保证新生儿热能和水分充足,每次间隔2h进行1次体温测量。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生产厂家: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11020607)佐治,2~3mL/kg茵栀黄注射液+葡萄糖静脉滴注。

1.3 临床评价指标

痊愈:患儿皮肤及巩膜黄染症状完全消退,通过治疗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但并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新生儿各种症状并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未降低,严重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1]。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展开统计学研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通过治疗,研究组(95.00%)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65.00%)高(P<0.05)。见表1。

2.2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时间

研究组患儿治愈时间为(4.62±1.35)d,对照组为(7.89±1.72)d,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胆红素症是因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存在异常引起的,主要表现在于出生后24h其体内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2]。加之,由于新生儿自身大脑的屏障保护能力不足,无法抵抗没有结合的胆红素损害其脑中枢,对新生儿的智力、身体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严重者威胁其生命健康[3]。有学者研究指出,高胆红素症患儿约有50%~75%死于急性期,幸存者也患有严重的后遗症,例如:智力迟缓、听力障碍等[4]。因此,临床必须高度重视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藍光照射法对浅层游离胆红素在蓝光的照射下加以分解,使其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光疗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在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100μmol/L时,蓝光照射疗法无法进一步降低其水平,从而达到饱和点[5]。

中药辅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较为常见的措施,并且长期的临床经验说明效果较为显著,中药茵栀黄注射液成分有山栀子、金银花、茵陈蒿、大黄等,发挥利湿退黄、促进患儿肠蠕动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吸收,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6]。其中,茵陈蒿能有效预防肝细胞变性坏死,发挥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的作用;山栀子能促进肝胆Y、Z蛋白含量上升,加大葡萄糖醛酸转成酶活性,进一步降低胆红素;大黄具有刺激肠蠕动的功效,从而促进患儿排便;金银花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7]。陈艳敏等学者研究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儿转入新生儿科的几率,从而提升新生儿的生活质量[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95.00%)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65.00%),研究组患儿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症通过茵栀黄注射液佐治间断蓝光照射能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避免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且所用治愈时间较短,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使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症患儿在间断蓝光照射基础上配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具有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冰,张卫星,员丽,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远期体格及智力发育评估中的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05):396-399.

[2] 钱建青,凌万里,周剑峰,等.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02):102-105.

[3] 张辉果,王慧英,董志巧,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Hcy、γ-GT、IGF-1水平变化及茵栀黄颗粒对其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03):732-734.

[4] Abdelrahman M,Vuong N L,Tawfik G,et al. p484 The use of massag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2019,104(Suppl 3):A346.

[5] Chu L,Qiao J,Xu C.Home-Based Phototherapy Versus Hospital-Based Phot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ical Pediatrics,2020,59(06):588-595.

[6] 李懿,刘玲,石碧珍,等.利用新生儿出院前72小时经皮胆红素风险区水平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J].贵州医药,2018,42(11):1394-1396.

[7] Thielemans L,Trip-Hoving M,Landier J,et al.Indirect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n hospitalized neonates on the Thai-Myanmar border:a review of neonatal medical records from 2009 to 2014[J].Bmc Pediatrics,2018,18(01):190.

[8] 陳艳敏,陈家兴,徐欢容,等.中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153-155.

猜你喜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疗效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换血治疗对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