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30 07:11高美香王晓慧李秋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导管护理人员

高美香 王晓慧 李秋璐

【摘 要】 目的:分析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患者分成常规组、预警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预警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预警组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预警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警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

神经内科护理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1]。这类问题的形成不仅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体验,还容易破坏护患关系,引发投诉、纠纷等问题[2]。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方案的制定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存在密切关联[3]。安全预警护理模式是一种强调保障护理工作安全性的管理方法。为确定该方法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14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57例)和预警组(57例)。常规组男:女=27:20,平均年龄(52.9±17.4)岁。预警组男:女=26:21,平均年龄(52.4±17.5)岁。差异不显著,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预警组则以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开展护理:1)风险评估。神经内科全科护理人员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及相关资料,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及隐藏的安全隐患。结果为:压疮、坠床或跌倒、导管脱出或意外拔管。2)原因分析。①压疮。患者方面:老年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多需长期卧床,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护理人员方面:体位护理、受压皮肤护理不当,对患者及家属宣教不足。②坠床或跌倒。患者方面:活动功能减退,家属监护不足;护理人员方面:日常活动指导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家属的陪同及监督作用。③导管脱出或意外拔管。患者方面:对导管作用了解不足,受意识状态影响而出现意外拔管行为。护理人员方面:导管固定不当,巡视及检查不及时,未做好神经内科患者、家属的导管宣教。3)建立安全预警机制。采用预设彩色警示牌形式,于神经内科管理工作中建立安全预警机制。①压疮安全预警。为伴压疮高风险因素(高龄、需长期卧床、有压疮史等)的神经内科患者提供红色预警身份卡,将这部分患者纳入重点观察对象,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嘱家属及时汇报患者的局部皮肤异常;适当增加这类患者的巡视频率及体位变更频率,并预防性给予患者使用具有保护作用的药膏。②坠床或跌倒。于神经内科病房、走廊显眼处张贴蓝色“谨防跌倒”、“注意避免坠床”的标识,从环境方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良好的警示;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家属的认知状态,开展个性化宣教,确保其能够充分认识到预防坠床、跌倒的重要意义;嘱家属养成全程陪同患者的习惯,借助家属的作用,降低上述护理不良事件的形成风险。③导管脱出或意外拔管。在意识不清神经内科患者床头悬挂黄色预警卡,将其纳入意外拔管高风险管理群体;耐心为患者、家属讲解各类管道的作用,引导家属掌握导管异常的识别方法,若发现导管弯折、脱出等问题的第一时间,及时汇报;加强导管固定,频繁检查患者,尤其是设置黄色预警卡患者的导管固定状况,及时增加固定胶布,以提高患者导管固定的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含压疮、跌倒或坠床、导管脱出或意外拔管;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前者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统计;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态度、护理安全性、护理质量均满意;一般满意:对护理人员态度、神经内科护理安全性、护理质量中至少1项满意;不满意:对护理人员态度、护理安全性、护理质量均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

常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7.54%,高于预警组(P<0.05)。

2.2 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

常规组生活质量(53.26±6.15)分,低于预警组(P<0.05);常规组住院时间(9.21±1.77)d,长于预警组(P<0.05)。

2.3 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80.70%,低于预警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神经内科接诊量的增加,科室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4]。神经内科护理中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为:患者健康状况较差、依从性较低,且多伴错误认知,而护理人员则常常超负荷工作,在患者、护理人员两方面因素的联合影响下,患者极易面临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干扰[5]。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是一种以識别风险、消除风险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法。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该方法可按照风险评估、确定原因、优化方案的流程,有效消除风险问题、安全隐患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安全性形成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的实施,表明预警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的应用优势在于:1)抑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引入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可借助不同彩色警示标识的预警作用,为不同风险等级的神经内科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管理。此外,安全预警护理模式还将患者家属纳入护理管理工作中,随着家属监督、陪同等作用的发挥,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形成风险也可得到良好控制。2)促康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对各类护理不良事件风险的控制作用,可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3),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压疮、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是造成神经内科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6]。引入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可结合上述不良事件的形成原因,从健康教育、导管管理、环境优化等方面,有效遏制上述问题对神经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4)提升患者满意度。住院期间,神经内科患者的满意度水平主要受病情康复速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住院时长等因素的影响[7]。常规护理、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康复速度的影响差异不大。但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可有效抑制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形成,满足神经内科患者对住院时间的要求(避免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其满意度水平较高。随着神经内科接诊量的增长,如何优化护理工作质量,逐渐成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面临的关键难题[8]。常规护理模式下,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多按照既往经验,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制定护理方案。部分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尤其是缺乏安全意识、低年资者,其所制定的护理方案极易存在疏漏,进而影响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性。而安全预警模式则要求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依据筛查护理风险、确定风险原因、制定风险防控方案的流程,为神经内科患者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在该方案下,神经内科患者宣教质量、导管护理质量等均可得到良好保障。由此可认为,安全预警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宜于神经内科护理中,引入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借助该方法对神经内科安全隐患的识别及纠正作用,保障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安全性,并提升其满意度水平,帮助神经内科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 卜豫.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2):181-182.

[2] 张凤菊.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4):65.

[3] 龚丛芬,吴慧慧,刘琴,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9):23.

[4] 郑超.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4):121.

[5] 马景,梁娟,贾良萍.风险预警防御机制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3):280-281.

[6] 孟晓霞,姜冬华.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2):94-95.

[7] 范春燕,张林燕.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0):179-180.

[8] 王敏,刘必琴,周雯,等.全程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3):54-57.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导管护理人员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