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中医五音理论治疗小儿夜啼

2021-01-01 11:07吴宣諭肖祥杨晗周仕轶彭文禹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1期

吴宣諭 肖祥 杨晗 周仕轶 彭文禹

【摘要】:小儿夜啼是儿科常见病,长期发展对患儿与家长的健康均有影响。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以及夜啼病因众多,常导致病情延误。该病多由内外因导致:外因主要责之外邪,内因主要责之脾寒、脾胃不和、心热、神不安等。五音疗法是祖国医学重要的外治方法之一,基于中医五行理论,通过“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及五脏生克制化等中医基本理论,配合其它内外治法,不失为提高疗效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五音理论;小儿夜啼;脏腑辨证

[中圖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6-5249(2021)21-0022-02

小儿夜啼,指婴儿在夜间啼哭,时哭时止,或于夜间定时啼哭,或通宵达旦,但白日如常的一种病证[1]。睡眠是婴幼儿脑发育的重要过程, 严重的睡眠问题对于其生长发育与免疫力有着重要影响[2]。长远来说,睡眠障碍对其未来的神经、心理、认知等方面均会产生影响[3]。造成小儿夜啼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主要是由于母体素虚寒或性情急躁易怒,以致胎儿受扰;后天主要责之于受寒、积热、暴受惊恐等[4]。其病位多责之于脾、心、肾、胆。

目前中医临床对于小儿夜啼的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5],内治法即是一般中药汤剂疗法,外治法通常使用推拿、针灸、外敷、耳穴、钙剂等方法[6],但五行音乐作为外治法用于治疗该病的案例尚无。本文将结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与之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的途径。

1 小儿夜啼病因病机

1.1病因《幼幼集成》[7]中对于小儿夜啼的原因阐述为:“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其中拗哭属于生理现象,“凡夜啼见灯即止者,此为点灯习惯……实非病也。夜间切勿燃灯,任彼啼哭,二三夜自定”,即是小儿夜间啼哭而看见灯光就停止的行为属于点灯的习惯,而不属于疾病。除此之外,小儿夜啼之病因可分为先天与后天,后天因素常占主要地位,后天因素又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内因可为脾寒、心热、惊恐、食积等。

1.2病机阳胜不入阴,阴虚不纳阳,小儿夜啼总属阴阳失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基本病机是心神不宁[8]。

1.2.1肺失宣肃小儿夜啼的外因多为感受外邪。《灵枢·邪客》:“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感外邪,常表现出肺失宣肃的症状。风为百病之长,易兼夹他邪:风寒之邪直中三阴,脾胃受寒表现为腹痛而夜啼;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风邪侵袭机体容易化热而侵袭机体,风热之邪壅滞肺气致使鼻息不畅,影响小儿睡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伤肺,肺燥津伤,阴阳失调,也可引发不寐[5]。

1.2.2脾胃虚弱《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9]:“小儿夜啼者 , 藏冷故也。夜阴气盛, 与冷相搏则冷动, 冷动与脏气相并, 或烦或痛 , 故令小儿夜啼也。”石婵[10]等认为夜啼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或护养不当导致寒邪侵犯,寒盛则痛,故发为夜啼。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居于中州,为气机阴阳升降的枢纽,小儿脏腑娇嫩,喂养失当易导致食积,引起脾胃受损,脾胃不和,阴阳失交,发为夜啼。

1.2.3心经火热小儿心肝常有余,常郁而化热,仝志启[11]认为小儿白天不啼哭是因白昼属阳,阳热可随之而解,夜间阳入于阴,则心经之热无从宣泄,故作啼哭。

1.2.4胆虚惊恐《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 , 中正之官 , 决断出焉”。《幼科释谜》云:“小儿脏腑脆弱 , 易于惊恐”。刘弼臣[12]也认为小儿属少阳之体,稚嫩脆弱,容易受外界惊吓刺激。胆虚患儿更易因外界刺激出现夜间惊悸不宁之证。

2 五音疗法

《白虎通·礼乐》云“调和五声,以养万物”。《史记·乐书》云“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灵枢·五音五味》云:“宫音悠扬协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藥 , 樂二字音义同源,古人将“乐”与“药”等同看待,说明我国早已将音乐作为治疗方法,从而证明了五行音乐疗法的起源之早[13]。在中医五行音乐理论中[14],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角、徵、宫、商、羽,也即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

肝,应木,木乐以角调为基本,角调生机勃勃、悠扬盎然,调达而直率,主要代表乐曲有《玄天暖风》、《碧叶烟云》等;心,属火,以徵调为基本,热烈且欢快,主要代表乐曲有《荷花映日》《雨后彩虹》等;脾,应土,脾乐以宫调为基本,其乐平和悠扬醇厚,主要代表乐曲有《黄庭骄阳》、《玉液还丹》等;肺,应金,金乐以商调为主,商音萧瑟凄凉、慷慨悲壮、高亢雄伟,主要代表乐曲有《晚霞钟鼓》、《秋风清露》等;肾,应水,水乐以羽调为基本,其调风格清纯、凄凉幽怨,萧瑟柔润而深沉,适应肾水之润下的特点,主要代表乐曲有《伏阳朗照》、《冰雪寒天》等。

林法财[15]提出,五音疗法选择音乐进行治疗可基于脏腑进行辨证。笔者认为脏腑辨证可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理论选取适合患儿病情的音乐进行治疗:使用“实则泻之”的五音疗法:体内有实邪时,通过五音疗法,聆听该脏的音乐来泻此脏,从而使机体重新恢复平衡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虚则补之”的五音疗法,指当患儿疾病是由于正气不足造成的各种病证时,通过聆听所虚之脏对应的音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五音疗法治疗小儿夜啼理论初探

据林法财[15]对于五音理论与辩证施乐的研究,可将乐曲的选择与播放的原则分为两类,即通过脏腑辩证与情志辩证两方面来选择施乐。本文将探讨脏腑辩证下基于五行生克制化的小儿夜啼论治。

3.1从肺论治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感外邪,但可通过提高自身正气来防治夜啼。肺主气,肺气健旺,则卫外之力强盛,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易感邪而啼。虚则补之,在内服中药补肺益气的同时,给予商调音乐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扶正祛邪的能力。

3.2从脾论治小儿脾胃常虚弱,此类患儿常采用补益脾胃的方法来治疗。脾胃虚寒则温中健脾,脾胃不和则调和脾胃。

3.2.1温中健脾患儿脾寒内生夜啼多伴有面色青白,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指纹淡红而内沉,舌黯苔白。治宜温中健脾,养心安神。根据中医五音理论,在实施小儿推拿或常规服药的过程中,播放宫调及羽调曲目,脾肾双补,使脾气健运;播放徵调曲目,养心安神。三调同施,补心脾肾,达到温中健脾,养心安神之效。

3.2.2调和脾胃小儿脾胃不和夜啼多伴有纳差,腹胀,嗳气,便秘等症状。治宜调和脾胃。宫音在五脏侯脾,可直接作用于机体的脾胃系统,脾胃主五谷的消化与吸收,也主全身气机的升降与协调[5],对于脾胃不和所致夜间不安而啼哭的患儿,通过适度的宫音治疗,以促进脾胃中州的运化,从而使脾胃得安而卧,夜则能寐。

3.3从心论治患儿属心经火热证,夜啼多伴有喜仰卧,蹬衣揭被,面红唇赤,指纹青紫,舌尖红苔白。治宜清心泻火,宁心安神。羽调,五行属水,曲调清润,具有宁心降火之效[16],对于该类患儿,给予羽调宁心降火,可使心火得降,神安而寐。

3.4从胆论治 患儿属胆虚惊恐证,夜啼多伴有惊啼叫扰、鼻周唇周泛青、脉弦滑、苔腻等。其治法是补心胆气,定惊安神。胆虚惊恐型夜啼的患儿,聆听角调音乐,可以补肝胆气,从而减少惊啼的发生,聆听角调音乐,还可使肝木生发,情志舒畅,去惊悸而不寐亦医。

4 总结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中国传统外治法的一种,具有无痛苦、无伤害的优点[17],即使小儿形体娇嫩,在治疗过程中聆听音乐也不会产生排斥,患儿及家长接受度较高,故具有可大范围推广的优势。除此之外,儿童对外界反应较为强烈,对外界具有较大好奇心,应用五行音乐疗法,可以使其在夜间啼哭时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疾病带来的病理痛哭,更有利于其入睡。综上所述,五音疗法是否适用于小儿夜啼,值得各位学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马融 . 中医儿科学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3: 114.

[2] 刘玺诚 . 儿童睡眠与睡眠障碍现状与进展 [J]. 中國儿童保健杂志 , 2012, 20(09): 773-775.

[3] 方凤 , 童岗 , 王亚莉 , 等 . 国内外小儿睡眠障碍研究资料综合分析 [J]. 医学信息 , 2007, (07): 1238-1241.

[4] 麻玲霞 , 谢静 . 中医治疗小儿夜啼综述 [J]. 中医儿科杂志 , 2018, 14(05): 82-84.

[5] 温正育 , 陈玉燕 . 儿童睡眠障碍中医药研究综述 [J]. 中医儿科杂志 , 2019, 15(02): 88-92.

[6] 贺婷 , 余舒 , 陈希蒙 , 等 . 小儿推拿治疗夜啼的研究概况 [J]. 湖南中医杂志 , 2019, 35(05): 186-187.

[7] 陈复正 . 幼幼集成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 314-315.

[8] 贺婷 , 余舒 , 陈希蒙 , 等 . 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夜啼经验 [J]. 中医儿科杂志 , 2019, 15(03): 26-28.

[9] ( 隋 ) 巢元方 , 王旭东校证 . 巢元方医学全书 [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8, 12: 334.

[10] 石婵 , 胡淑萍 . 夜啼多为“寒”作祟 [J]. 光明中医 , 2016, 31(14): 2032-2033.

[11] 仝志启 . 浅谈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和辨证 [J]. 陕西中医 , 2009, 30(10): 1407-1408.

[12] 刘弼臣 . 论小儿体禀少阳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6, 1(1): 35.

[13] 吴志芬 , 丘述兴 , 谢万著 . 中医五音疗法综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2018, 18(71): 25-26.

[14] 郝万山 , 素心 . 妙音通经焕新生──五音治疗原理 [J]. 中国气功科学 , 2000, (12): 42-43.

[15] 林法财. 基于《黄帝内经》五音理论探析辨证施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12): 5535-5537.

[16] 刘占文 , 马烈光 . 中医养生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 45-46.

[17] 李元琪 . 浅论《黄帝内经》五音治疗思想及现代临床应用价值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4, 38(12): 1441-1443.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 (ky-2020016)“羽调音乐”对于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失眠 ( 心肾不交证 ) 的疗效研究 .

作者简介:吴宣諭 (1999.08-),女,汉族,四川南部人,本科在读。

通信作者:彭文禹 (1990.12-),男,汉族,四川西充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小儿常见病的防治。E-mail:648940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