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

2021-01-01 11:34黄海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1期
关键词:昏迷脑外伤

黄海霞

【摘要】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颅脑外伤昏迷的65例患者实施刺激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选择接受常规护理的65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平均恢复清醒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平均恢复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率,缩短清醒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刺激性护理;脑外伤;昏迷;促醒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21)21-0101-02

颅脑创伤占所有创伤约17%,病情多较重,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与致死率高[1]。意识障碍、昏迷是脑外伤常见症状,不仅引发脑细胞大量死亡,加重病情,还增加感染、压力性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昏迷时长越久,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对机体损害越严重,因此缩短昏迷时间对于改善病情与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临床研究显示[2],听觉、触觉、嗅觉、光照等刺激可调动脑部神经元兴奋性,激发大脑细胞潜在功能,加速神经功能恢复,加快意识恢复与早日清醒。我院2020 年起对脑创伤昏迷患者实施刺激性护理干预以促进其早日清醒,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20年1月~11月颅脑外伤昏迷的65例患者实施刺激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19

~75岁,平均(45.9±17.3)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9±1.4 分,脑挫裂伤28例,颅内血肿37例。选择2019年2月~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65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作为对照组,男41例,女 24例,年龄18~72岁,平均(43.1±16.9)岁, GCS 评分6.1±1.2 分,脑挫裂伤30例,颅内血肿35例。纳入标准:外伤后6小时内入院,GCS评分3~8分,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颅脑损伤,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既往存在脑血管意外等颅内疾病、精神异常、听觉与嗅觉等功能障碍以及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颅脑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病情、遵医嘱予以营养脑细胞、脱水、预防感染、翻身拍背预防皮肤压力性皮肤损伤、四肢被动运动等。(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刺激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听觉刺激:护士巡视、护理操作时视患者为可正常沟通的病人,呼唤其姓名、告知其操作事项、操作目的等;患者家属向患者讲述患病前的家庭愉悦事情、工作经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等,每次讲述20min 左右;播放患病前患者喜欢听的音樂、戏剧、宗教信仰的音频等,音量50分贝左右,每天3次,每次20min。②嗅觉刺激与味觉刺激:使用棉签蘸香草精油、醋、白酒等置于患者鼻孔刺激患者嗅觉;使用酸、甜、苦、咸等刺激性溶液触碰患者舌尖刺激其味觉,每天3次。如患者对某一气味或味道反应敏感,可以加强其刺激。③触觉刺激:护士通过按摩、拍打、冷热毛巾等刺激患者四肢、面部,软毛刷其手掌、脚掌,每天2次,每次5min。④光照刺激:轻柔分开患者上下眼睑,电筒选择不同的亮度透过红、黄、蓝滤纸照射其瞳孔,每天5次,每次10下;每天清晨6:30,夜间22:30快关室内照明灯5次,每次1min。5.运动刺激:每日依次活动患者上肢、下肢各关节,维持关节运动范围,预防肌肉萎缩,每天2次;通过缓慢变化体位与快速变动体位给予抑制性刺激与兴奋性刺激,日常体位予以抗痉挛体位,预防关节痉挛。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平均恢复清醒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清醒判断标准[3]为患者恢复最小意识状态,即能够执行简单命令,理解与表达语言,能够依据外界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情感反应;并发症统计肢体痉挛畸形、继发感染、压力性皮肤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统计软件用SPSS16.0,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平均恢复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恢复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肢体痉挛畸形4 例,继发感染6例,压力性皮肤损伤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发生肢体痉挛畸形2例,继发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482, P=0.019)。

3 讨论

(1)脑外伤昏迷清醒影响因素颅脑损伤后昏迷是颅脑创伤后的

特殊意识状态,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与大脑皮质不能发生有效联系所致。此状态并非一定为脑皮质的不可逆性完全性损,可能为脑皮质保护性抑制引起的可逆性意识障碍。脑外伤昏迷时长与清醒时间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4]:①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脑组织等器官功能退化,脑外伤后昏迷时间越长,恢复清醒率低。②疾病严重程度:创伤后 GCS 评分越低,提示病情越严重,清醒恢复时间越长;入院时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脑损伤重,清醒率低。③治疗因素:外伤后抢救越及时,对病情控制越好,越有助于后期功能恢复,缩短昏迷时长;治疗后7d 脑缺血灶占脑体积比越大,脑组织损伤越重、清醒率越低。长时间昏迷增加关节痉挛、感染、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加重病情,对预后极为不利。(2)刺激性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促清醒的影响中枢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后尚未处于完全凋亡、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状态,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使脑细胞结构与功能重塑,改善神经功能。研究显示[5],脑组织损伤后,通过外界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内在潜能,调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脑部轴突生长、形成新的突出联系,改善脑细胞结构与功能,缩短昏迷时长。刺激性护理干预即通过对患者的各种感觉进行刺激,调整患者大脑皮质的潜在能力,进而促进患者清醒,缩短昏迷时长。本组患者接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刺激性护理干预后,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清醒时间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金红珍[6]等研究结果一致。此外,顾宇丹[1]对4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刺激性护理干预后,15d、30d 清醒率明显提高、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外,GC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ADL 评分较干预前与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均  P<0.05)。刺激护理干预促清醒机制可能如下:①呼唤、语言、音乐、触觉等刺激可产生对应神经冲动,提高大脑皮层脑细胞兴奋性与神经元活动度;可以强化脑干部位网状结构反射效应,促进代偿性传导途径产生,神经反射弧再生与大脑皮层结构重组,改善、重建神经功能。②刺激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维持脑灌注压,减轻缺血性损伤,促进受损轴鞘修复。③刺激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张力,降低清醒阈值。刺激性护理干预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各种实用、有效的感官刺激相集合,产生的刺激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立体化,可更加全面兴奋脑干网状结构、大脑边缘系统,促进意识恢复。(3) 刺激性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无意识卧床因缺少活动,影响生理机能,易导致免疫力低下、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加重病情,影响后期功能恢复。触觉刺激可以改善肢体血液血液循环,提升感觉输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可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体位变动可以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刺激干预可以促进机体分泌对机体有益的激素、酶等物质,改善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刺激性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缩短清醒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宇丹 , 费雅雅 , 秦殊 , 等 . 刺激性干预在老年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华护理杂志 , 2020, 55(2): 228-231.

[2] 张留静 . 味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16, 32(10): 760-762.

[3] 张瑛 , 何敏慧 , 黄仙红 , 等 . 中文版 CRS-R 量表在严重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检测中的实用性研究 [J]. 护理与康复 , 2015, 14(4): 359-361.

[4] 奚新明 . 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相关因素研究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16, 19(20): 71-73.

[5] 周孝叶 , 钱薇 , 邬文洁 . 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 , 2020, 35(2): 153-155.

[6] 金红珍 , 徐希德 , 顾宇丹 , 等 .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护理研究 , 2017, 31(12): 1460-1463.

猜你喜欢
昏迷脑外伤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脑外伤的危害有哪些
脑出血昏迷患者早期气管插管60例临床分析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护理的效果分析
脑外伤术中应用冰毯亚低温治疗31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