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

2021-01-01 14:40杜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

杜康

【摘要】目的:为了培养新型人才,增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本文以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效果及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期望能夠在传统教学中融入新型教学模式,不断积累经验。方法:将某大学2017级专科护理专业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寻找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新型的教学方式为基础,探究在线课堂等多种混合教学模式,比如实验技能短片、微课、微视频等等,以问卷调查学生评教、综合成绩比较,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的优秀率、综合成绩、及对教师的综合评价明显比对照组高。笔者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理论,增强学生兴趣。结论: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所学知识。【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21)21-0198-0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所学内容抽象、丰富、难懂,相互之间存在延伸交叉,知识点较多,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本文利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为基础,改变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单一的教学现状,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传统教学带来了革新与挑战。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授课为主,改变以往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数字化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在多种多样的网络现代化教学方式中,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选取适合学科发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增强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实践目标,通过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实践教学效果及可行性,为传统教学及信息化教育的融合探寻实践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以某大学2017级专科护理专业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93人)和对照组(92人)。

1.2评价要素及方法以问卷调查学生评教、综合成绩对比评价教学实施效果。(1)综合成绩对比:对学生实验考试成绩、混合学习活动得分及平时表现情况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实验考试成绩占比为50%,综合作品成绩占比为30%,平时表现占比为20%。对两组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最低分、最高分进行了探究、对比、分析。(2)学生评教:学生评教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态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3)问卷调查: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包括在线学习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是否能否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混合教学模式的接受及收益程度等等问题。

1.3统计学方法应用 Prism6.0软件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组间及格率、优秀率比较用卡方检验,其它方面用t 检验,数据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在实践中通过微课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验组教学中开展多样化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包含在线学习、课堂教学2个模块,将知识单元作为单位,使教学内容碎片化。构建素材资源库,在素材资源库中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比如试题库、实验技能短片、微课、微视频、ppt课件等等,帮助学生可以自主地开展专业学习,并能够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在线上进行交流讨论。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评教、综合成绩对比,对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效果进行评价,以“细菌结构与形态检查方法”进行一下教学设计。(1)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活动顺序确定任务:①观察和初步认识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②了解细菌生长的医学意义。让学生在相关网站学习知识,思考怎样完成任务活动探究。(2)活动探究:教师讲解重难点,及学生,疑问比较多的知识点,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线学习问答测试题及相关概念,教师在网络中回答学生的疑问。(3)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理论,根据教师引导完成实验操作。在线让学生在网络上观看实验教学视频,开展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①平板划线接种法。右手持接种环,烧灼灭菌后,挑取菌液1环;左手持琼脂平板,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平板盖开启,右手将沾有菌液的接种环伸入平板,与平板培养基表面成45° 角,在培养基表面分区划线(每区划线后,接种环都须经烧灼│灭菌),盖好平板盖,最后接种环烧灼灭菌。②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右手持接种环,烧灼灭菌后,用接种环挑取菌落少许,倾斜试管在接近普通肉汤培养基液面的管壁上轻磨后,竖直试管。③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右手持接种针,烧灼灭菌后,挑取菌落或菌苔少许,垂直刺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深入管内培养基的3/4 处,再循原穿刺线退出。④各种培养基接种细菌后,分别标好组别姓名。日期等(标签纸写好后贴上),即放入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3)注意事项:①观察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时,应注意观察液体培养基透明度,管底是否有沉淀,表面是否有菌膜,以及是否有色素产生等情况。②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时,应注意观察菌落的形态、边缘、隆起及溶血等特征。③观察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时,应注意观察细菌是沿穿刺线生长还是向四周扩散生长。在线学习方面可结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实验设计成果交流课堂学习,然后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实验报告,分组汇报实验设计,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与点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可在线上进行所学知识的沟通、交流、探讨,总结评价课堂学习,教师要分标准给出综合评分,学生在网上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结果

3.1综合成绩结果对比实验组学生综合成绩最高分、最低分(97和 57)都高于对照组(92和 43),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81.9±6.6)也高于对照组(75.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及格率分别是为95.5%、93.7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成绩为90~100 分,80~89分、70~79分、60~69分、0~59分占比为分别为

10.8%(10/93)、45.2%(42/93)、34.4%(32/93)、8.6%(8/93)1.1%(1/93)。在同一期间,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占比分别为1.1%(1/92)、22.8%(21/92)、43.5%(40/92),29.3%(27/92),3.3%(3/92)。实验组成绩集中于80到 89分区间占比为45.2%,对照组70到 79分之间学生占比为43.5%,实验组成绩优秀率(10.8%)明显高于对照组(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2学生评教结果学生在教学效果、态度、方法、内容方面整体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实验组学生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问卷调查结果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率为94.6%(88/93)。其中,94.3%(83/88)学生认为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非常有效,他们觉得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90.9%(80/88)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创新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88.6%(78/88)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与理解理论知识.

4 讨论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所学内容比较繁杂,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1]。近几年来,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常会出现,比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SARS 等疾病。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及时补充与病原生物学相关的最新知识,有效融合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在传统教学中,一般会应用灌输式教学法,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了对教学质量的制约。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包含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2],本文以各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究了各种多元化教学模式,比如试题库、实验技能短片、微课、微视频、PPT课件等等,并在线上教学中增加了交流、讨论模块,设置知识单元,使教学内容碎片化。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创设学习情境,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在微视频中联系实际问题情景,以文、像、声并茂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激发学生观看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前可以自由观看,不受时间限制,可反复学习,直到掌握为止。在课前,教师可以发布视频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练习,观看视频,互动交流。在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情境教学、pbl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独立探究,并结合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成果展示等方法参与活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案例角色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能够感同身受的解决问题,在用中学、学中用,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沟通观点,以提出问题为指引,探究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实验技巧。在对复杂问题的争辩、讨论中,学生能够得到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强其主体意识,使课堂中能够营造互动互助的氛围,增强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最大化。在课后,教师要通过网上的沟通与交流进行互动、教学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构建素材资源库,以问卷调查、学生评教、综合成绩对比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可见,实验组的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平均分以及学生评教分数均高于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可见,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新型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的环节进行前置,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课前练习等方式,对知识建立初步的认知。而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独立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课后,通过复习巩固等方式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融入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探究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传统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教育,积累有效经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过程,要通过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的提升,以及实验教学方式的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可以逐渐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莎 , 姚韵靓 , 徐伯赢 , 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40(06):53-56.

[2] 于红红 ,田维毅 , 王文佳 , 等.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20, 18(11):8-10.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浪漫的材料
以人为本: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落实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以人为本: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落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