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妇人规》论治滑胎特色探析

2021-01-03 23:05赵硕琪朱雅文许博文郭锦晨谭辉
中医药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安胎张氏母体

赵硕琪,朱雅文,许博文,郭锦晨,谭辉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滑胎”,亦称“数堕胎”或“屡孕屡堕”[1]。西医学中“复发性流产”亦属于滑胎范畴。《妇人规》是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中的妇科专篇,此书博采众家,理论翔实,论治思路宽广而清晰,方药兼备又不乏创新。其中胎孕类篇章凝聚了张氏对胎孕类病证的学术思想,其对滑胎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有着独特见解,更是提出防治滑胎的关键在“预培其损”,对后世临床应用影响深远。笔者通过研读《妇人规》中滑胎及安胎之法,分析总结张氏论治滑胎的特色学术思想如下。

1 滑胎之病因病机

1.1 气血不和,胎元失养

《素问·五音五味》云:“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其率先指出女子以气血为本的生理特质,并将此与滑胎联系起来。《诸病源候论》提出:“若血气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血气不足,故不能养胎”[2],认为滑胎是由于气血不足,胞宫又受寒,气血凝滞胎元失养所致。张景岳认为“妊娠胎气本乎血气”[3],即是否受孕、胎元是否牢固,胎儿是否正常生长都以血气为根本。“夫胎以阳生阴长,气行血随,营卫调和,则及期而产”[2],母体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足,营卫调和,气血下聚于胞宫,源源不断的滋养胎元,则两精相合后,胎元稳固,发育正常,及期而出。反之,若母体有禀赋不足,体质薄弱;年老体衰,气血亏损;七情过极,损伤气脉等症状,则为气血失和,或表现为胎不长,或气血不能下聚胞宫反离经下行而见胎漏下血,必不能充养胎元,最终发生滑胎。故张景岳总结:“凡胎孕不固,无非气血损伤之病。盖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所以多致小产”[3],强调气血对胎元充养的重要性。

1.2 脾肾气陷,命门不固

张景岳命门学说重视命门与肾对人生长发育的作用,这一思想同样被用于胎孕病证,张氏认为胎孕正常与否除与气血相关,还重在脾、肾二脏,尤其在肾。早在《内经》中就有“女子七岁,肾气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之说,指出女子因肾气充足而有胎孕能力。《妇人规》言:“况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府,故胎妊之妇最虑腰痛,痛甚则坠,不可不防”[3],张氏从孕妇腰痛症状出发,腰为肾之府,腰痛提示肾虚,提出女子可因肾虚不能载胎而致腰痛滑胎,说明肾虚与滑胎密切相关。张氏又云:“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而精血之源在肾,水谷之源在脾,故可见“因脾肾气陷,命门不固而脱血……不速为调理,则必致堕胎矣”[3]。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后天气血持续濡养胎元,先天肾精则在摄胎稳固胎元,脾肾二脏功能失常,命门不固,胎元不稳,出现胎漏下血、胎动等,如不及时救治,则最终发展为滑胎,揭示了滑胎病位多在脾、肾二脏。

2 安胎之术:审证求因,预培其损

针对滑胎病证,张景岳提出“预培其损”的防治原则,即先根据之前滑胎症状,审证求因,明确病因病机,察其所损,而后有的放矢地预先培补,这一思想正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具体体现。

张氏所言的“预培其损”可分为未孕先调和孕后早期干预两个方面。未孕先调指有滑胎病史的女性再次受孕前,针对“其损”进行调治。张景岳认为妊娠期间胎儿居于胞宫,胎元的生长需依赖于母体气血的滋养,如若母体脏腑本虚,妊娠更虚,不能承担濡养胎元之责,则胎元不固,且“孕之胎气,必随母之脏气”胎元形成过程需要秉承母体部分体质,胎元先天基础良好也有利于后续生长,减少滑胎几率。《产实方序论》曰:“妇人以血为基本,苟能谨于调护,则血气宣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景岳亦认为女子经水不调便生诸多疾病,因而,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女子月经周期色质等症状表现,辨证地采用健脾补肾、补益精血、疏肝理气、调和冲任、活血化瘀等方法调至最佳受孕状态再进行备孕[4]。另外,张景岳提出“父气薄弱”之说,指出如果两精相合时父精虚弱,则胎不能全受,胎元先天禀赋不足,易发生胎漏下血而滑胎,故未孕先调既要调补母体又要滋养父气,以确保胎儿先天根基牢固。现代医学认为男子精子活性不足、数量少等与复发性流产相关,可见张景岳这一创见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临证不可忽视滑胎患者配偶的诊治。

孕后早期干预是指对已受孕的妇女进行提前干预,顾护母体,充养胎元,谨慎调摄,防伤胎元,保障顺利生产。张景岳认为滑胎者多次发生流产的孕期月份大都一致,即之前滑胎伤害某一经,再次受孕时恐还会在同一经堕胎,多有“堕必如期”的特点,故再次受孕后医者必须及时干预,要早在滑胎时间点前辨证用药,或补肾健脾,或调和冲任,确保胎元得到足够的滋养,稳固胎元,避免再次堕胎。王伦在《明医杂著·妇人半产》补充:“其有连堕数次,胎元损甚者,服药须久,久则可以留。”他指出孕后防治滑胎不但要及早干预,还要保证安胎力度之足,现一般认为实施安胎之术的时长应超过既往堕胎小产时间的2周以上[5]。

3 安胎之方

3.1 不泥于古,灵活用药

景岳所处时代,世人深受丹溪思想影响,尊崇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凡见胎孕必用芩术。张景岳批判此种滥用之法,认为孕妇体质有寒、热、平之分,黄芩性寒清热,热宜用之,气虚阳虚者用之则更损胎气,甚至影响母体本身;白术性燥气闭,益气安胎之功良好,但阴虚者用之则损伤阴血,气滞者用之则加重妊娠呕吐胀满等症,故《妇人规》云:“安胎之方不可执,亦不可泥其月数,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3]。张景岳论治滑胎时强调依据辨证,灵活运用方药,还根据具体的证型创制多个新方。如胎元饮治妇人冲任不足,胎元不固,方中取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熟地黄、白芍养血;诸气血药中搭配杜仲补肾,取先后天同补,气血互生之意,共奏益肾健脾、补气养血、安养胎元之功[6]。治疗肝肾虚而血热者创凉胎饮,既有生地黄、黄芩清热凉血,又有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还不忘芍药、石斛等滋养阴血,全方充分考虑辨证原则,不拘一格且面面俱到。

3.2 寒热虚实,辨证取方

张景岳认为:“盖胎气不安,必有所因,或虚或实,或寒或热”[3],而“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他强调治疗时细辨寒热虚实分而论治,凡是不辨寒热虚实执用成方者,必然为害。

因寒而胎动不安者,张景岳认为此皆是阳虚之象,可表现为吞酸吐酸、腹满、恶心呕吐、喜温恶寒、泄泻等症,治疗宜温中健脾。因肾主先天真阴真阳,脾主后天水谷之精气,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可通过温补脾阳以充养肾精,去其寒补其虚则胎自安[7]。故方用温胃饮、理阴煎类,温胃饮中干姜温胃祛寒止呕,人参、白术、炙甘草、扁豆健脾益气,共奏祛寒安胎之效。因热而胎动不安者,是血中有热,张氏认为是由素体阴虚阳亢或过服辛温之品所致,多表现为口渴、烦躁、下血、小便赤等,治宜清热养阴,方用凉胎饮、保阴煎等,以黄芩、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若孕妇但热无虚,则选用枳壳汤、黄芩散一类。因虚而胎动不安者,张氏认为此可分先天之虚和后天之虚,但究其根源皆在气血。先天虚为禀赋不足,治时须审其阴阳偏颇,渐加培补,不可求速;后天虚者有情志、房劳、饮食等病因,治疗须察其所致之由,去除病因则胎自安。遣方用药上无论先后天之虚均可使用胎元饮补肾益气调血,但根据其虚在心脾、肝肾、脾肾和兼证的不同,张氏仍强调随证应变,不可凿言。因实而胎动不安者,多为实邪阻滞,气机不利,可见食滞胀满、气滞夹痰、气滞夹火、呕吐不止等证候,治宜开之导之,常用药物为陈皮、砂仁、厚朴、白术等行气益气之品。

4 妊娠禁忌:谨慎调摄,防伤胎元

《妇人规》载:“妊娠胎气伤动者,凡跌扑、怒气、虚弱、劳倦、药食误犯、房室不慎,皆能致之。”胎元稳固除与胎儿从父母秉承的先天精气强弱相关,还与妊娠期间孕妇的调摄保养有关,张氏列举诸多妊娠禁忌,提示女子孕期谨慎调摄对防治滑胎也十分必要。

叶天士《女科证治》明确指出:绝欲是保胎的第一要素[8],张景岳专列《妇人规·妊娠寡欲》篇章,以此呼吁男女一定要在妊娠期控制房室之欲,指出胎孕期间胎元未稳,宜保护宫城,苟不知慎而多动欲火,阴精盗泄,则血气大乱不能下聚胞宫,胞宫受损不能固护胎元,胎元不固则有滑胎之患。张景岳认为情志有致病和治疗的双重性[9]。《妇人规》中记载孕期情志调畅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和辅助临盆生产,而郁怒伤肝会使肝失疏泄,气逆动火,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忧思伤心脾则会影响气血运化,无以濡养胎元,易发生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滑胎等证。其主张孕妇要避免情志过极,时刻调畅情志,时间跨度为孕前至整个孕期[10]。在《妇人规·妊娠药忌》篇中张景岳引用《便产须知》妊娠用药歌诀,指出水蛭、虻虫、桃仁、红花、三棱等活血化瘀药,乌头、附子、牵牛、干漆、常山、水银等毒性药物,大黄、番泻叶、芒硝等下行作用明显的药物等可能对胎儿有不利影响,使用时要谨慎权衡。饮食上张氏主张女子应择其喜而食,保障量和质,使脾胃化生水谷精微源源不断滋养胎元。同时《子嗣类·饮食》中强调禁酒,因酒生湿热会伤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3],故男女双方备孕期间就应戒酒,女子妊娠期更是严禁饮酒。

5 小结

中医药治疗滑胎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效果显著。张景岳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临证经验,著成《景岳全书·妇人规》,总结女子滑胎的常见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脾肾亏虚,继承中医治未病思想并进行具体发挥,提出“预培其损”的关键治疗原则,强调滑胎重在预防,临证治疗上不拘泥于古,主张辨寒热虚实,灵活处方用药,又列举出诸多妊娠禁忌,呼吁重视妊娠调摄,防伤胎元,倡导以防治结合论治滑胎。综上可见张氏论治滑胎的思想严谨周到,全面具体,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诸多理论更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得到有效验证,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而进一步挖掘推广。

猜你喜欢
安胎张氏母体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蒲公英
徐瑞荣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妊娠合并再障验案举隅
益肾健脾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故乡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台湾“文化标杆”林谷芳:台湾文化离不开大陆母体
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母体
“妻管严”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