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传播人才创新培养机制研究

2021-01-03 14:06郭颖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新媒体环境

郭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迎来大变革时代。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培养能够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技能来完成新闻传播的人才格外重要。因此,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培养机制进行探讨,就培养新媒体传播人才的可行性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新闻传播人才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11

Research on Innovative Training Mechanism of Communication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GUO Y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s communication has ushered in an era of great change. In this contex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can use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skills to complete news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mechanism of news communication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easible measures of training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talents.

Keywordsnew media environment; news commun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新媒体时代,技术迭代周期在加速,一场深刻的媒体变革正在进行中,传统传媒业的边界在消失,个性化新闻推荐、机器写作、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新闻和分布式新闻成为新的新闻生产方式,新媒体从业者不再局限于找新闻,新媒体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判断能力、发现能力、选择能力、引导能力、传播能力、互动能力和管理能力。[1]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互联网创新浪潮即将到来,成为影响媒体方向的决定性力量,这也是高校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动因。新闻传播研究与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高校的传播人才培养中,应对内容整合的多媒体终端,对未来的传媒从业者进行什么样的业务训练;应对自发性的内容提供,课堂应该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未来传媒从业者的新闻生产能力;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闻学院应该如何寻找市场需求和新闻教学培养的契合点,有效整合课堂教学与传播现实,才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这都需要高校培养模式的探索和转型,才能胜任新媒体时代的需求。[2]

1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1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从教人员缺乏一定的危机意识,其知识体系没有得到适时更新,经验价值的贡献也越来越小。一些从教人员对媒体变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一定的危机意识;一些从教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落后;还有一些从教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媒体经验,但已不管用。

教学内容陈旧,与媒体需求不匹配。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知识向能力转化率低。这点需要向发达国家的传播教育学习,在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发达国家在强调技术学习的同时,兼顾人文素养的培育;强调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以英国的新闻教育为例,尽管学校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然而其所采取的授课方式却并非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采用互动式的教学策略,其注重的是知识信息的互动与交流,提升学生基础理论认知和把握的渠道是师生之间交流和探讨。[3]

实践平台单一,实践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创新,学生的新媒体应用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有待提高。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认知能力,这点在新媒体时代非常需要。

1.2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基于媒体融合背景的新闻传播实务的范畴也进行了更新,传统新闻传播实务教学不得不面临各种新的挑战。这需要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目前实务课强调基础性的实战培养,强调的是媒体人思维,以编辑导向,要把看到或者感知到的东西告诉受众。也就是说,在传统媒体,向读者传达什么样的资讯,是由編辑决定的,以“我”为核心。但是,新媒体是不一样的,新媒体需要的是一种产品经理人思维,向受众传达什么的信息,是以用户为核心,侧重用户导向和口碑营销。特别是一些算法生成的兴趣引擎APP,媒体转型急需的产品思维的编辑记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

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与能力也因为媒体融合而不得不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新型媒体急需融合型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即会生成内容,又掌握新媒体技术,这一点恰恰是当下传播教育的薄弱之处。新闻传播业随着科技发展急剧变化,学界如何既能跟上业界的发展,保持前沿性,同时,保持学科的稳定性和体系性,让学生既掌握传统理论知识,又能应对急剧变化的业界需求,也是目前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理念创新是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

目前的媒介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介融合发展成为趋势,高校的传播教育必须与此适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科背景,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和融合,培养媒体融合所需求的新型传播人才。浙江浙报集团于上年1月与阿里巴巴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大学生新媒体创新创业基金,基金的资金总额为1500万元,我国传媒集团和BRA三方的合作也自此拉开了序幕,专业人才的需求按从高到低依次为技术类、设计类与传媒类,业界开始在已有的技术人才中挖掘新闻能力,可见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教育与业界已有鸿沟。业界更需要的是跨学科的人才,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学科间的融合是不可缺少的。

2.1增强新闻传播学科与技术类学科的跨学科学习

新媒体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工科、理科和人文学科,属于一种交叉学科,这就要求打通专业、学科界限,教给学生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技术思维,改变当前传播教育培养目标的单一结构,传统的人文学科的交融已无法满足新媒体的需求,其需要融合三大学科,即工科、理科以及人文学科。以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将新闻与各学科完美融合到一起,在教学当中利用学科特有的优势,促使新闻传播学科的融合效应得到有效发挥,不仅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更注重其技术思维的培养。摒弃传播学科为纯文科的固化思维,现今的移动通讯以及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突飞猛进,就连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都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纯粹的文科已经无法有效满足未来新闻媒体的需求,这就要求学界打通学科通道,多学科结合,比如传播学与数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加强渗透和融合,实现资源共融共享。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有优势工科背景,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与计算机学院两者强强联手,网络传播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这为“文工交叉双学位”培养创造了条件。

2.2开辟教学科研新领域

依据学校专业特色,改革原有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科交叉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一些有条件的重点大学在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开辟一些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学科,比如未来媒体实验研究、移动媒体技术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媒体形态设计发展、可视化传播等。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资金供给和人才支持的具体情况,加大力度对学生加强融合与能力培养,并建构起“平台+模块”的互融共通式教学体系。

复合式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通过调查一些院校的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一些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计算机相关课程,比如数据新闻学、计算机与新闻写作、计算机辅助新闻学、数据可视化等课程,还有一些高校依据学校特色,开设了针对受众进行分析的课程,比如心理学、新媒体受众行为分析等专业;从各大院校的相关规定来看,绝大多数院校都针对各类新型词汇如媒介技术以及新媒体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然而详实的规划与细则却相对比较欠缺。

2.3加强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在相对应的理论教学之外,很多高校还增设了实践类教学环节,比如教学实验环节和专业认知实践环节,通过教学实验,了解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业对传媒技术的要求,增加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认知实践,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行业有明确的认知,对行业现状以及所需人才类型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3.1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媒体进行一定时间的全职实习工作。专业实习可以让学生到实际工作中体会传播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习让学生锻炼传播学业务能力,发现自身不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2.3.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深入社会,观察社会,体察民情,分析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并提交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实践报告。社会实践对于常年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接触社会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深入到社会的基层,触及平常无法接触的社会现实和人群,增强学生对现实国情的了解,对学生将来从事新闻报道大有帮助,因为从事新闻报道需要对本国国情的了解。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开设传播教育的几所高校已经开始尝试的“国情教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避免形式化。如果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化,不但起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传播业务能力、增强学生对传播事业的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作用,还浪费了学生、媒体和高校等方面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量化的标准来对实习结果进行鉴定,比如要求学生在实习和事件期间要发表一定数量的稿件或出具有一定水准的成果等。

河南工业大学在学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在学生一年级增加认知实习环节,让学生对未来所从事专业有基本认知;二年级增加专业实习环节,让学生走入网络媒体,了解网络媒体对学生的要求,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3创新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学团队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教师主动寻找角色转型,另一方面真正落实高校和从业人员互聘计划落到实处。在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成立了工作坊,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工作坊这种形式组织小组教学,同时注重加强同媒体公司的合作。将传媒领域的高质量人才请进新媒体课程教学的课堂,师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这样的操作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与参考。[4]河北大学不仅成立了校内媒体,而且还专门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室,这些都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有力保障。高校也可以聘请业界有新媒体经验的编辑记者,为学生讲授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编辑、新媒体策划以及新媒体的未来趋势等内容。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协同育人机制,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四川大学和成都商报合作组建四川大学跨媒体研究所,新华社联合北京大学共同组建了新闻传播学院;光明日报联合政法大学共同创建了“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等等,这样的合作与共建模式,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效应,构建起一体化的新闻传播研究体系,这不仅为人才的培养与实习提供了场所,而且人员的互动与交流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高校可以主动联系本地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合作,对于有合作意向的媒体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方便长期的合作。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个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高校,与河南省首个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大河网合作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舆情研究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并且共建全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和省内高校首个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并先后在人民网河南分公司、中国网河南频道、大河网、映象网、腾讯大豫网、凤凰网河南、网易河南等省内主流网络媒体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河南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与大象融媒建立合作关系,河南融媒体发展研究学院也应运而生,这不仅为学生的实习与实训搭建了平台,而且对高质量传媒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5]

改革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模式,有效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整合高校实务课程,一些精品课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建立实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为了使传播专业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相关实践技能,还应搭建教学实验室、数字教学实验中心以及数字化传播实验室。

4结语

培养创新型的传播人才,是新媒体环境下对未来高端传播人才的客观要求。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技术的使用与普及,数据的采集和应用,为新闻传播者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与实现途径,也对新媒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要求。要想使当前所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能够满足新媒体环境的需求,就必須全面了解现下的新闻传播教学还存在哪些短板与不足,不断改进并完善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闻传播。

课题项目:1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SJGLX276;2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多元协同的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JGLX056

参考文献

[1]柳斌杰.人才和技术影响未来传媒的力量.传媒,2016(5).

[2]周高琴,谭科宏.媒体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与路径探索.东南传播,2017(1).

[3]李永杰.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

[4]白霜.媒介进化论视角下新闻人才技术素养培养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6(5).

[5]白净.新闻专业教育如何应对融媒科技的挑战——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论坛综述.新闻记者,2017(4).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新媒体环境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