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常态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的有效路径探析

2021-01-03 14:06樊华初彤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樊华 初彤

摘要高校外语的教育新常态表现为“共享”“新文科”“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给高校外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思想树立、文化形成、制度制定、活动内容和组织结构五个方面探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教育新常态 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20

AnAnalysisoftheEffectiveWaytoConstructtheProfessionalCommunityof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Education

FAN Hua[1], CHU Tong[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The new norma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haring", "new liberal arts","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and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The new normal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un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of education from five aspects: ideological establishment, cultural formation, system formulation, activity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Keywordsnew normal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path

“教育新常態”是近年来教育界提出的新概念,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教育也面临的三个新常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互联网+教育。同时,高校外语教育也步入了以“共享教育”“新文科”“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关键词,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和目标的新常态。这一新常态赋予了高校外语教学更加深刻的内涵,而外语教师如何形成共同体才能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成为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议题。

1新常态下的外语教师共同体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师个人展的客观需求。未来我们要建设的教师队伍,不但要思想素质过硬,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国内外研究者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帮助教师如何学习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聚焦于教师学习型共同体建设”(Liebermana&Pointer2018)。外语教师共同体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个人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Vangrieken et al. 2017)。近年来,“共享教育”“新文科”“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育新常态给外语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尽管外语教师大多意识到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只靠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水平,难以应对教育新常态下的诸多挑战,个人职业道路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但是多年象牙塔内求个体发展的惯性让诸多教师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外语教师共同体,提升师资力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亟须应对的一大课题。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以外语教师共同体构建的内涵为起点,逐步找出共同体构建的有效路径框架。

2高校外语教师共同体的内涵

教师专业共同体一般指具有共同学习愿望的教师群体,他们参与教师专业实践活动而不断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要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共同愿景为桥梁,分享、合作为核心要素。曾小丽认为,外语教师共同体是有其显著区别于其他合作团体的特征,例如其构建基础是自愿,有共同的信仰,构建过程必须要合作、共享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曾小丽,田友谊,李芳,2015)。郭燕和徐锦芬的定义中更强调教师共同的目标、共同计划、共同实施和共同反思,认为外语教师共同体本质上是一个智力团体(郭燕,徐锦芬,2015)。教育新常态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兼具教学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的特点(闫建璋,郑文龙,2019)。

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阐释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内涵包括“共同信念”“共享共进”“自发自愿”。教师专业共同体打破了原有的教研室、院系、学校和课程的局限。教师出于共同的目的、兴趣和教育信仰,在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协同合作、共同进步的基础上,通过共享教研资源和理念,形成智囊团,以实现持续的职业发展,不断提升教研能力,积累教研经验,提升教学和研究素养。所以在思想素质过硬和专业水平过关的基础上,要聚焦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在共同体中碰撞出更多新灵感、新火花。教育新常态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要以“共同信念”“共享共进”“自发自愿”的原则为基础,以打造“新文科”、践行“课程思政”、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目标和途径,提升高校外语教学质量,提高高校外语教师整体水平。

3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使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实现稳定持久的发展,笔者认为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打造共享共进的共同体文化、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构建多样的组织结构、设计灵活的活动内容,可以成为高校外语教师共同体构建和发展的有效路径。

3.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高校外语教师共同体存在发展的灵魂

正确先进的指导思想是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灵魂。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指明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新常态下更要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从来都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但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教师就先应当成为什么人。一流的教育离不开一流的教师,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魂、铸师魂。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素质涵养决定了立德树人可及的程度。

外语教师共同体成员应该以拥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仰为前提和基础,外语教师共同体与其他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由情感和信仰为纽带,不受理性和物质基础的驱动。育人为本是外语教师共同体指向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这份共同的信仰是外语教师共同体可以长久发展的信念保障(曾小丽,田友谊,李芳,2015)。“立德树人”既是外语教师共同体构建的指导思想,又是外语教师共同体发展的终极目标。个体成员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坚定职业信念,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并且在共同体内互相感染、互相促进,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和打动学生,以积极高尚的情感感染和影响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唤醒和引领学生。

教育新常态下,高校外语教育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外国语言、了解外国文化,而且还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地位、中国道路的方向、中国理论的缘起和中国制度的特色(叶俊,盘华,2020)。共同体成员要积极探索和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递正能量。

3.2打造共享共进的文化,是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共享经济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共享教育也成了教育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师共同体中的共享理念和内容也恰恰成为共享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共享是外语教师共同体构建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而共进是外语教师共同体构建的结果和最终目标。

外语教师共同体内共享的内容既可以是实体的教研资源,比如课件、教案、教辅材料、论文、书籍等,又可以是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总结和积累的教研方法、教研智慧和教研经验。美国学者莱夫和温格在其情景学习理论中指出,“教师们拥有相同的事业”“相互的情感和专业投入”“共享的智识资源”是实践共同体的三要素。但教师个体的时间、精力、资源和能力都有局限性,外语教师共同体则能够集众人之所长,共同体成员通过相互的投入使个体资源、智慧和知识转化为集体共有,集体的共有资源又可以为成员个体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促进个体发展。其次,共享能够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加深合作,增加认同感和使命感,让个体融入集体,积极参与组织活动,为共同体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共享还能够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丰沃的土壤,是共同体的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另外,外语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可以突破个人主义的藩篱,使崇高的教育目标从教师个体转为教师群体的理想和追求,合作共享的共同体文化可以形成辐射扩散效应,带动和影响外语教学、学校教育甚至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发展。

3.3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保持稳定的重要元素

规章制度是任何一个团体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是团体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共同体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用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进行处理和解决。

首先,外语教师共同体应该遴选出优秀成员作为领导者和领导小组,以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外语教师共同体可以采取自荐和他荐的形式,通过民主选举,推选出真正有德行、有才华、有权威的领导者和领导小组成员。领导者除了在本领域内拥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成果之外,还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超前的眼光和卓越的能力。为了避免一言堂,领导者要和领导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协商、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共同合作,制定出群体的发展纲要和每次会面活动的具体内容,安排共同体内部的行政和专业事务,并统筹调度共同体成员的分工。

同时,外语教师共同体是教师自发组建的团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也必然存在局限性和松散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为共同体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了体现民主性,激发每个成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共同体应该赋予成员一定的自主权,使成员之间能够共同商议、协同合作,比如共同參与制定共同体的规章制度、活动细则等。

3.4构建多样的组织结构,是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应该本着自发、自愿、自由、民主的原则,实现组织结构的多样性、融合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呈现海纳百川之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称、甚至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地域的教师,只要有着共同的教育信仰和教育愿景,都可以组成教师专业共同体。

新文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新常态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文科之“新”不仅是新旧的“新”,更是创新的“新”。新文科建设就是要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交叉,提升文科的科学性。高校外语教师要改变认知,打破传统,拓宽视野,不仅和本专业领域的教师合作,更要和其他专业的教师构建跨学科的专业共同体,以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的维度、深度和广度,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软实力,实现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的目标。

3.5设计灵活的活动内容,是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保持活力的有力保障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有系统性的整体规划,又要有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并制定时间安排表、进行角色分配和任务分工,以提升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感,激发共同体成员的潜力,调动成员积极性,激励成员共同进步,推动共同体的发展。外语教师共同体在活动内容上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术研究和教学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专业共同体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如共同研读文献、参加专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以提升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拓宽研究视野。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教师专业共同体要进行定期听课、观摩,推广示范课,组织集体备课、磨课,撰写和分享反思日志,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集体评价相结合。其次,外语教师共同体还应该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在积累教学经验和智慧的同时,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4结语

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持续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外界的营养供给,可是传统的、封闭的、孤立的个体发展难以应对教育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持续性、融合性和合作性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升教研能力、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拔尖人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探析了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和发展的有效路径,后续研究将探究这些路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效果,收集、分析和整理出现的问题,以期对其不断进行完善。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吉林省高校外语教师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021J47)成果;吉林大学本科教改项目“实验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9XYB023)资助

参考文献

[1]Liebermana, Pointer Md. Teacher learning: the key to educational reform[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08, 59(3): 226-234.

[2]Vangrieken K et al. Teacher communities as a context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systematic review[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7, 61:47-59.

[3]郭燕,徐锦芬.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J].外语界,2015(5):79-87.

[4]辛曉玲.从个体知识到群体知识:教师知识共享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1(1):79-86.

[5]曾小丽,田友谊,李芳.“立德树人”何以可能——基于外语教师共同体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6-8.

[6]闫建璋,郑文龙.“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师共同体及其构建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8):49-54.

[7]叶俊,盘华.“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