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进路

2021-01-03 14:06徐艺菊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

徐艺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爱国主义又被赋予了时代印记,其内涵丰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作为民族文化的底色,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然之举,还是实现“育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贡献青春力量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深沉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深刻爱国主义理性教育、深入爱国主义行为教育。彼此之间依次承接,逐层递进,共同构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逻辑进路。

关键词 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逻辑进路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23

The Logical Approach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XU Yij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n the new era, patriotism is endowed with the mark of the times, with rich connotation and a comprehensive category. As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nd historical position, strengthening patrioticeducationis notonlya requirementofXiJinping’snewChina’ssocialistideology,butalsoanecessarymeasur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new generation" and to contribute to China’s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deepen patriotism knowledge education, deep patriotism emotion education, deep patriotism rationality education and deep patriotism behavior education. They undertake each other in turn and advance layer by layer, 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logical approach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the new era; patriotism education; logical approach

愛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并把要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放在重要位置;他对爱国主义教育做了明确的内涵界定:“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有重大深远的意义。由此可知,爱国主义是一个统合性概念,其生成遵循心理学教育中知、情、意、行的逻辑关系,这就决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以增强爱国知识、丰富爱国情感、坚定爱国意志、强化爱国行为教育为着力点和逻辑进路。

1爱国主义教育应抓好“知、情、意、行”

爱国主义作为新时代民族心、民族魂,是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最终目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但是从“知”到“行”,还需要“情”和“意”两个重要的心理环节需要把握,知、情、意、行是学生德育过程的一个培养提高的过程,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真正实现由心到行的转化。

1.1爱国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知要解决认知问题。开展爱国知识教育实际是解决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认知问题,爱国主义作为民族文化的底色,贯通于中华五千年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我国爱国主义主要是爱祖国的;其次要知其为什么,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它的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1.2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

情解决的是情感问题。情感是人们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1]爱国主义情感更多的是指对祖国母亲、对祖国山河、文化、人民等的爱与恨,喜欢与讨厌等内心情感的体验,它的产生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正向正面的感情,对爱国行为具有明显的调节甚至决定作用。爱国情感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教育者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包括教育话语感情真挚、教育方式注重情境设计、教育过程体现情感关怀;二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国家是不可见的,它必须人格化方可见到,必须象征化方能受到热爱,必须被想象才能为人们所接受。”[2]

1.3爱国意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保障

意主要解决意志问题,主要是在爱国过程中顽强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是能够调节爱国行为的精神力量。爱国之心需要转化为强国之志,一个人的是否具有坚定的爱国之志向,关乎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挑战和诱惑时,是否有自制力做出有利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选择,是否能够在涉及国家危亡、民族落魄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爱国意志是内在的、持久的、坚定的,不在于个人利益的达成,更多的是为国家贡献自身的价值。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着重坚定大学生爱国意志,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阶段能够形成爱国理性。

1.4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行是将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外化于行动,帮助学生找到爱国的正确路径。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衡量和检验标准,是知识、情感、意志三者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所作出的反应。一般而言,在知识、情感、意志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行为的产生便水到渠成。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应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爱国知识、爱国情感、爱国意志转化为个人日常行为习惯和动力,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

2.1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全民战“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2020年底,我们举全国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又一个伟大成就,这也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现实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面脱贫攻坚,使中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异常高涨,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素材之一。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爱国主义教育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出现的感人事迹,弘扬爱国热情,促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厚植爱国情怀。

2.2爱国主义教育手段更加先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接收和阅读时,更加倾向于“读图”,包括静态图片,短视频、动画等各种动态影像,这些往往能够给人更大的冲击,也更加契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用图像来表达当下的思想政策、方针路线,是具象化、可视化的。“读图时代”使人们的认知方式、表达方式、叙事方式等发生了变化,而且对爱国主义教育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要求教育者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学會运用图像叙事的方式方法,增强“可视化”的爱国主义叙事能力和水平。[3]

2.3爱国主义教育基石更加坚固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持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2019年11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发布,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指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进入新时代,更需要全国上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构建了近代爱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形成了近代爱国价值观的神圣话语表达体系,领导人民捍卫国家尊严,为建立新中国,不惧牺牲,浩气凛然,爱国价值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4]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进路

3.1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5]爱国对国家的认知和接受是爱国主义产生的标志。对共同历史、文化、国情的教育是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可忽略和跳过的重要一步,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知识教育需要科学系统传递爱国与爱党的历史一致性和必然性;应该解读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逻辑一致性;应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范围内,为爱国主义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以此来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知,从而建立深层次的爱国理性。

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需要科学系统传递爱国与爱党的历史一致性和必然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传递的是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保证,也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应有之意。

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应该解读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逻辑一致性。在新时代,爱国主义首先应该是爱社会主义,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点势必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深化爱国主义知识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关键核心,带动更多中国人民为中国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行伟大实践,必须在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3.2深化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最大限度的与受教育者形成情感共鸣是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的关键,建立个人和国家的纽带联系是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增强公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引领中华儿女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其次,在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中,在3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祖国的大好河山、广袤的土地、团结奋进的各族人民,都能够激发起受教育者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以及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的信念感;最后,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文天祥、刘胡兰、焦裕禄、黄大年、钱伟长、袁隆平等感人事迹,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涌现出的平凡的感人的案例和故事,通过生动案例的讲解,使受教育者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爱国主义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交往交流中冲突与竞争增加,多样的舆论和社会矛盾碎片化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要通过爱国情感的共鸣,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辨别社会舆论和社会矛盾的能力。

3.3深化爱国主义意志教育

爱国不只是一种内在热爱的情感,而且是一种由该感情所引发的坚定意志和远大志向。[6]培养和增强爱国之志,需要不断的磨炼,在进行意志教育過程中,要与受教育者明确,国家的发展也是经历了艰难困苦,尤其可以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四史”教育,具体梳理清楚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过程中的众多为摆脱苦难而进行斗争的爱国志士。教育引导新时代的新青年,不能坐享其成,虽然目前我们身处国家富强的时代,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还需要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培养坚强的爱国意志,可以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凝练意志。

重视开展“大学生年度人物”“身边的榜样”“两优一先”及各项奖学金等评选活动,及时表彰和宣传教师和学生群体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并定期进行学习宣传。另外,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唱响红色主旋律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凝练意志品质,将爱国的情绪、情感升华为情操、信念。通过加强宣传,让新时代青年形成“四个正确认识”,做好国际比较,深耕爱国情怀,要把这种想法和态度,循序渐进的影响受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的爱国上升为一种理想信念和一种坚定的信仰,激发时代责任担当。

3.4深化爱国主义行为教育

促使爱国知行合一,就是要使知国、爱国贯穿到日常生活中,报国之行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归根到底,一个人是否爱国,最终还是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从一个人的爱国行为可以看出这个人爱国思想水平和觉悟。《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指出:使爱国主义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引导师生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7]爱国之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受教育者做到言行一致,在强化爱国之行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烈士近年关、红军意志和观看纪录片等沉浸式教育,也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来强化社会意识,进而引导青年学生,能够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

历史与实践经验表明,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转化过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知识点亮教育灯塔,用爱国情感灌溉教育之花,用爱国意志高扬教育风帆,用爱国行为助推教育远航,打牢知识基础、增强情感体验、强化意志凝练、提升行为自觉,深层次构建起受教育者对于国家认知、情感、信念的逻辑。

参考文献

[1]李泽泉.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抓好“知、情、意、行”[N].人民日报, 2014-11-04.

[2]殷冬水.国家认同建构的文化逻辑[J].学习与探索,2016(8).

[3]周晓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基于话语、图像及大数据的审视[J].理论导刊,2020(11).

[4]冉琴.论近代爱国价值观的构建及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刘建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论阐释[J].思想理论教育,2019(9).

[7]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Z].教党[2020]11号.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