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序贯性及教育方法的几点思考

2021-01-03 14:06王可凤王晓胜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王可凤 王晓胜

摘要思政教育在学生的不同教育阶段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加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思政教育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开展应当具有序贯性,即做到统筹协调、循序渐进的展开。本文对思政教育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序贯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培养过程 序贯性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28

Some Thoughts on the Sequenti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WANG Kefeng[1], WANG Xiaosheng[2]

([1]The Third Kindergarten in Dongsheng District, Ordos, Inner Mongolia 017000;

[2]College of New Energy and Material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students’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study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 prosperity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should be sequential, that is, to achieve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gradu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equential issu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process; sequentiality

思政教育是將“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教育目标的教育理念。现行的思政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理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都纳入其中,其范围、内涵和外延都有明显的变化。

思政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直接载体,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前沿阵地。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端正学习态度,用于承担责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离开校园、走上社会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拥有健全的心智、找准正确的人生方向,推动身心健康发展。[1]因此,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乃至大学,思政教育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思政教育应当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过程和课程设置中都应当包含一定量的思政教育,这是当下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必然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生在学习状态、理解接受能力、身心成熟程度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设置思政教育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在保证思政教育“不断层”的同时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2]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特定阶段的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此外,思政教育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其自身序贯性的特点,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协调、循序渐进,最终实现“一以贯之”,确保思政教育的效果和持续的影响力。

1思政教育原则的一致性

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应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持续存在和进行。虽然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能力有较大差距,应当认识到思政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都有其特殊性,但作为学生德育先锋的思政教育应具有一致的教育原则,以保证思政教育的实施连续不断、层次分明而又逐级深入。

张耀灿等指出思政教育的十个原则,包括方向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正面教育为主以及互动原则等等。[3-4]在不同教育阶段开展的思政教育都应当遵循上述原则,即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正确的方向,从根本上杜绝错误思想和错误立场的流毒,这是保证思政教育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的基础;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特点层次分明的开展思政教育,避免“用力过猛”和“流于肤浅”等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是保证思政教育序贯性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的过程宣传正能量、坚持正面教育,避免负面思想的传播、尽量剔除负面影响,这是保证思政教育效果的必要举措;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增进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强化思政教育的成效、避免误人子弟,这是搞好思政教育必循方法;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和效果,这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核心步骤;将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避免空谈理论和脱离实际,做到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相结合,这是搞好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将疏通学生的想法与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引导学生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这是升华思政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将教育学生与教育自我相统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这是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教育人员的理想途径。

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思政教育才能够有序开展,真正实现多学科、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才能够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

2思政教育内容的贯串性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和收集与以往相比更加容易。时代的特殊背景和当下的形势赋予了思政教育更多的内涵。目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理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都已经纳入思政教育的范畴。在某一特定的学习阶段想要短时间内将上述所有内容都包含进思政教育过程中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思政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当充分遵循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研究生的探究式学习、本专科的理论式学习、中学的基础式学习、小学幼儿园的启蒙式学习设置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在保证思政教育连续性的同时体现其层次分明的特点。[5]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有限,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应放在理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纪律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穿插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以上教育内容可以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追求理想、遵纪守法、爱国奉献的种子。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开始出现对自身行为模式、周围事物运行规律的好奇,思政教育的重点应当是理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树立的远大理想、继续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为后续的思政教育奠定基础。中学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此时思政教育可以全面展开,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制度、道路以及方针政策体系的认同感。大学生是人生信仰和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全面展开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这对于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的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体现出来,因此思政教育应当贯串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思政教育的内容应当统筹协调、与时俱进,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思政教育方法的衔接性

在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方法对思政教育的效率和成果有决定性的影响。[6]前已述及,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当协调使用不同的思政教育方法,同时应注意不同思政教育方法的衔接性。例如,针对幼儿园学生应当使用熏陶感染、说理引导为主的方法,具体可以采用讲故事、唱歌、画画、做游戏、看爱国主义的教育动画片或者参观博物馆等具象方式对幼儿园学生进行教育,这样能够比较容易让学生感同身受的理解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植下思政教育的种子;针对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可以增加实践锻炼的教育方法,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或其他锻炼方式亲身经历或体验学到的内容,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走访博物馆和革命基地等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让思政教育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针对大学生群体理解能力强、心理发展迅速的特点,可以在前期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咨询、基层社会实践和实地走访的思政教育方法,通过与学生谈话和进行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心理发展历程出现的偏差,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基层社会实践和实地走访的方式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让学生亲身了解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和强化思政课程的效果,最终将思政教育的种子培养成参天大树并结出累累的果实。

在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序贯性的发挥有赖于思政教育的整体规划实施。作为思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直接践行者,思政教育岗位的教师是思政教育保持序贯性的关键。[7]有鉴于此,思政课程的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以胜任思政教育的教学任务。

3.1加强自身修养和思政素养

思政教师自身的修养和思政素养决定了其思政课程教育水平的高低。而思政教育要在立德树人方面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不能仅靠思想政治内容的支撑,思政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在紧紧依托思政教育核心内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外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理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与时事或生活日常相结合,通过思政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将事务背后的思政核心内涵进行提炼升华。这就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政教师能够有较强的思政育人担当,加强自身修养和思政素养,身体力行的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根据自身情况努力建立起完备的思政教育知识体系,提高将思政核心内涵与价值教育引导相结合的能力。

3.2学习先进的思政教学方法

在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先进的思政教育方法是良好思政教育效果的保证。随着多媒体教学和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出现,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技术结合后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思政教师应当主动学习先进的思政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动画、模型演示、影像资料和网络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融合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找到思政教育创新着力点,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收思政教育的内容,实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式的思政教育。

3.3紧密联系和融入其他课程

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不能仅仅依赖思政课程,而应当广泛融入其他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依托专业课程的知识将思政教育变成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专业知识体系为载体,通过较为隐性、不着痕迹式的思政教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有效性。[8]此外,各个课程的教师也应当尽力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機结合点,以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为中心、以立德树人教育为理念、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的,充分传递思政教育核心内涵的同时发挥其指导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除此之外,思政教育应当充分发挥教育方法灵活多变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时事、当地的各种资源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等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同时思政教育的开展过程也要配合反馈机制同时优化教育过程的激励机制,利用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展现的特点对其进行强化引导,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尊英,孟祥红,辛华龙,等.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38-239.

[2]谭泽媛.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22): 89-94.

[3]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07):3-9.

[4]张耀灿.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的认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8-10.

[5]尹冬梅.构建同心圆式大思政教育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7-9.

[6]张北坪,潘清泉.融合传播学理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6(07):57-59.

[7]夏雄平,曹雪丽,卓亚琦,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34):113-114.

[8]赵厚宝,曾井泉.研发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04):188-190+193.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