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1-03 23:32蒋丽娜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线上线下

蒋丽娜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覆盖面广、知识面宽,是全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为了响应教育部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号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能力,把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入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行以教师为主体、以专业为导向建设在线课程资源;以项目为实例、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教学创新思路。利用网络的实时性与灵活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结识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构与设计,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实现线上、线下课程的融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计算机基础 在线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42

Research 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NG Lina

(Hunan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ongzhou, Hunan 425100)

AbstractAs a public basic course,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cover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nd is a compulsory public basic course for all majors in the University.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added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master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a new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hybrid teaching mode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curriculum resources with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and specialty as the guidance; Taking the project as an example and taking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idea of creating the new form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aterials is put forward. Using the real-time nature of the network and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to reconstruct and designthe teaching content, acquaintance structureand teaching methods,teachers makeappropriate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s,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courses,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ability.

Keywords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computer foundation; online platform

0引言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将信息技术列为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正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全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是学生在信息时代实现自我价值,适应与服务社会的必要途径。目前,传统的授课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与数字网络的普及,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关注,自提出以来,正逐步达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也深受大家的认可。[1]本文将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着手,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授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1)教學内容多而杂,结合不紧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根据专业不同,学期总课时设置在36-72节,内容涵盖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基本操作和常见办公设备的使用及办公软件的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法灵活运用。对于不同专业所涉及的实例相对较少,无法形成体系,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起到帮助作用。(2)教学方式单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讲解后让学生操作演练,整个教学过程看似学生参与了操作与练习,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只是学会了单一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认知,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都比较差。(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等原因,部分学生具有相当熟练的操作能力,但有部分来自偏远地区、家庭条件有限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属于零起点,导致学习能力与计算机基础差异过大,统一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会让能力强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能力弱的学生又因基础不牢而与课程脱节。(4)教材内容滞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和教学大纲更新速度较慢,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许多新技术和新知识未能及时更新到教材中,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的与职场对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不佳,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2在线课程建设

围绕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2]这三个改革关键点,着力解决课程教学环节中遇到这几个突出问题。以教师为主体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以专业为导向优化课程结构,以项目实例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思路;建设课程在线资源,打造新形态一体化教材。[3]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专业相关的项目实训教学,以完整真实的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平台,上传课程资源,确保平台上有课程回顾、难点讲解、师生互动、在线测试、学生自学等功能,并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按照“案例分析+知识点拆分+实现步骤+项目总结+综合练习”的教学结构,巧妙的设计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展示,如小游戏、微课、小视频、三维动画、仿真软件等,将知识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将问题拆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实施情况

3.1课前准备

课前主要通过在线平台提供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日常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案例活动做出科学合理地设计。整理学习材料、制定课程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教师设计出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使课程内容与专业应用对接,与职业岗位结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根据岗位需求设定的学习内容包括:学员信息文件管理、校园通知文档的制作、成绩表统计与分析、课件演示文稿的制作等任务;面对会计专业的学生,针对性发布员工信息文档管理、新产品宣传稿、产品销售统计与分析、公司年会演示文稿等;同时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按教学模块的知识点对项目进行细化,设定“入门”“基础”“提升”三个等级,将课件、小视频、动画、题库等内容,分主题、分层次地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推送(如图2所示)。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找到完成项目的满足感,又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信心。信息发布后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前通过在线平台预习相关知识,学生自主完成线上资源的学习,对重点、难点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选择跟教师、同学进行在线或留言沟通,及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运用混合教学模式,课前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课中学习

课堂上,通过课程在线平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前发布的各环节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解惑答疑;并对上节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更快、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点。[4]每堂课教师设置与本专业相关案例及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对不同项目实训内容进行整合,对难点重点进行拆分讲解,理论课程结束以后,引导学生进行上机实训操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制作,对于较大的项目实训内容可以分组完成,既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要求逐步消化并掌握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景演练,借助多媒体信息设备,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

3.3课后复习

课后,教师整理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发布到在线平台,学生根据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自行下载复习。同时,教师发布与课程相关的课后作业或项目案例让学生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在线编辑、上传图片、附件等方式提交作业或完成项目,由此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于某些学生不理解的重点、难点,可通过在线平台留言或论坛功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及时收到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并做出反馈,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某些专业的教学进度安排理论课与实训课间隔时间较长,学生课后对知识点会有所遗忘,通过在线平台上发布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部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使各学习环节更加连贯,教学过程更加完整。

3.4课程考核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特色,课程考核也分线上、线下两部分,期中线上占35%,线下占65%。考核过程中线下主要根据学生到课、出勤统计情况和项目实训完成度给予评分;线上评分部分主要依据在线平台记录的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得到总体综合性的评分,[5]评分的依据包括课件学习、师生互动、作业、考试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专业特点与学生自身特点设置各项目评分的权重值,为每个学生给出综合表现的量化评价。

图3为各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分布情况图,展示了我校四个专业学生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成果,与同期开展传统教学的班级相比,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4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自主性、多样性等特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进程与内容打破齐步走的常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与专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了勇气与自信,提升了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并有助于他们成为主动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者。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教学相比,教学效果更加高效、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师生互动更加丰富。其融合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点,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顺应了当今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指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尹灵娟.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实践[J].电子技术,2021(01).

[2]李忠华.“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中国建设报,2020.

[3]吴珊.浅谈分层合作教学方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7).

[4]劉利琴.基于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硬件课程群的研究[J].科技视界,2020(16).

[5]孙远强,廖宁.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04).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线上线下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