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助力“动物福利与保护”深入大学校园

2021-01-03 23:32陈颖钰郭爱珍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案例专业教学

陈颖钰 郭爱珍

摘要在华中农业大学所开设的“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案例的引入能够直接导向学生由被动发现转为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動物医学专业学生眼中,解决试验动物的福利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关键词 动物福利 动物保护 教学 专业 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46

Courses Help "Animal Welfare and Protection" Go into University Teaching System

——Effec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animal welfare and protection"

CHEN Yingyu, GUO Aizhen

(School of Animal Medicine,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animal welfare and protection set up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is obviously,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Students’ demand for the course has changed greatly;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s can directly guide students from passive discovery to active discovery and problem-solv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in animal medicine major, the teaching effect is obvious In the eyes of students,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welfare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Keywordsanimal welfare; animal protection; teaching; specialty; case study

动物福利与保护是研究动物保育与康乐的一门新兴学科。动物福利通常指动物生理及心理上的康乐,[1]即便是在供人用作食物、工作工具、伴侣或研究需要时,也不应遭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动物保护包含了动物的生命、动物的物种等多方面的范畴。这二者意义上相互连结,是一个统一的范畴。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动物福利与保护已不再是单一的范畴,而是涉及动物学、行为学、生态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2]动物福利”这个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30多年历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及家养动物的福利问题早已受到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认同。早在1822年,英国国会议员理查德马丁(Richard Martin)就在国会上倡议设立关于动物福利的草案,提出需防止虐待牛、马及绵羊等行为的发生,其核心理论是为了显示人类的仁爱及仁慈的行为。理查德马丁也因此在1824年就成了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随着民众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动物福利与保护也在逐渐被人所认同,但所涉及的内容显得仍不那么全面和完善。

2012年10月30日,在江苏苏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CVC)上,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和中国兽医协会(CVMA)动物卫生服务与福利分会签署了关于动物福利的一项重要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将合力在进行充分的现状调研基础上编写适用于我国的动物福利教材,并致力于将动物福利相关内容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资格考核当中,在此过程中,将引入国际动物福利宣传、立法等的成功经验,构建完善的动物福利教育体系,以提升我国动物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本项协议的签订以兽医的专业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这一国际动物福利保护组织和中国行业协会的紧密合作,无疑成了中国动物福利教育的里程碑事件,开启了动物福利教育在中国的全新里程,也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动物福利保护的迫切要求。

在大学校园里开设“动物福利与保护”,让大学生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到动物福利与保护的内涵并进行不断辐射,是提升我国民众关于动物福利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共有高等学校2956所,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达到914.9万人。这类群体年轻、热情,愿意接收新的理念和事物,热衷于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周边的群体,因此也能够极大的影响社会人群的思想。不难推断,只要我国每一位高等人才都能够领会到保护动物的精髓,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必能够带动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对动物实行更为有效的福利和保护行为。因此,“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的设立,不仅是新时代下素质教育培养的需要,更是推进我国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重要助力。

事实上,“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在我国许多高校都已经陆续开设。华中农业大学是较早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之一,同时设立有专业选修及通识课程,开设于2003年,至今已开设18年。课程以陆承平老师主编的《动物保护概论》为主要教材,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所提供的各类最新材料及案例为辅助手段,结合学生专业及生活背景,从课程总论,动物的痛苦,动物的异常行为,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动物的保健,动物试验与动物保护,人类娱乐活动与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立法及动物保护组织,实验动物的保护等章节进行不同程度的侧重讲授。

为了解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校大学生对该课程教育的意见和反馈,提升“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的教学质量及辐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作品分析等形式对课程反馈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

1學生对课程的需求在发生改变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是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主体,由于其专业背景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在平时教学及实践过程中会与各类动物直接接触。为了直接了解学生对“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的教学需求,近几年本教学团队都会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的需求,已于最初阶段的集中在“伴侣动物的保护”,转向与之学科背景更为密切的“实验动物的保护”与“动物试验中的动物保护”。在2018年4月份完成的最新调查中,7%(5/67)的学生以文字形式建议应该在“大一期间就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设本课程”,并设置成为“必修课程”,甚至有同学建议应该专业课程授课对象扩大到“生物、水产等相关专业学生”。

2014年起,在“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学团队增加了提交动物保护相关作品的环节。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教学后,以组或个人为单位提交一份与动物相关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原创的图片、视频,也可以是广告,或工艺作品。2014年间,仅1%(2/200)的学生提交了原创广告设计,4%(8/200)名学生提交了专程去动物园后拍摄下来的照片并制作成视频或PPT,其他学生作品则集中在网上下载的高清视频或图片。2015年,11.6%(20/172)的同学开始将视线转向周边的动物,包括自己或周围人所养的伴侣动物,或者是在校园或平时生活中所抓拍到的动物,1.7%(3/172)名同学则提交了自己在流浪动物保护站工作时所发现的动物福利相关的问题。随后,依据本部分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更侧重于“专业课程”的教学,2018年,36%(26/72)的学生作品为原创性作品,其中包括原创绘画作品1份及原创歌曲1份,更有学生提交了在不同动物相关场所如宠物医院等进行调研后的调研报告,形式远超从前;2021年,在所有提交的69份作品中,高达95.7%(66/69)的作品为原创型作品,除大多数同学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物保护问题,社会现状中存在的争议性话题等外,还出现了自己及所在校级、院级协会组织参与救助野生动物的视频以及原创性剪纸画作品等多种形式。所覆盖的内容更是由之前的“伴侣动物”“圈养动物”扩大到了“试验动物”以及自身参与的各类救助行为。作品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作品内容的变化,与调查问卷的结果不谋而合,说明了随着教学课程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需求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加“接地气”,更加能够主动的去发现身边与动物福利相关的问题,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发现,成效显著。学生的需求也已不再局限于云端的各类救助行为,而是更希望了解身边的点点滴滴,如在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保护,在进行旅游过程中的动物保护,以及屠宰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动物保护等。

2案例的引入对教学结果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

如前所述,2015年的作品中,仅有11.6%(20/172)的同学开始将视线转向周边的动物,从其他作品质量来看,大部分同学仍然觉得这样的作品提交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负担”,需要花功夫去发现生活中的动物福利相关问题,而并不能主动发现周围事物的发展现状。虽然与2014年相比,专程去“动物园”拍摄动物与在网上寻找图片视频的学生人数大大降低,主动在校园或周边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人数显著升高,但与我们的期望仍相距甚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团队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主要包括:(1)将课堂中引用的案例类型由之前的网络图片或新闻转变成教学团队于临床调查过程中亲自采集获取的案例,或拍摄的视频,包括农场环境,操作方式及试验动物,或宠物处理等。(2)引入翻转课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自主讲授,由学生自己选题,并于展示完成后进行讨论。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学生提交的作品情况不难发现,在进行案例改革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发现自己身边息息相关的现象,并能够很主动的去发现在教学与生活中所存在的动物福利相关问题。而翻转课堂的选题也可以清晰的表明,学生在平日的生活过程中,也开始主动思考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如有一组学生展示的内容是“猫屎咖啡所引发的动物福利的思考”,深刻揭露了平时大家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的猫屎咖啡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另有一组学生介绍了目前流行的“吸猫”,以现有网络晒图的现象为出发点,披露了“网络晒图”背后可能存在的残害动物,以造成“抓拍动物卖萌”假象的事实;还有同学以目前流行的“猫咖”为对象,通过去不同“猫咖”调研,为大家展示了在“猫咖”中各类“猫”所承受的不同程度的痛苦;在2021年的课程教学中,有组同学进行了“宠物盲盒”的讲授,以切实的心理感受出发,披露了卖方这种不顾动物生理、心理健康一心牟利,买方只图好奇不负责任的残酷现状;而另一组关于“宠物选美”的课堂,更是显示出大家对于“纯种宠物”的认识已经随着动物福利与保护意识的不断深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虽然这些选题有的来源于网络,有的调研显得稍微粗糙,但能够很明显的发现大家对“动物福利”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质变”,到达了一个全新的深度。“动物福利与保护”离我们已不再遥远。

3试验动物的福利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2018年4月,为了评估“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希望能够接收到大家对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动物相关课程的反馈。教学团队向89名学生征集了他们认为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动物福利问题。共回收67份有效反馈。其中,11位学生回复指明在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存在动物福利相关问题。主要有关课程包括:动物生理学,中兽医学综合实验,兽医外科学综合实验,兽医临床诊断学综合实验,兽医产科学实验,动物组织胚胎学综合实验,内科学,药理学及部分开放性实验课程。在这些基于课程教学的反馈中,提出应该减少实验动物数量的有6条,指明操作不当给动物带来痛苦的有10条,缺乏对实验动物进行术后处理及相关治疗的有6条,建议采用视频教学等替代方式的有5条,优化处死方式的有2条,提出动物所处饲养环境过差、健康条件差的有2条,在实验设计上缺乏动物福利考虑的有3条。

在其他没有指明实验课程名称的49份反馈中,6%(3/49)的反馈与动物运输中的福利问题相关。主要集中在学生代表通过自行车运输的方式将动物从兽医院运至教学地点,恶劣天气导、高密度、颠簸等都会导致动物的应激;12%(6/49)认为动物实验中的麻醉操作会给动物带来痛苦,包括麻醉药物过了保质期等原因导致的麻醉失效,但缺乏补救措施,及部分动物实验尤其是大动物实验缺乏麻醉环节等;37%(18/49)的反馈认为教学过程完成后处死了本不具备处死要求的动物,如对照组动物等,或处死操作中并没有采取任何提前致晕的方式,甚至由于操作不當会导致处死过程过长;8%(4/49)的反馈认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非正当操作,甚至对动物进行虐待行为带给动物带来的痛苦;14%(7/49)的反馈与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相关,认为饲养场所的气味、卫生等恶劣条件,加上动物本身又缺乏清洁,给动物健康带来如外伤、寄生虫感染等问题;另有8%(4/49)的同学提出术后动物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不仅动物健康状况差,且该动物还有可能被作为下次实验用;另外10%(5/49)的反馈意见建议应该在入学时就开设相关福利保护课程,并且扩大培训范围,不仅局限于动物医学专业。4%(2/49)的反馈对课程的安排提出了建议。综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中,解决动物操作相关教学过程中的福利问题,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而在收到这类反馈后,教学团队也及时与相关教研室进行了沟通,在刚结束的一项调研中显示,学生认为,除中兽医这类需要长期持续用到动物的课程仍有改善空间外,其他课程对于动物福利的考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变,实验动物无论是从居住条件,还是路途运输,还是教学操作,都相较之前有了非常长足的优化。可见,在“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教学团队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3R理念也在相关人群中不断传播、扩散并应用开去。这也成了课程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

综上,“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通过教学改革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动物福利相关问题的探究,及引发他们投身到动物保护行列中的主动意识。在我们的学习及生活中,动物福利问题随处可在,而大学课堂是不断传授,并能够迅速辐射“动物保护”意识的一个重要来源。重视“动物福利与保护”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对社会动物保护的辐射能力,是有利于我国国民跻身动物保护行列的重要途径,也是在新时代下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校级研究项目(校发〔2019〕133号)

参考文献

[1]Henson,C.J.(2003).What is animal welfare? Common definitions and their practical consequences.Can Vet,44(6):496-499.

[2]陆承平.动物保护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猜你喜欢
案例专业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