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桥梁工程”课程思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1-01-03 23:32贺丽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桥梁工程创新意识

贺丽

摘要“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必修课程,通过挖掘思政元素,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对专业的热爱,提升创新意识,重视美学修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课程思政 综合素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47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with the Course of Bridge Engineering

HE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ctBridge engineer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road and bridge dire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By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t can timely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enhance their love for the specialty,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aesthetic cultivation,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nhance their national pride and patriotism,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brid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novation awareness

“橋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其先修课程有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桥涵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同时它又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科技发展历史有密切关系。因此,以桥梁工程专业知识为依托,挖掘“思政元素”,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桥梁工程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特征、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历史加之,有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1桥梁工程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所谓“课程思政”,简单来说指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本教学基础,并将其有效的应用到日程的课程研究、教学当中,将各类科目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教学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从而将各类课程和教学科目中的思政教育教学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增强思政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实现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全课程、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课程以德树人的教育育人结构体系,推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与各高校各类教学课程的同步发展与思政教学的最终教育目标。

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课程思政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是指运用以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德育教学,挖掘各类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文化基因以及价值范式等教学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载体意识形态,并将其不断的渗入到日常科目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加强对思政教学相关内容的理解,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契合关系。

根据对大量桥梁建筑过程的分析得出,我国目前大多数的桥梁建筑在其建筑过程中均蕴含了桥梁建设人员艰苦奋斗、坚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信念。以及以人文本,服务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等等。因此,在“桥梁工程”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挖掘其内在的思政元素,深刻感悟桥梁文化,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2桥梁工程课程思政元素

2.1桥梁发展史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见证者

我国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而流长,桥梁建筑史更是存在了数千年之久。中国古代桥梁桥型丰富多彩,其设计构思奇妙,技艺精巧先进,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充分将我国文明古国的辉煌气势和大国风范很好的展现了出来,对我国桥梁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建于605年),净跨度在37.02米,宽大到达了9米,并在桥体部分另设计的两个跨度不等、大小不同的腹拱作为减轻桥体负重使用,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欧洲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福建泉州万安桥(建于1053—1059年),是世界上尚保存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梁桥,在施工上创造了“筏型基础”和“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丝牵”的奠基法和桥板浮运法。广东的广济桥(建于116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开启桥,既能满足大型商船和上游木排的行驶通航,还能对因建筑桥墩过多引起的河道阻塞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全世界都承认我国是最早有吊桥的国家,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四川泸定县大渡河铁索桥(建于1706年),跨长约103m,由13根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是四川入藏的咽喉要道和军事要津。中国古代桥梁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以及由此显示出来的创造智慧,是一笔珍贵而丰厚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和审美理想,都值得桥梁专业学生去认真梳理挖掘,借鉴传承。

新中国成立前,所建桥梁大部分是外国投资、洋人设计、外商承包。自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实现了桥梁的自主建设与修复,桥梁建筑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例如,在20世纪中期,相关桥梁设计人员通过对实际桥梁设计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对以往的桥梁设计规范进行重新修订,并对其桥梁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手册内容进行了明确的标注。1978年以后,建成多座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规模宏大的大跨径桥梁。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通车)结束了以往横渡长江的尴尬局面,长江武汉大桥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桥梁建筑事业掀起了新的篇章,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南京长江大桥(1969年通车)是我国最早实现从设计测量到实施竣工等一系列环节的自主建设桥梁工程,其中运用到的建筑钢材也有重要研发,显示我国钢桥建设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天兴洲长江大桥(2009年通车)是我国第一座能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的斜拉桥。重庆朝天门大桥(2009年通车)首次推出主跨552m的公轨两用飞雁式多肋钢桁架中承式拱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钢拱桥。苏通大桥(2008年通车)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以上这些桥梁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桥梁建设今年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桥梁建筑工作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彰显了自家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正实现着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的目标跨越。

2.2创新推动桥梁工程的发展

创新是指人们通过合理运用已知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对某种事物的进一步完善与创造的过程。指对思想上的创新及对传统固有理念的转变,实现多种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技术的改革。创新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出现。创新不是发明,创新是对传统的概念及理论加以发展并使其更加先进,使其做的工程更有价值。这增加的价值可以是功能的改进,工程费用的降低,或者是耐久性的增高和美观的改良。

在桥梁的发展中,创新理念一直贯彻始终。为了使即有的古老桥梁建筑能够在建设结构和形体上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和实际功能需求,桥梁设计人员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实现了对桥梁的修复与创新,使其更加经济、牢固、安全同时,满足了人们现代的审美需求。创新理念指导桥梁工程师通过新的构思,达到增加安全、降低成本、改善使用功能以及美化结构的效果。通过引入新的材料,新的结构形式和新的机械设备,达到简化施工过程,缩短施工时间。

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每座桥梁的建造,无不凝结着建造者的心血和智慧。他们反复实验,积累经验,不断创新,以精湛的造桥技术,建成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山西省太原晋祠的鱼沼飞梁从材料的实际应用特征和实际的施工环境出发,将木材的柔韧性和抗压性;石桥板的防火、耐磨性以及石柱的耐腐性特征充分的体现了出来,使桥梁建设在其设计上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桥首创了以牡蛎胶结基础的“殖砺固基”法,保证桥梁在近千年惊涛骇浪、沧海桑田的洗礼之后仍屹立不倒,也开创了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的先例。北京宛平城外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基使用“插架法”建造,桥墩迎水一面砌成三角形分水尖,形状像一只船,总共有11个拱圈,中心孔最大,两侧逐渐收小。拱圈采用纵联式砌筑,外侧有单独的券脸石一道,自成一道拱券。厚墩联拱石拱桥是单拱的集合体,每拱单独受力,墩台粗大厚重,承重能力很强,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抵御洪水冲击能力,适应范围较广。薄墩联拱石拱桥减小了墩台重量和体积,不仅降低了水下工程量,也便利船只航行,适用于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江浙地区。石拱桥的建造技术,为现代桥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工艺、经验和理论仍在现代拱桥建设中应用。

中国的现代桥梁始于铁路桥,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桥梁工程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推动国际桥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动力之一。山西晋城的丹河大桥,跨径达146m,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石拱桥。1964年,为适应当时国内的环境,我国独创了双曲拱桥,具有材料省、造价低、施工简便和外形美观等优点。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又使大跨径拱桥的建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建最大跨径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是泸州合江长江一桥(又名波司登大桥),跨径530m。舟山西堠门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分体式钢箱梁悬索桥,跨长1650m,其钢箱梁全长位居世界第一。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跨长1700m,在世界悬索桥中排名第二。江苏的沪苏通大桥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长1092m。南京长江五桥为双主跨600m的三塔斜拉桥,世界首次采用钢—UH—PC组合加劲梁体系。同时,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深水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研发出超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大型钢—混凝土组合沉井基础、大型圆形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锚碇基础、沉井加管柱的复合基础等新型基础形式,并逐步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芜湖长江公铁大桥3号主墩采用沉井基础,该桥系中国首次在深水、裸岩条件下采用此类基础形式。

目前,我国桥梁数量百万座以上,已成为拥有建筑桥梁最多的国家,但是在建筑技术上,与其他拥有原创性技术的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桥梁建筑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国要想实现建筑桥梁工程历史性的转变,就要不断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实现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上的创新于完善。我们在对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汲取过程中,还要学会依托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桥梁建设的实际发展需求,加强对桥梁建设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明确好未来桥梁建设发展方向和发展渠道,借助先进的文化理念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促使我国发展形势走向创新改革的道路。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创新精神,实现全面素质的发展。

世界科技技术迅速发展,势必引导桥梁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创新是一个桥梁工程师的义务。桥梁工程师必须具有创新意志,每设计建造一座新的桥梁,比已有的桥梁都应该更安全、更经济、更美观、更环保。

2.3桥梁工程的美学价值

桥梁作为公共建筑,是人文科学、工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优秀的桥梁建筑以其自身的功用性和艺术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仅体现了人类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而且还成为时代的象征、历史的纪念碑和游览的胜地。

不同的桥型有它自身的美学特點,给人不同的美学感受。梁式桥具有简洁淳朴的外观,沿水平方向具有强烈伸展的力动感和穿越感;拱桥形如玉带,态似彩虹,表现出与环境的易融性,在形态上兼容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美感;斜拉桥桥塔高耸,显示出一种直指蓝天尽情舒展的动势,纤细的拉索又蕴含着强劲的张力,整个结构显示出一种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气质;悬索桥高大挺拔,气势磅礴,高大的塔与柔性的索,刚柔相济,洋溢着大气、轻灵的美,其流畅的线形极易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桥梁的美不仅仅是桥梁本身各部分尺寸的协调,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即桥梁景观。桥梁不是孤立于环境,其景观总是与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相伴生,有时其融合而成的新景观意义更大。桥梁景观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符合桥梁造型美的原则;二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三是能体现出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的内涵,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今后,将美学理念作为桥梁设计的目标,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的文化、历史、地域、民族习俗、环境等诸多因素,争取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结合,应是中国桥梁在设计中努力追求的美学理念。

作为新一代的桥梁设计者,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结构设计计算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和充实自己的美学修养和意识,建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提高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结语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学生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启发、想象、对比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利用桥梁精品课和伟大工程等线上资源,使学生逐步树立民族自信,激发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建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提高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总第299期),2019(3).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5.

[4]刘文杰.桥文化.北京:人们交通出版社,2008.

[5]姚玲森.桥梁工程(第3版).北京:人们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1.

[6]尹德兰.邓文中与桥梁—中国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中国公路学报,2021.2.34(2).

[8]吴鸣,刘祥玲.“桥梁工程”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21(2).

[9]宋旭明,戴公連.提高桥梁工程专业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1).

[10]许小军.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探讨.江苏高教,2021(3).

[11]尹德兰.邓文中与桥梁—中国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桥梁工程创新意识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研究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分析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童诗”也精彩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