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

2021-01-03 23:32王爱华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王爱华

摘要为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此次研究立足于生命教育内涵,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开展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生命教育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而且符合教育改革要求,同时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为促进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中,可采取依托教材内容,构建教育情境;丰富教育素材,拓宽教育内容;精巧设计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运用多元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实践活动,延伸教学课堂等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 达成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53

The Achievement of Life Education Goal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Aihua

(Gansu Wuwei No.20 Middle School,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of life education, improve the effect of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ltivate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this studyis basedon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education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also helps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e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ife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law classroom teaching, we can rely 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o build educational situation; Enrich educational materials and broaden educational contents; Ingenious design of problems, divergent students’ thinking; Using multipl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Carry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exte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ther strategie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ife education; path to success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新课改推进及新时代社会要求的改变,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就需要做好生命教育工作,将其有效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去。但是,就当前生命教育整体情况来看,存在重视力度不足、教学内容狭隘,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基于此,需加大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力度,通过科学可行的教育策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1生命教育内涵

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包括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及精神生命教育。[1]首先,从自然生命教育角度来讲,其目标主要有教会受教育者掌握生存技巧技能,热爱生命、乐观生活;增强受教育者抗挫折能力,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其次,从社会生命教育角度来讲,主要是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人际交往等,让受教育者学会处世的道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关爱他人、爱护自然,提升自身的幸福度。另外,从精神生命教育角度来讲,最终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我认同感,做好人生规划,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凸显生命意义。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教学重心更加偏向于如何提高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再加上网络技术发达,社会上充斥各种外来信息,其中一些不良思想文化都不利于初中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且很多家长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初中生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出现心理障碍,这些都会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而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理解生命的真谛,获得自我认同感,让其认识到不同生命个体差异,学会接受、关心他人,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出现不良情绪时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出现过激行为而损伤生命。[2]并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身心发展规律,增强其意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好的健康成长。

2.2有利于教育改革落实

初中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此时是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最佳阶段,但是初中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也面临较多青春期的烦恼,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及时调节,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严重时会引发校园欺凌、学生自残自杀现象,不利于校园稳定,也严重威胁了学生生命安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其法律意识,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提高自我认同感,实现人生价值,符合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要求。并且,相较于《思想品德》教材,新课改后《道德与法治》中增加了较多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懂得感恩、敬畏生命,这些都有利于新课改的落实,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及学生全面发展。

2.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人是构成社会的个体,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对社会带来影响,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思想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缺乏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并且很多初中生抗挫折能力较弱,不具备较强的意志力,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采取偏激行为,出现危害自己及他人生命,影响社会安全的行为。[3]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强化其生命意识,明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道理,并且还能提高初中生的辨别是非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冷静对待,不采取过激措施,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损伤他人利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爱护他人,积极、主动融入集体和社会中去,共同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目标达成路径

3.1依托教材内容,构建教育情境

生命教育的实施应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利用课本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素材和信息,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根据教学需求创设生命教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掌握生命的真谛,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例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和剖析,将其中的生命教育元素挖掘出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道德与法治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再依托教材,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化教育手段,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利用照片、影像、视频等构建生命教育情境,在课堂情境中融入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老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主题,让学生观看植物从发芽生长,再到最后枯萎死去的整个过程,了解植物的整个生命历程,再对人的生老病死进行思考,提高对生命的认知。老师可以再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课堂情境展开探究,进而正确看待人的生老病死,明白“生命可贵”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生命教育效果。[4]

3.2丰富教育素材,拓宽教育内容

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助于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增加了较多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是课本中的素材内容比较有限,影响了教育效果,对此,就需要善于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教育资源,并结合当下社会热门话题和事件,拓宽教育内容,以提升生命教育效果。道德与法治老师在授课前,可以对书籍、报刊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梳理,精心制作课件,延伸课本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利用丰富多彩的教育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学生对生命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以“珍爱他人生命”为例,老师可以结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让学生利用所学课本内容展开探讨,通过实际案例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至上”的真谛,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珍惜他人生命。除此之外,还可以整理新闻报道中或者报纸上的一些溺水事件、交通事故等,作为生命教育素材,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促进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3.3精巧设计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对生命的感悟,才能真正理解生命内涵和真諦,实现生命教育目标,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应结合课本内容灵活设计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过程中得到提升。例如,老师可以围绕“伟大的逆行者”主题,在课堂上播放消防战士灭火救援、白衣天使勇斗病魔等相关视频,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这些人为逆行者?面对死亡威胁时,他们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白面对生命威胁时,消防救援人员和白衣天使之所以敢于逆行而上,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民众的生命安全,这是责任的担当,更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爱护。然后结合现代诗《有的人》,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此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明白之有的人虽然活着,但是已经无法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说“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精神品质却影响着大家,让生命绽放出了绚丽的火花,充分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所以说“他还活着”。最后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够体现出生命的价值。通过设计教学问题的方式,达成生命教育目标。

3.4运用多元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确保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案例教学法等,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相关内容,改变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5]例如,在学习“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时,老师可以结合某一社会场景,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将其改编成小短剧,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其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到社会中不同生命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爱护生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生命教育效果。再以“活出生命的精彩”章节内容为例,老师可以设置“绽放生命之花”“珍视生命”等课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在整个小组的协同合作下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可以交换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对生命内涵有了更加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比如,老师可以列举邓亚萍、张海迪等事迹,利用其面对挫折永不言弃,让生命绽放别样精彩的精神鼓励、教育学生,培养其坚强意志和坚韧性格,树立乐观积极、勇于进取的生命观,以实现理想的生命教育效果。

4结束语

生命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广大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高重视力度,将其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到位。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径,改善生命教育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达成生命教育目标,提高初中生道德品质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任重远.例谈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的适切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6):44-46.

[2]陈红.学科教育价值统整下的教学设计研究——以《道德与法治》“珍爱生命”单元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1):34-39.

[3]麻桂芬.道德与法治生命主题教学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05):21-22.

[4]廖世平.融合生命教育构建活力课堂——从“研究性学习教学”维度探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4):20-23.

[5]郭然,刘岚.生命教育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2):18-20.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