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五位一体”育人平台,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

2021-01-03 23:32张秋彦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内驱力五位一体

张秋彦

摘要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东墩校区在党建探索和学生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五位一体”的育人构想,逐步形成基层组织引领,文化环境熏陶,学生管理、课程教学和创业实操协同建设的校区治理模式,在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上找准切入点,激发活力点,形成常态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探索独具校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 五位一体 育人平台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57

Create a "Five in One" Education Platform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nal Drive for Development

——Taking Dongdun Campus of Shanto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ZHANG Qiuyan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Guangdong 515078)

Abstract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nal drive for development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ut forward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Dongdun campus of Shantou Polytechnic ha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five in one" education in the explora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gradually formed a campus governance model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guidance,cultural environment edification, and coordinated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so as to find a breakthrough point and stimulate vitality in stimulating the internal drive of student development, form a normal benign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explore a new talent training path with unique campus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five in one; education platform; internal drive

1“五大”育人平臺的探索

1.1基层组织平台

为进一步有效实现党组织与人才培养的相通,校区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指导思想,推行了“党团共建”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校区通过党支部协同帮扶模式,创新组建“教工+学生”党员帮扶小组,按照“1名教工正式党员+1至2名学生预备党员”的构成方式,坚持“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原则,融入校区各团支部建设中。

校区党团共建通过创新协同的三种范式,推动校区党团建设品牌化效应。第一,创新协同学习模式。党员帮扶小组对内根据学院“三会一课”要求,定期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讨交流,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政治素养。对外融入团支部的团建学习中,与校区团员干部一起学理论、理思路、破难题,激发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第二,创新协同学习方式。党员帮扶小组和团支部协同采取“线上+线下”“分散+集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2020年校区在“听党号令,青春战‘疫’”团日活动中,党员帮扶小组和团支部成员在学生返校前利用线上直播集中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返校后利用线下分散学习的方式,加强防控知识学习,落实校区防控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创新协同组织生活方式。通过党团各类主题活动,党员帮扶小组和团支部成员协同参加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和爱国教育义务劳动、各类文体竞赛和创新争优活动,丰富组织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校区党团支部双效联动,互助共推,在加强党组织对团组织领导的同时,创新协同三种范式的实践,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为社会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1.2学生管理平台

在学生管理上,校区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启动了辅导员助理导师制。校区在校学生约1100人左右,学生构成为大一新生和大二学生。每年在大一新生来临之前,校区从大二优秀学生当中选拔辅导员助理,配备给各个大一新生班级。辅导员助理导师制对校区学生管理及学生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大一新生来到学校不仅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生活环境也随之改变。00后的高职大一新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抗挫能力较弱、无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共性特点。辅导员助理是优秀学生代表,与学生年龄接近,便于沟通,能更快更好地承担大一新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指导、生活向导和行动督导的角色。通过辅导员助理的渠道,拓宽了校区辅导员知悉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的渠道,能够有效提前了解并化解各类潜在的突发事件,提高了校区学生管理的成效。另一方面,从就业市场的需求可以看出,综合素质能力较高的毕业生才是企业最受欢迎的需求人才。从大二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接触真实的班级管理,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思考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对他们踏出社会之前能力的培养是很好的历练。

1.3课程教学平台

校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培训采取以学院规定的职业规划课程为主线,校区创新创业孵化课程为补充的“1+4”模式。根据学院统一设置的职业规划课程,校区辅导员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依托,针对大一新生进行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指导,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决策,并在行动中不断完善。其中,理论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前人的职业规划理论,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践课程涵盖职业相关的测试,比如人格测试、性格测试以及兴趣测试等,为学生提供各类测评工具,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同时还会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书报告,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同时,也促使大一新生快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明晰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为步入社会提早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此外,为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开设了“创业政策解读、创业比赛项目解读、创业资源构建、创业项目书撰写技巧”4项校区创新创业孵化课程。将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渗入到课程培训中,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国家、省、市以及学校的各类创业赛,使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理念,掌握创业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1.4文化环境平台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当代大学生处于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的阶段,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还未形成鲜明的观点立场。在这一时期,除了可以通过必要的思政教育进行价值引领外,还可以在校园内部构建文化环境平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2019年,校区以“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为主题,通过各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召开多场关于“传统文化”“潮汕文化”和“侨乡文化”的专家讲座,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的脉搏和理论层面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如围绕汉服、中医、剪纸、绘画、书法、宋词等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组织“穿汉服讲礼仪”“‘我爱我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诗词鉴赏大会”等系列社团活动;再如以班级为单位的曲艺、茶道、武术、古装cosplay、书法、字画、中国结、刺绣的展示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校区在环境要素中还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在布告栏、宣传画、文化展板等的精心布置,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禮。

校区通过创设传统文化环境平台,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浓厚的环境氛围中了解、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树立坚定的就业价值观,真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5创业实操平台

创业创新人才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是必备。培养实用型的创业创新人才需要把双创教育落到实处,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2017年起,校区连年与金融企业、通讯企业、百货商场等合作,在校区举办“金蜜蜂创业营销”实战赛,同时邀请了企业家、名企高管等到校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方案,分析创业形势,使学生新颖的创业主意能够充分散发,并在专业指导老师的提点下进行高质量的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找到符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道路。校区高度重视学生参加的各类创业创新大赛,鼓励把所学知识与创业项目相联系,通过在内部多支参赛队伍比拼来激发潜能,提前做好创业项目首轮筛选,使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赛事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形成的创业实操点子,如“雷小锋”项目、易言文化俱乐部、智能早餐配送、幻梦教育等,校区整合校内外资源做好全力支持,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重点辅导,帮助学生项目孵化。

2成效反响

2.1校区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在学院规则制度及原有各项党建团建制度的基础上,校区结合实际,完善和制定了《校区管理规范》,囊括党务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图书馆管理七大类23项内容。在此基础上,校区还细化制定了《校区党组织委员责任清单制度》《校区学生考勤管理制度》《课堂纪律晨检制度》《校区周升旗仪式规范》《校区团学会部门管理制度》等,力求做到校区管理大事小事都有依据与规范,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校区团总支学生会、社团定期制定并提交工作计划,对标逐一落实。校区“教工+学生”帮扶小组采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配合校区管理,校区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2.2精细化学生管理模式成效显著

高职学生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外,还包括日常的规范管理,囊括思政教育、卫生劳动、体育艺术、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各类活动、各类评优等细项,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在传统的学生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校区党团共建“教工+学生”帮扶小组建设围绕学生管理各项目标,保证学生的每一项工作在目标的指导下有团队指导或专人引导,从而将目标管理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得到落实。校区辅导员助理导师制模式增强了校区辅导员队伍的力量,学生辅导员助理深入到学生管理中,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学生管理细致到位,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将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形成良好的校区管理氛围。

2.3党团学生干部积极性明显提高

党团共建“教工+学生”帮扶小组建设构建了教工党员与学生预备党员结对共建的新模式,结对帮扶小组内部持续推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专题教育、研学讨论,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结对帮扶小组之间通过各类主题学习活动,形成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良好氛围。此外,结对帮扶小组还融入校区团建活动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线上线下与团支部的灵活交流,党建与团建的互通互融,不仅加强了教工对学生的指导,而且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党员干部积极性显著提高。

2.4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校区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党建引领,教职工党员和学生预备党员积极参与到创业创新团队中,不但加强了对团队学生的思想引领,又加强了对学生的业务指导,在校区内部形成教职工党员认真指导学生,学生预备党员积极参加创业创新竞赛的活动氛围,取得了一定的竞赛成果。如校区的“唤梦项目”荣获了挑战杯、众创杯等各类赛事省级以上十余项奖项,该项目在校期间成功孵化,成立了“唤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负责人的这家公司主要经营农村美化墙绘,幼儿园、学校、高档餐厅、公共区域等项目遍布于广东、广西两省各市县,正以迅猛的速度入接西安、汕尾、茂名、汕头等各地市场。又如校区的创业孵化项目“雷小蜂”,融合了革命老区汕头潮南雷岭、红场的红色文化,也获得校内外创业大赛的多项奖项。校区高度重视学生内驱力的挖掘,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学生在广东大学生“攀登计划”科研创新项目中多次立项通过,并顺利结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校区浓郁的赛事氛围下,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3结语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发展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校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改变传统的单一学生管理模式,建立基层组织平台工作机制,将党支部活动融入校区治理中。坚持文化环境引领,通过学生管理平台、课程教学平台、创业实操平台的协同建设,在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上找准切入点,激发活力点,形成常态化的良性互动机制,为高水平的職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项目基金:汕头市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工程项目“创建‘五位一体’党小组创新育人平台,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2019028)

参考文献

[1]冯蕾,梁越月,李慧.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07).

[2]陈伟林.新时期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有效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3).

[3]赵静文.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培养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报,2021(01).

[4]姜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知识文库, 2021,(11).

[5]余景波,曲巧鹏,张慧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

猜你喜欢
内驱力五位一体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电力物资企业“五位一体”建设策略
提倡“活学活用” 践行“快乐数学”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