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高校羽毛球选修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2021-01-03 14:06傅少华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羽毛球大学生

傅少华

摘要将30名普通大学生随机均分为常规教学组、SPOC教学组和MOOC教学组,通过单盲试验法,进行为期64学时的教学实践。对比论证了SPOC教学模式下普通大学生羽毛球公体课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SPOC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高大学生羽毛球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评定成绩,更提升了大学生发展终身体育的动力。建议高校采用SPOC教学模式进行羽毛球公体课教学。

关键词 MOOC SPOC 大学生 羽毛球

中图分类号:G8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61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Badminton Elective Course Based on SPOC

FU Shaohua

(Zhuhai Camp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AbstractThirty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teaching group, SPOC teaching group and MOOC teaching group. The single-blind trial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teaching practice for 64 class-period. Comparatively demonstrat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badminton public sports class under the SPOC teaching mod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POC teaching model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llege students’ badminto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 learning, but also enhances the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lifelong sport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opt the SPOC teaching mode for badminton public sports teaching.

KeywordsMOOC; SPOC; college students; badminton

虽然,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大发展时期,[1]但是,经常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人数还不到10%。[2]教育信息化程度不够,教学媒介相对落后,多数高校还沿用着十几年前的“投影课堂”,与学生手机中的“高清动态”形成强烈反差。近年来,以MOOC为代表的网络教学模式成果斐然,但课程完成率低、成绩认证困难等问题,[3]使疫情倒逼下的纯线上教学显得捉襟见肘。郑宏等人通过分析13997名不同背景和不同在线教学经历的高校教师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态度,发现超过75%的高校教师愿意接受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4]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回归给教学参与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POC被称为小型在线课堂(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它以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思想为理论基础,从实际出发,将体量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调校,并融入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实现了网络教学的“本地化”,更加契合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6]与MOOC的开放式访问和普惠性教育不同,SPOC中教师对学习过程的介入更加充分,引导和答疑更为准确和高频。[7]

高校体育课属于实践類课程,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强度和练习密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技能习得的效果。羽毛球项目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较为普遍,一般以64学时/学年为一个教学周期。但由于羽毛球技术的技巧性强、学习周期长等原因,在规定课时量内很难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教学质量,是广大高校羽毛球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8]随着世界羽毛球项目的快速发展,羽毛球技术、战术、理论、竞赛、裁判、保健等知识体系还在不断扩大。以“精讲多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羽毛球教学的需求,而且学生的弱反馈也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大部分高校羽毛球课堂还处在“兴趣”和“基本功”难两全的窘境。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SPOC教学、MOOC教学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羽毛球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运用单盲实验法,即被试在本次实验中,对实验组别和实验目的不知情。随机选择30名被试,均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19级和20级的普通大学生。随机分组为:传统教学组(下文简称:N组)10人、SPOC教学组(S组)10人,线上教学组(M组)10人。固定一位羽毛球专任教师负责三个组的授课任务。

1.2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组成

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为期一学年(64学时,2学时/周)的教学任务,第一学期完成羽毛球基础教学,第二学期完成技能拔高和竞赛实践。课程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考核标准等。三组被试均在下午2:00-3:35上课,周三进行N组教学,周四进行S组教学,周五进行M组教学。S组、M组与N组的课程大纲、进度、测试等均相同,仅授课模式存在差异,详见表1。

评价指标包括:短期评价、巩固性评价和持续性评价三各阶段性评价,详见图1。短期评价:在第一学期期末,对被试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学习测试;巩固性评价:在第二学期期末,对被试进行理论、技能重测;持续性评价:在结课1个月后,对被试进行理论、技能重测。各阶段均包括:理论知识测试、技能学习测试两部分。理论知识测试:发放理论知识考试试卷进行测试,包括羽毛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竞赛规则及裁判法,三次理论测试题目均源于课堂,且不重复;技能学习测试包括:正手发高远球、正手击打高远球两部分。

2研究结果

2.1理论知识短期评价结果

假设不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羽毛球短期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M组、N组和S组短期评价中,理论测试和技能学习测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羽毛球课短期学习效果的差异性。

表2是对羽毛球理论知识的测试结果。基础知识测试部分,S组成绩最高,为86.3±3.4分;N组和M组均分接近,分别为75.9±5.9分和75.1±6.5分。在竞赛规则测试部分,S组成绩最高,为84.2±10.2分;M组为75.5±7.9分;N组仅为71.9±6.6分。在裁判法测试部分,S组成绩最高,为84.9±9.5分;M组成绩为77.3±8.3分;N组成绩仅为70.7±7.3分。总体来看,S组理论测试成绩最佳;M组与N组的得分相近,很难判定哪组更优。

2.2技能学习短期评价结果

表3是对羽毛球技能学习测试的结果。在正手发高远球测试部分,S组成绩最高,为86.9±6.9分;N组成绩次之,为81.3±7.9分;M组最低,仅为72.5±9.3分。在正手发高远球测试部分,S组成绩最高,为81.8±9.2分;N组成绩次之,为75.5±6.9分;M组最低,仅为69.3±8.5分。S组测试结果依然优于其他两组。与理论知识测试不同,M组的技能学习成绩反而低于N组。

2.3理论知识巩固性评价结果

在第二学期末,对被试进行了三项理论知识的重测。其中,基础知识重测结果显示,N组均分下降了1.3分,M组和S组的均分分别提升了4.9分和5.7分;竞赛规则重测结果显示,三组均分都有所增长,涨幅分别为4.5分、2.5分和5.7分;裁判法测试,三组均分都有所增长,涨幅分别为6.7分、3.1分和7.9分。

从均分增长情况来看,N组基础理论知识重测结果为负值,说明N组被试基础理论知识巩固效果不佳。M组和S组在竞赛规则测试中均低于N组。可能原因是,第二学期的竞赛实践,加深了N组被试对竞赛规则的理解和记忆。

总体来看,S组在单项测试中综合效果最佳,说明SPOC教学模式在大学生羽毛球理论知识巩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M组效果较N组差的可能原因是,M组以短视频引入知识点,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点,课上讨论也能较丰富学生理论知识体系,但大多数学生不会重复观看,知识巩固不足。而S组通过视频引入、本地化录像分析等,完成了线上、下结合这一重要环节,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巩固。

2.4技能学习巩固性评价结果

在第二学期末,对被试进行两项技能学习的重测,重测成绩均有所提升。在正手发高远球技术测试中,N组、M组和S组均分分别增长5.3分、6.5分和6.6分。在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测试中,三组均分分别增长5.3分、6.3分和7.3分。

三组被试在技能学习测试中,均分均有所提升。考虑到短期评价阶段三组均分分数差异,S组在高基数前提下,具有更好的技能巩固优势。SPOC教学模式在技能学习巩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5理论知识持续性评价结果

在结课满1个月时,分别对三组被试进行理论知识的二次重测,结果与第二学期末的重测结果进行比对。其中,基础知识重测结果显示,N、M、S三组的均分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15.0分、8.0分和9.0分。在竞赛规则重测结果方面,三组的均分降幅为10.3分、6.3分和5.0分。在裁判法重测结果方面,三组均分的降幅为11.3分、4.0分和6.3分。总体而言,N组被试成绩下降最为明显,说明N组被试对羽毛球知识掌握并不牢固。M组和S组下降幅度无明显规律。其原因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2.6技能学习持续性评价结果

在1个月后,分别对三组被试再次进行技能学习重测,结果与第二学期末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在正手发高远球技术测试中,N组、M组和S组均分分别下降8.5分、4.5分和-2.5分。在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测试中,三组均分分别下降了7.5分、4.0分和1.5分。

经过期末考试等学习任务后,三组被试的羽毛球技能均有下滑趋势。N组下滑最为明显。M组的羽毛球技术掌握较N组牢固。S组羽毛球技术下滑趋势并不明显,技术掌握牢固。

3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项研究证实,SPOC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羽毛球课程的短期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更能提升大学生发展终身体育的课堂动力。短期来看,MOOC教学模式引入网络教学资源,虽然能够提升理论学习效果,但是在技能实践环节并不能超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来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MOOC教学模式有一定优势,但并不明显。

建议高校采用SPOC教学模式进行羽毛球选修课的教学。从最简单的拍照、录像等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地化”问题,进而实现积累教学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我国教育学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一)[J].教育研究, 1995(09):3-18.

[2]刘振天.一次成功的冲浪:应急性在线教学启思[J].中国高教研究, 2020(04):7-11.

[3]周朝暉,张弢,许涛,等.同济大学“高等数学”SPOC开发与应用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7):52-56.

[4]郑宏,谢作栩,王婧.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7):54-64.

[5]于芳.后MOOC时代运动人体科学课程SPOC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9)[J].体育科技,2019,40(06):125-126.

[6]张珂峰.论SPOC的优势及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09): 99-101.

[7]孔祥宇.“后慕课时代”SPOC教学模式.高教发展与评估.

[8]冯海峰.高校体育SPOC的构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06):1108-1111.

[9]贾谊.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生羽毛球课程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77+181.

猜你喜欢
羽毛球大学生
羽毛球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