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艾灸扶阳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

2021-01-04 04:44李晓林万红棉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关元穴扶阳肾阳虚

李晓林,万红棉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 针灸一科,山东 济南 250012)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情志相关,治疗高血压病重视从肝论治,其中肝阳上亢证类型高血压病占据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大部分,其治法主要为平肝潜阳[1]。随着现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深入研究,阳虚型越来越受到重视,扶阳法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浅析艾灸扶阳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的思路,为临床用艾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提供借鉴。

1 阳虚型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无高血压的病名,多属“眩晕”“头痛”“中风”范畴。中医多从肝阳上亢,阴虚阳盛来辨证,以平抑肝阳,滋阴潜阳来论治高血压病。而高血压患者多发病于四五十岁阳气衰减时期,并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过食寒凉,熬夜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缺乏运动等,阳气消耗大于补养,阳虚型患者在临床越来越多。曹兰秀[2]认为,阳虚型高血压病之本在肾,与脾、心关系密切,肾阳虚衰,寒凝血瘀,痰阻水停等引起高血压。临床症状上患者除了有头痛头晕等,还伴有四肢不温或背部冷感、夜尿频多或失禁、神疲懒言、气短乏力、精神不振、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细无力或浮大或细弱无力等阳虚症状[3]。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肾阳虚阳气的温煦功能减退,心肾阳虚阳气的推动功能减弱,脾肾阳虚阳气的气化功能降低以及阳虚阴盛,格阳于上,从而导致机体内阴寒壅盛、气血瘀滞、痰浊阻滞以及上实下虚的病理状态,进而引起血压的升高。

1.1 阳气的温煦功能减退

肾阳虚者多因素体阳气不足或年老阳气亏虚、或热病过用寒凉,克伐阳气,或久病阴损及阳致阳气匮乏,导致阳虚阴盛。“阳主煦之”,阳气具有重要的温煦作用,肾阳是人身阳气之根本,《内经》云“寒则收引、凝滞”“诸寒收引,皆属于肾”,阳虚则阴寒内生,脉络拘急导致外周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引发高血压。赵凤林发现在高血压早期主要表现为全身小动脉痉挛,而长期的痉挛使小动脉内膜压增高导致缺血缺氧,最终血管壁纤维化,造成血管腔狭窄,这与寒邪主收引、凝滞的特性不谋而合[4]。黄小珊等[5]认为,肾为元阴元阳之根,阳虚以肾阳虚为主,以温肾散寒为治法,灵活运用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疗效满意。

1.2 阳气的推动功能减弱

心主血脉,全身的气血运行依赖心阳的推动,肾阳的温煦,心肾阳充足则气血运行通畅,若肾阳虚日久累及心阳导致心肾阳虚,温煦推动功能减弱,则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血行瘀滞,络脉瘀阻,外周阻力增大而致血压升高。范平[6]认为,下焦元阳衰惫,不能温煦上焦资助心阳,则心脉鼓动无力,必致血行凝滞不畅而致血压升高,采用温阳化瘀为治疗法则,通过温肾固本纠正机体阳虚火衰之象,助以化瘀通脉以改善血气的运行,瘀去新生,阳旺血活,使血压达到正常状态。李景巍[7]从温补心肾出发,予真武汤加减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益气温阳复脉,活血利湿通络,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1.3 阳气的气化功能降低

脾肾阳虚,脾主运化,而脾主运化的功能又依赖脾阳肾阳的气化功能,现代人用脑过度,工作压力大,饮食过于寒冷等,消耗超过补养导致脾肾阳虚,脾失运化,肾失温养,饮食运化失常,久则形成痰饮等病理产物积于脉络致使血压升高。这与西医认为的血浆成分改变,血容量增高,如水钠潴留、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等体内代谢产物的堆积引起血压增高的观点很相似。王强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于长期高盐饮食、水钠潴留的患者,提出阳虚致水饮内停,水钠潴留,是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8]。唐兴荣[9]运用温补脾肾法之健脾益肾降压合剂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血压病,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及1 a后血压的控制情况均显示出极大的优势,而且治疗组在中药停药后血压反弹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1.4 阳虚阴盛,格阳于上

阳虚日久,阴阳失调,阴盛阳衰,阴寒内盛格阳于上,虚阳浮越。严石林[10]认为,肾阳虚,阴寒盛于下,格阳于上,虚阳浮张,而引起头昏头痛、面红如妆、口舌生疮等症状,与阴虚阳亢引起的高血压病表现极为相似,但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内热的特征,而是见到神疲气短、腰膝酸冷、肢凉足冷、夜尿频数等典型阳虚的表现。李恺等[11]认为,阳虚型高血压病主要是因下焦阳虚阴盛,阴盛格阳,导致虚阳上浮,故临床治疗用四逆汤加减以滋补肝肾、滋阴潜阳。

2 阳气的重要性及艾灸扶阳

《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认为阳气的盛衰是人体生长壮老的标志,同时阳气的有无决定人体的生死。阳气具有温煦五脏六腑,推动气血运行的功能,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主导作用。人体的阳气从幼儿时的“纯阳之体”,到中年的“阳气减半”再到老年的“阴多阳少”,是一个不断衰减的过程。因此历代医家均重视“扶阳”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如张景岳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郑钦安云:“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但多是药物扶阳为主。相对于药物扶阳,艾灸的扶阳作用更强。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提出“真阳元气虚则人病,真阳元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更加重视艾灸与扶阳之间的关系以及艾灸在防病治病中的应用。“艾灸扶阳,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通过温热效应可产生温通和温补两大作用,以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的畅通以及补益人体气血和提高机体功能[12]。《内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通过取象比类,艾灸具有艾草的温经药力作用,灸火的透热作用以及刺激穴位后调节作用,共同起到扶阳助阳通阳的作用。

3 艾灸扶阳法选穴

艾灸取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并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采用温和灸、隔物灸等。中医注重治病求本,早在《难经》中就有灸脐下、气海、关元等穴具有扶阳、固阳之功效的记载。故取任脉之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以达“阴中求阳”,补充人体阳气的目的。中医认为,脐是先天之本,后天之根蒂。神阙在腹部中央,是“五脏六腑之根,元气归藏之本”,能够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经脉,通过艾灸神阙穴能够通调脏腑,固本培元,益肾荣任。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为先天元气所聚,《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因此艾灸气海穴能温补下焦,益气助阳。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乃人身强壮要穴,是一身元气所在,又名丹田,贮藏人体元阴元阳,自古就有艾灸关元穴治诸虚百损。如《扁鹊心书》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此处的脐下即关元穴。关元穴是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唯有灸法才能助火兴阳以达扶助人体阳气之效。

《医理真传》中云“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通过艾灸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在灸火扶阳刺激的同时配合穴位补阳的特性,达到助阳通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气得复,阴寒得制,脉络拘急的状态得到解除,阻滞脉络的病理产物得到消除,气血运行通畅,使患者血压得到控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4 结 语

雷火灸联合疗法在控制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改善阳虚症状方面作用已被证实[13~14]。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祛散寒邪、补虚培本、回阳固脱的作用[15]。艾灸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取穴方便,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但目前临床上采用艾灸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的报道并不多见,因此在临床上探索更多的简便廉效的灸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是很有必要的。

中医治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我们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从高血压病只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证型的固定模式中跳出来,结合病人临床症状,辨证论治高血压。

猜你喜欢
关元穴扶阳肾阳虚
扶阳罐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关元穴
扶阳针灸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从“扶阳”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