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2021-01-04 12:33刘瑞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针对性心功能

刘瑞娜

心力衰竭根据其症状、病理状态可归纳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1],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于老年患者,当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手段[2],因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干预遵循提高生活质量、控制原发病的恶化及避免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事件为原则[3-4],这需要患者良好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本研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纳入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数据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内容符合;年龄在60岁以上;无精神、认知、意识等方面障碍影响沟通;接受NYHA心功能评价后,提示在Ⅱ-Ⅳ级间;对本次研究内容、方法等充分了解并在自愿基础上表示愿意配合。排除标准:不能紧密配合随访;其症状处于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阶段;存在有其他系统类型严重疾病;对本研究内容明确表示拒绝。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62~82岁,平均(71.98±2.47)岁。

1.2 研究方法

选择一般信息量表、自我管理量表,在患者入院后次日进行调查,一般在20 min完成。一般信息量表内容包括了以下因子:年龄、宗教信仰、性别、婚姻状态、月收入以及常用支付手段[5]。自我管理量表内容则以相关文献[6]当中标准为依据进行适当调整制定:4个维度(饮食管理、适应性管理、药物管理、症状管理),20个条目,总分最高为80分,患者接受评价后所得分数越高则表示其自我管理能力越突出。对量表收集、评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质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包括年龄、月收入、宗教信仰、自理能力。见表1。

表1 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单因素分析结果(分,

2.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造成影响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宗教信仰、月收入、自理能力。见表2。

表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情况

3 讨 论

人口老龄化发展不断深入是当前我国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若从发病率、威胁性角度思考,心力衰竭是较为典型的一种老年慢性病。心力衰竭对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临床对此高度重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少尿、心律失常、气短、活动后存在呼吸困难、水肿等,该病患者需多次到院接受治疗,反复住院让患者对治疗干预产生抵触,降低其自我管理能力,不配合针对性建议从而增加了住院风险,形成恶性循环[7-8]。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其自我管理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偏高、月收入较低、缺乏宗教信仰、自理能力较差、心功能状态较差等。年龄较高(>75岁)患者身体机能处于明显衰退状态,且对各种应注意事项难以记住,更别论严格遵守;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对于其思想、行为自律有一定影响,且宗教活动也是患者打发时间及保证活动量的前提;收入偏低的患者难以承受治疗、检查等带来的经济负担,会不自觉产生抵触思想;心功能评估等级偏高提示患者病情恶化程度较深,需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组建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师、责任护士,通过头脑风暴探讨管理的相关内容和建议,由科主任、护士长决定。(2)评估患者。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价,对于年龄偏高、无宗教信仰、自我管理能力偏差、心功能评价较差以及低收入人群采取更加系统且具备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建立个人档案。(3)疾病宣教。详细跟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心功能分级评价对于病情判断的价值,嘱咐每天定期进行体质量、尿量的记录。(4)用药指导。让患者了解严格根据医嘱用药对于病情改善质量的重要影响,不能够随意增减甚至停止用药,在使用药物前说明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手段,提升用药的依从性。(5)饮食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每天对于水分、盐的摄入严格控制,每天盐分摄入不得超过5 g,水分的摄入则需要以心功能判定为依据做调整[9-12]。(6)运动指导。每天要适当的进行运动,在感受到轻微的胸闷、气短后立即停止运动。(7)家属支持。患者的疾病迁延难治,平常处于带病生活状态,情绪、生活难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这时候家庭、社会支持尤为重要,有家属支持患者能够更积极的面对疾病,改善预后效果。(8)针对性宣教。根据评估掌握患者是否有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消极因素后采取针对性教育,如年龄较高的患者将教育对象转移到照护者,得到家属、社会的配合,监督、提高高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宗教信仰的可着重于培养患者规律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其兴趣爱好并严格根据医嘱内容执行治疗方案;对于自理能力严重受影响的患者则需要对照护者进行相关的培训[13-14];对于收入较低或者支付方式非医保的在用药、检查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花费,严格控制成本。(9)院外护理管理。患者在出院之后每间隔2周电话随访,由于患者年龄偏高,对网络手段掌握程度可能存在不娴熟,因此选择电话、上门等方式,每次随访着重掌握患者身体状况、用药依从性,对于其存在的疑问详细回答,嘱咐患者一旦病情发生变化要及时就诊。

自我管理对患者的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行为、手段保持身体水平状况,这就要求患者对自身情况有大致了解,且针对性进行自身疾病管理,达到控制疾病发展,避免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本研究中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为突出,同时重视对患者心理、家属支持方面的调整改善,通过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为其病情控制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也有一定的价值[15]。总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有多种因素会对其自我管理水平造成影响,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针对性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