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劣势分析法的社区灵性照护研究进展

2021-01-07 10:10蔡海燕胡令娟沈雷芳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6期
关键词:疗护灵性医疗

蔡海燕,胡令娟,沈雷芳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80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和战略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临终关怀(hospice care)[1]护理服务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群体,致力于提高其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存质量,最大程度减轻其躯体、心理乃至灵性上的痛苦。灵性照护(spiritual care)[2]是临终关怀中的1 项重要的服务内容,可帮助临终患者在灵性层面提升其生命末期的生存质量并达到善终。目前,我国的灵性照护工作主要集中于专门机构或社区护理[3]。本文基于优劣势分析法(SWOT)概述社区灵性照护开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期为其相关护理工作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 社区灵性照护开展现状

社区护理[4]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科化发展要求基于医疗服务需求及模式优化创新,对护理工作进行亚组化,培养一专多能的护理工作者,适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人才储备。随着人口老龄化,各类疾病死亡率趋势变化,加之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中人们对于生死观的改变,灵性照护服务需求日趋上升[5]。灵性照护的公益性及社会性良好,已逐渐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开展,重心下沉到社区。灵性照护相对侧重护理服务和精神支持。2012年,上海市政府年度实事工程纳入临终关怀,在社区推出临终关怀(安宁疗护)项目[6-7],并初步构建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服务网络体系。目前,社区护理及相关研究尚未聚焦“灵性照护”,而相对集中于躯体功能和心理健康等临终关怀服务。

1.1 临终关怀和灵性照护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又称“安宁疗护”[8],针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multiple discipline team approach,MDT),开展症状控制(疼痛等)、身心护理、社会支持等服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9],安宁疗护服务于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和家庭,旨在提高其生活质量及面对危机能力的系统方法。在安宁疗护早期识别患者的痛苦和疼痛,以严谨的评估和有效的管理,满足患者及家庭的所有需求(包括心理和精神等方面)。临终关怀强调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全人照顾”——身体、心理、社会、灵性4 个方面,以帮助患者平静、安宁地度过生命终点,提升其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并协助其达到善终[10]。

灵性照护(spiritual care)是临终关怀的重点服务内容,是由多学科团队(主要包括医生、护士、社工、牧师和心理治疗师等)帮助患者特别是处于生命末期的患者发现生命意义、减轻孤独与恐惧、维护信仰和给予希望等的照护行为[11]。任何人都有接受灵性照护的权利,无论他们有无信仰、有何种信仰。有研究[12]提出,灵性照护是护理人员或相关照护者通过陪伴、表达尊重和关心被照护者从而满足其希望和寻求生命意义等人道主义行为。

1.2 社区护理相关现状 2015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分会成立、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学组成立,上海市自2012年在社区推出安宁疗护(临终关怀)项目[13]。社区医疗机构临终关怀开展的服务内容[14]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然而,不同地区的社区护理中,对灵性照护的专科化认识和职能分配情况不一,整体服务类别基本相似,但在照护模式、前后相关机构联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如缺乏专业工作者和教育辅助资源等[15]。

2 社区灵性照护SWOT 分析

SWOT 分析综合内外部条件下态势,以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4 个方面矩阵式呈现结果,通过系统分析的思想,总结相应的系列结论以供发展战略或计划决策参考。SWOT 分析的内容见表1。

表1 社区灵性照护开展的SWOT 分析

2.1 优势分析 社区医疗服务相较综合医院等更为便捷,通常距离居住地近、就诊流程简易,对于患者而言可节省往返就医的时间精力,获得相对廉价、方便的专业健康照护。对于灵性照护,一般而言会控制对于躯体结构与功能的医疗干预,而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关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医疗,节省医疗资源。社区灵性照护可为患者提供相对放松的适宜环境,为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灵性需求及针对性服务提升可行性和覆盖率[16]。

2.2 劣势分析由于“灵性”概念[17]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宗教等,综合了对灵性需求的考量,直接影响灵性照护的开展。但目前尚无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的灵性照护内涵和规范等,因此对于灵性照护的认识仍待完善。护理专科化发展进程中,灵性照护发展刚刚起步,其相关护理流程有待规范化,护理人员尚待专业化,并期待基于实践总结的循证依据推动医疗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优化[18]。

2.3 机会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医疗服务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疾病死亡率的趋势特点、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在各类疾病各个病程阶段中介入的倾向性[19],都提示了开展社区灵性照护的必要性、可行性、福利性、社会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除了物质需求,还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对于临终的选择也逐渐发生改变,全人观念和生命意义逐渐被关注。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过程中,医学人文[20]也在不断进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21]下的医疗服务中,医务工作者应当具备全人全程医疗护卫的理念,服务身心,敬畏生命。

2.4 威胁分析 中国传统生死观念[22]更趋于“生”,加之“孝道”等文化影响,对于临终患者的医疗决策比较侧重于通过可行的医疗资源,延长生命周期,而对于生存质量、灵性需求的关注和考虑相对欠缺。由此,灵性照护的宣教、死亡医学的科普等,比较难推广。在实际的临床环境中,容易在医患沟通及临床决策制定过程中引起争议甚至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专业工作的开展[23]。此外,在医疗资源配置中,各级医疗服务机构有相对集中的针对群体,由此社区护理服务倾向于基层医疗,在疾病初期或轻症疾病的干预及居家康复、慢病管理和老年护理等方面有较多涉及,而针对临终关怀及其核心的灵性照护服务相对粗浅,也受当前的行业保障、监管制度及社会支持等多因素限制,尚待完善。

3 社区灵性照护与社区护理

健康保障发展是当前国家规划中倡导的重要路线,为适应医学发展和健康服务需求,护理临床实践已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化护理作为发展战略[24]。临终关怀是全人全程医疗护卫的终端需求[25],在社区开展临终关怀相对符合患者需求及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灵性照护是临终关怀的重要服务内容,构建灵性照护的规范,有利于相关护理体系专业化,促进社区护理的专科化,并提高护理人员对于身心照护的整体意识。

4 小结

社区灵性照护是临终关怀服务的核心组成,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等社会背景下,对基层医疗资源的利用以及各级医疗服务在生物-医学-社会模式中的联动十分有益[26]。关于灵性照护,尚存在内涵、规范和体系等理论架构待完善,有待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软硬件配置、推动医疗服务理念提升,进而助力社区灵性照护发展。同时,可促进护理专科化进程,培养具备身心全面照护能力的护理人才。将人文关怀注入护理事业,推进医学事业的进步。

猜你喜欢
疗护灵性医疗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上海市安宁疗护政策扩散研究
——基于56份安宁疗护政策的文本分析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