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层级化计量管理的模式

2021-01-08 20:32杨晓楠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化工管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加油站层级计量

杨晓楠(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对成品油市场准入、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市场消费等诸多方面政策逐渐放宽。在成品油市场政策趋于宽松的情况下,成品油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的市场主体,行业竞争也将更加充分。在这种背景之下,加油站的油品计量管理工作作为中石化“质优量足”承诺目标的技术支撑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就目前看来,加油站计量管理仍存在管理粗放等方面的问题[1]。本文结合销售企业实际情况,在分析加油站计量管理实际及计量风险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销售企业“省公司-地市公司-片区/县公司-加油站”的管理模式,对计量管理工作进行分层级、针对性地管理模式探讨。

1 加油站计量管理现状

1.1 加油站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1 人员操作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操作层面:液位仪系统上线后,加油站进货验收,加油站卸前出库单铅封等确认流于形式、卸油点击开始卸油时间延后或者点击结束卸油时间提前、稳油期间违规对外加油、未按照规定进行余油接卸确认等情况仍有发生;加油机铅封变更及每周检查未按照要求及时登记、检查核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管理层面:监督检查及体系内审流于形式[2],关键风险环节缺乏检查,不符合项缺乏针对性,无法切实发挥检查审核的督查、督办、持续改进作用,并且无法保证监督检查的严肃性。

1.1.2 计量器具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加油站量油尺超检定周期使用、量油尺因使用不当或者使用频繁导致尺面折损的情况,会导致测得的油水总高数据失真,液位仪手工比对数据不准确,缺乏溯源;依据缺乏溯源的手工比对数据或者操作不规范测得的手工比对数据,地市公司管理人员缺乏有效性审核,进行液位仪碳棒参数调整,会直接导致测得的油水总高数据存在系统性误差,进而导致体积偏差;油罐容积表管理缺乏规范性,油罐变形不能够及时识别并进行容积表有效调整、油罐容积表调整缺乏数据支撑导致调整后的容积表存在系统偏差,导致加油站进货验收数据、油站日/月盘点数据存在偏差,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加油机各级铅封检查流于形成,不能及时发现铅封破损及违法/规变更的情况;加油枪自校不规范等,各种主客观因素会导致枪出油品数量不合格,存在外部抽检不合格或者客户投诉的风险。

1.1.3 损溢管理需要各层级关注

加油站层面:进货验收异常损溢不关注,存在加油站认为损耗过大是问题但是溢余过大不是问题的情况;加油站班结、日结损溢数据缺乏分析与跟踪,出现异常损耗推脱油罐容积表不准、温度变化、虚假盈亏等因素,缺乏数据支持或者损溢数据缺少闭环追踪;加油站月末盘点数据,分析套用模板,存在“月末损溢核销处理就可以了”的认知。县公司/片区经理对加油站损溢管理缺乏分析指导的能力或者主观意愿,地市公司层面对片区/加油站损溢考核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导致损溢管理的压力集中在地市公司层面,无法实现加油站异常损溢是“风险提示”风向标的作用。

1.2 加油站计量管理现状问题原因

根据体系内部审核结果,结合各类计量监督检查、抽查等检查调研结果分析,加油站计量管理各类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制度的执行不到位[3]。计量管理业务操作或者缺乏专人负责、或者负责人缺乏专业知识,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只有“请教他人”,而不是查询相应制度。各类计量管理制度无法在基层单位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原因在于加油站之上的各层级管理人员制度宣贯、培训,上下一般粗,缺乏针对性,要求加油站计量管理(兼职)人员自行从各类制度文件中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作业指导书,其结果也只能是“两张皮”的运行模式。加油站操作人员,缺乏简单、明确的信息输入,对待制度文件、规范要求,“不会做”。缺乏简单、明确的信息输入是加油站层面制度无法落地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基层工作人员更为直观的是由于工作绩效所带给的收入的增减效应,如果不能够切实发挥加油站损溢以及计量管理绩效考核的作用,计量监督检查的严肃性得不到体现,基层工作人员对于计量管理工作思想上不重视、责任上不落实,更加难以形成应有的计量管理意识,“不想干”最终的结果也会使计量管理意识逐渐弱化。

2 分层级、针对性计量管理模式探索

2.1 坚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营计量管理意识

加油站是油品销售企业直接面向客户的环节,加油站运营的核心业务就是销售。但是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石化对消费者而言核心吸引力之一就是“质优量足”。树立对销售油品数量的信心,并且将这种信心传递给客户,是每一位中国石化人都应该建立的企业自信与计量管理意识。

企业上层谋划,将计量意识纳入战略层面统筹谋划;各业务条线、各层级宣贯,将油品计量管理知识普及作为必备内容之一;经营发展,将计量风险作为前置因素进行布局考量;基层业务,将计量管理作为明确的流程进行践行。计量管理,不仅是损溢创效、不仅是计量风险管控,更是企业精益管理、面对客户的过程体现。计量管理意识的推进普及,必然存在“阵痛期”,但是在当今社会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精益管理是大势所趋。提前布局谋划,将计量意识普及为员工基本意识,这正是“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经营的根本性措施。

2.2 明确不同层级、不同要求的人员管理

油品计量管理专业性强、精专难度大,这是事实。但是针对加油站“省公司统筹谋划-地市公司属地管理-片区/县公司直接管理-加油站执行操作”的层级管理模式,对不同层级的计量管理定位以及相关人员的要求应各不相同。

省公司层面计量管理负责全省计量管理工作谋划[4],着眼全局,统筹布置,对于相关人员的要求也是专精并存,在专业背景、工作经历要求的同时,对于人员站位、大局观也要求与整个省公司全局相匹配。

地市公司层面计量管理是贯彻省公司各项计量管理要求的宣贯、执行机构。根据地市公司的业务实际,对省公司层面的管理要求进行识别、承接,这是不同层级的第一次“识别”。适合本公司业务范围的管理要求进行受控管理,并且转化为本单位的制度要求,作为本单位的最高要求。同时针对片区/县公司以及库、站各基层单位的具体业务情况,对不同的层级对象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要求以及业务宣贯培训,这是第二次“识别”的内容。不符合本单位业务范围的要求仅需要作为参考资料。相关人员的要求是:充分了解本单位业务流程,并且具备相应的识别与转化能力。片区/县公司层面计量管理,是贯彻地市公司制度管理要求,针对第二次“识别”内容的执行、管理机构。根据本片区加油站实际情况,制定加油站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作业指导书”,用于直接指导各计量风险环节的业务作业。相关人员对于具体业务流程的掌握要求更精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指导能力。加油站计量管理,是各计量风险业务环节的操作机构,对于岗位操作的工作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完成各项计量工作。

对于计量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可以高。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是加分项,而不是及格项。不同层级的计量管理岗位,应严格按照层级岗位要求,突出针对性,贯彻各层级岗位要求,各司其事,这是推进计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2.3 推行简单明了、针对性强的基层计量工作模式

加油站的业务是围绕销售进行的,计量管理工作不应该成为加油站经营的负累,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集中体现。为此,必须做到,一是领导重视,计量管理意识得到普及;二是各层级计量管理、两次“识别”要求明确,加油站计量管理目标、各岗位计量职责通俗易懂,对加油站传达到位;三是进货验收操作、加油枪自校、班结/日结损溢分析要点、客户计量业务投诉处理流程等内容,在“作业指导书”中言简意赅,切实能够指导加油站业务执行[5],通过强制性落实,督促加油站计量管理规范运行;四是通过计量管理规范化运行,降低加油站经营之外的各种级别“迎检”成本,更重要的是把控计量风险,为维护中国石化企业声誉提供保障。

3 结语

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因素中,员工是对计量管理推进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不可控程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对于员工的管理,要明确、有针对性,通过分层级、针对性计量管理模式,对不同层级计量管理岗位明确要求,对加油站基层计量风险业务流程加强管控。加强计量管理意识培养,使员工不想违规;落实检查、考核推动,使员工不敢违规;进一步优化技术措施,各业务风险流程上线管理,使员工不能违规。逐层级落实,逐阶段推进,促进企业计量管理,推进精益管理,切实发挥“服务经营、推动经营”的优势原动力。

猜你喜欢
加油站层级计量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周末加油站
周末加油站(Ⅲ)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加油站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