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意识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2021-01-08 04:28孙义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体意识

孙义超

摘 要:文体意识是在作家创作中形成的气韵,与作家的主观理念有关。别林斯基(俄国文艺理论家)认为文体具有可感性及浮雕性,个人的性格、眼界、价值追求、生活经验等方面是文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使该意识具有独创性,依托独特思维模式熔铸作家审美理念、思想人格、情感态度,用外化的文字表明内里的态度。中学生需具备文体意识,助其提升写作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体意识是教师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文体意识研究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体意识 中学语文 写作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14

认知文体学指出语义建构决定了句子的结构,因为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句子结构将产生区别,为文体的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限制文体学指出语言特征离不开认知文体这一必要条件,对认知风格进行研究可反应作者的语言特征,为读者理解作者所写的内容提供了支点。当与固有认知风格相近的语言出现在读者认知风格框架中,那么读者对文体风格的判断则具有前瞻性,可利用现有的阅读经验感知文体意识,纠正文体风格认知偏差,为动态阅读及文体主旨捕捉给予支持。中学生阅读大量文章能了解各类文体,助学生形成“文体心理定势”,在阅读理解时还能灵活选用文体。文体意识的形成说明中学生文体艺术思维趋于成熟,其文化水平有所提升,文体意识的重要性随之凸显,尤其在核心素养渗入教学活动的背景下,文体意识对学生价值取向、人格特质、审美情趣、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却存在轻视学生文体意识培养的问题,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为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基于文体意识探析写作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一、依托“文体心理定势”育人,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

在语文学习实践进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学习、掌握了大量知识,语文知识并非存储于大脑的某个空间且处于隔离状态,而是互相交织,有着紧密关联,例如当提到鲁迅时学生就会想起他写的一系列文章、所处历史时期、社会成就等内容,说明“鲁迅”已经成为学生大脑中的记忆点,“心理定势”由此成型,为学生理解“鲁迅”这个人及其文章给予支持。这说明“心理定势”是个体探知客观事物的基础,教师若想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指引学生树立文体意识就需要先助其形成“文体心理定势”。

“文体心理定势”从本质上讲属于语言模式区分表现之一,是文章内化关键,虽然语言模式主观性较强,但整体趋于稳定,一方面与个体阅读积累有关,另一方面与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追求、心理状态等方面有关,长期的写作与阅读均会助学生形成“心理定势”,该定势在学生心中将逐渐固化并成为语言模式的一部分。“文体心理定势”助学生从外界接收信息,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关联,为日后阅读理解及写作指导奠定基础。

学生阅读与写作均会对文体产生印象,此印象虽可能淡化,但在意识深处却留有印记,通过后期的阅读与写作加固能使印象更为牢固,达到获得稳定“文体心理定势”的目的。基于此,教师需指引中学生在多接触文体的基础上养成阅读与写作习惯,一方面加深文体印象,另一方面品读不同作品并掌握文体特征,在大脑中经过“阅读积累-形成初印象-读写巩固-感性认知-心理定势”的系统性处理,最终把模糊的文体印象加工为抽象的概念或模式,使学生能把握写作规律、调用写作知识、形成写作风格,在文体中表现出独特性。学生在长期阅读累积、写作训练中能将文章的内容、形式、特点等方面联系起来,在类比、归纳等高阶思维的助力下形成坚固印象并使“文体心理定势”更具引导性、综合性、文化性,为中学生进一步解析文章整体风格提供有利条件,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二、运用“前景化”教法,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

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迁移文体意识,基于读写结合将文体意识转至写作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可将“文体心理定势”与写作文体的确定联系起来,在激活文体意识的同时树立写作应用意识,并主动、自觉研究某种文体,在浓厚写作兴趣驱动下参与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将主观认知、阅读经验与写作任务关联在一起,把以往通过阅读得到的文体感悟融入作文中,同时突出文章特色。以诗歌写作教学指导为例,学生会受“文体心理定势”影响联想到以往的阅读经历,从记忆中抽选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诗歌,在文体意识迁移过程中加入个人感受,在诗歌创作中投入主观情感,使诗歌语言模式更具个性化。在学生诗歌创写完毕后,教师可指引学生归纳总结文体特点,学生今后可在写同类文章时结合主观感知捕捉写作灵感,有效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对文体的主观理解在大脑中相对分散,未能形成写作素材高速调取链路,会影响学生的反应能力并浪费写作时间,不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写作任务。基于此,语文教师需在写作教学中助力学生接触各种文体,鼓励学生在疏通知识储备应用渠道的同时融入主观感受,引导学生差异化发展,珍视个人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用心理定势领会文体,凸显学生“文体心理定势”的个性化及多样性,为语文教师因材施教提供支点,挖掘学生写作潜力,助其彰显特长

教师通过写作教学指导,从宏观、微观两大角度切入助推中学生文体意识个性化及多元化发展。其中,宏观视角指的是引导学生对文体形成稳固的认知结构,依托该结构读懂文体、研究文体、总结文体特征并成为“文体心理定势”组成部分,为学生文体意识迁移给予支持,同时在前期学习中强化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人文理念、思维品质等,助力学生形成优质的认知结构,吸纳更多利于写作的素材;微观视角指的是从文章本身着手进行写作教学,指引学生主动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如描述事物的方法、议论文写法、情景交融的技巧等,巩固“文体心理定势”,增强语文知识驾驭能力,强化学生文体意识。

三、有效建构“综合性评价”体系,助推学生文体意识不断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表明“读写不分家”,学生读的多、读的细、读的广就可提升写作能力,学生分析阅读材料可从中探寻文体特征,同时思考、反思、总结,达到强化文体意识的目的,写作需要学生表达主观理念,表达依托逻辑思维实现,最终用文字感染读者,这就需要学生能在写作文时考虑读者的感受,运用以往的阅读经验把读者因素纳入写作范畴,使作文能切实影响读者,优化写作效果。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指引学生多角度写作与自评,转变成读者的身份反观作文,用读者的意识剖析文章,为学生逐步优化写作视角、转变写作态度、提升写作能力提供条件。除自评外教师还可指引学生互相评价,构建读者思维,在生生互评中营造“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写作教学环境,使学生能明晰“读作文”对“写作文”的重要性,能从文章可读性、文化性、结构性、逻辑性等角度切入,进行综合性评价,使学生读者意识随之增强,为学生在写作时预判读者意识助力,可在评价中感受读者的心态,指引学生揣摩读者,在围绕读者写作的同时表达自我,实现“以评促写”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评价亦在“综合性评价”体系之内,不同于以往的是,教师要站在文章受众群体的视角进行评价,评价侧重引领学生从宏观强化语文素养、从微观提升写作专业能力,还需渗入激励理念及赏识意识,在突出评价综合性特征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信心,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培养文体意识。

综上所述,为使中学生能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树立、强化并不断发展文体意识,语文教师需率先指引学生形成“文体心理定势”,为阅读经验、主观情感交融并转变为写作动能奠基,在此基础上运用“前景化”教法,提升学生驾驭文体意识的能力,还需有效构建“综合性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写的教育目标,继而提高中學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汲安庆、庄学培《写作规矩,上达之基础——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的五种意识》,《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年第9期。

[2] 张占杰《试论中学语文经典教材的教学解读问题》,《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3] 李煜晖《说理与思辨:议论性文章写作教学价值与内容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文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