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乐起来

2021-01-08 04:28匡良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语文

匡良萍

摘 要: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这对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29

“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一直以来,传统教学主张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积累,结果就是教师疲惫不堪,学生收获甚微。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只有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课堂才会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语文才会迸发出自身的精彩,课堂也才会充满趣味性!语文课堂中随时都会发生预设之外的小插曲,如果教师能善于利用,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那么语文课堂将会更加高效。如何才能让互动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怒放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尊重走进课堂,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要努力做到师生“心理相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并能主動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如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经常会用小游戏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如采用小组爬山或者开火车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带领小组同学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赛。这样的教学小游戏既激发起了孩子们的斗志,又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也把学习目标缩小成了一个个的具体的字词。当小组中有孩子读得不标准,记得不牢固时,可以请同小组的其他孩子来帮忙,大家一起攻克难关,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当最后全组同学都顺利通过或者有出色表现时,我们可以从他们喜悦的小脸上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

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文本的闪光点和学生的兴奋点结合起来。兴趣很多时候是最适宜的润滑剂,浓厚的兴趣会让人克服一切困难投身于学习之中。那如何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一方面深研教材,抓住教材里面的闪光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实际,把课本里的知识活动化,情景化,个性化,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力争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全新的文本世界。这样就能牢牢地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另一方面,预设时要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效利用课堂即时生成的兴趣点和问题点,顺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去,学生学得快乐,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这有利于形成长期的可持续学习语文的动力。

再次,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海之所以博大,变幻莫测又魅力无穷,在于它能容纳百川,更在于它奔腾不息。语文课堂也一样,文字传递的情感可以有很多层面的含义,思考的角度不同,获取的感受也不同,如果能够把孩子们从不同视角得出的情感体验综合起来,适当引导,语文课堂将是精彩无比的,而充分互动给予孩子们的鼓励与肯定势必能够激发他们参与互动的热情,这种互动绝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互动,更有生与生之间的互动。

如在高段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孩子们与教师互换角色,让他们作为小教师进行提问,既可以自己提问,自己寻找答案;也可以自己预设问题,然后请其他同学回答;甚至可以向教师提问,要求教师回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判回答是否合理、正确,在同学们都无法解答的时候就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经过长期的坚持训练,班上很大一部分孩子具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一个字,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都能成为孩子们分析的对象。而且,我还发现,学生发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的心思甚至比教师还要细密,要求比教师还要严格,和孩子们对话,教师身处其中,也会不自觉地学习到很多思路,通过这样的有效互动,也给教师了解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口,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表达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领导意识、协调意识。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再是学生一个人的课堂,而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师生一动起来,课堂马上就活起来了,学生就会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

最后,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善于质疑。课堂要动起来,要活起来,离不开师生之间的高效配合。要配合,就需要彼此信任。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奇迹。因此,教师在预设情景、预设活动时,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知识水平,尽可能从学生的立场来换位思考问题,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层次,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让问题和活动具象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另一方面,要对课堂上反馈出来的其他问题要做足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比如对学生熟知的明星或网络词语,教师可能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事实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当一次最佳男主角或女主角,让他们畅所欲言,其他同学可参与讨论和交流,教师只需要静静地倾听就好了,在关键的节点上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荣誉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扑面而来,会更加充满自信,对教师也会多几分敬重和喜爱。因此,相信学生,就是教师相信自己,就是相信最好的课堂,就是相信最好的教育方式。

所有的真理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听话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对事物有独特见解的人才,人云亦云的人不会有建树,更不可能推动社会进步。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是最好的教育,不要怕学生犯错,不要怕学生胡思乱想,不要说学生异想天开,事实上,那些思维的火花往往更接近真理,只是我们的教育者常常被所谓的常识蒙住了双眼,只有那些心怀坦荡、心怀梦想的人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愿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博大的胸怀,让学生可以自由驰骋,勇于质疑。

但勇于质疑不等于盲目质疑,要懂得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行质疑,这样的质疑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对语文文本来说,对一个毫不起眼的词,一个毫不起眼的句子,甚至对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进行质疑,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不仅表现在答案的对错上,更表现在学生的质疑精神上。当然,对于那些显而易见的答案,学生提出疑问不能一味地表扬,而应该适当引导,因为对于特别简单的问题存疑,反映出的可能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开动脑筋去思考,而只是为了跟风质疑,或者是因为自己粗心大意,方法不对,更不能为了质疑而去质疑。对于那些精彩的疑问、有深度的疑问则要充分肯定。精彩的疑问往往体现出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是最能看出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地方;有深度的质疑则会帮助我们去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进而把握作者字面下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当然,无论哪一种质疑,作为教师都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这样的过程,把语文课标中培养孩子会思考、会表达的能力目标落在了实处。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和潜能。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新时代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才是最务实的课堂,才是最有希望的课堂。知识的盛宴历来不会从天而降,它有赖于师生齐心协力,共建共享,当然,让师生真正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非一日之功,这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践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让美丽的语言文字如涓涓细流,一路润泽他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费守成《课堂需要动态生成》,《中国教师报》2015年。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师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麻辣师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