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1-01-08 04:28刘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古诗初中语文文章

刘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广泛普及,教师们开始逐渐采用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语文是中学阶段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讲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阅读、写作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更多的语文教师提供启发,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语文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32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极为重要的,立足于新课改时代背景之下,若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的良好习惯、熟练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势必需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接下来本文将针对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语文教学中融合写作和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现阶段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分离

截至目前,虽然新课改已经正式实施,但不可否认的是,初中阶段的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上,对写作和阅读的教学停留在应试方面,大都是套路教学,即告诉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和框架进行,在阅读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模板。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这些学生而言,阅读和写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知识内容,彼此间泾渭分明、互不干扰。

2.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与培养

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中考这个选拔性的考试,能否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仅意味着他们能够升入优质高中,更意味着他们的未来,可以说,中考是学生们人生路上的一个阶段性的分水岭。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大都会在授课的时候“赶进度”,以便留下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知识的总复习。虽然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理想的卷面成绩,但是却也制约了其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长远发展。在“讲授法”的影响下,教师难以和学生建立有效互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度、学习积极性等被消灭在了新内容的讲解中。因此,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以后,并不清楚阅读能为自己带来什么、该如何在写作中加入自己的感情,更不用说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语文阅读和写作,进行这两个内容的深造了。

3.缺乏充分的实践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习好像成为只有在校园内、教室内才能进行的事情,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都忘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的。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阅读学习的同时,会给学生提供描述生活方方面面的、展现中国大好河山的阅读材料,但是现实却是学生看着这样丰富的材料只能坐在教室中用脑子去构想,在想象的基础上去作答。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会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切忌内容空洞,但是却并不为学生提供实地观察、亲身感受的机会,所以学生自然无法完成内容丰富、色彩鲜明的作文写作。

二、阅读和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有效策略

1.以阅读促写作,丰富文章情感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期,所有的写作技巧于他们而言都只是构造文字的公式。因此,语文教师若想帮助学生在作文框架上完成“血肉”与“灵魂”的结合,势必需要从强化学生的感情体会能力入手,让学生具备共情能力。

教师需要在授课的时候,强化对文章思想感情的讲解,帮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这篇文章表达的是父爱,学生读过之后就能明白其中的大意,此时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以文章感情基调为前提,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讲一下自己离家时父母忙前忙后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将课堂的主导权转给学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与父母相处时的细节,感受无声的父爱、母爱。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父母做得让你们最为感动的一件事”,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明白“原来父爱、母爱是这个样子,是这种感觉”。由此教师再把这篇课文表达亲情感的技巧教给学生,带领学生感受涉及的写作技巧到底“好”在哪里,最后,让学生模仿《背影》写一篇自己和父亲或母亲相处的文章,实现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理解,帮助学生丰富对文章的情感。

2.以写作促阅读,强化情感把握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直接带领学生对一篇文章或一道习题进行分析,以“抠字眼”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意愿,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而且会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思维固化,尤其像古诗鉴赏,学生会觉得思想感情一定是郁郁不得志的、作者一定会寄情山水。所以为了有效结合写作与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不妨以写作为矛,破解阅读困境。

比如,在学习《一棵小桃树》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一周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其观察学校里一草一木的颜色、生长状态等,在上课的前一天让学生利用这些植物描述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尽可能多地用到写作中,提高文章的质量。而教师则需要在上课之前完成对作文的批改,在每一个学生的本子上留下针对性的评语。待到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点评,把写作的整体情况反映给学生,说出存在的不足,由此展开对《一棵小桃树》的授课,让学生带着“求教”的心态,向作者学习,学习“该如何用植物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为什么作者的文章能让人在读完以后回味无穷?”通过这样的做法,学生的学习目的会更强,对作者的情感表达也能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高效地完成文章思想感情解读的有关题目。

3.寓教于乐,构建写作、阅读的桥梁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加之正处于青春期,不愿意遵规守矩,玩乐的心思极重。所以语文教师若是想做好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教学,且保证教学质量,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钻研阅读和写作的主动性。

以古诗鉴赏为例,在教学《游山西村》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并为自己的小组取好名字、口号,要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之内,利用手边能用的工具完成对《游山西村》的创作,即让学生将古诗中描述的画面以立体画报或图纸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创作的截止日期,规定学生在截止日期之前将包含了小组名字、口号、成员的作品,有序地张贴在班级后墙上,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作文的形式,对古诗和创作成品进行描述,保证语言惯性、前后有逻辑、语句优美性。在学生完成所有任务以后,教师需要和其他授课教师一起,对作品进行点评、分别打分,评选出创作最优的作品,为学生颁发奖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需要留出二十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都推选一名代表,在自己的作品旁朗讀写作的内容,教师对其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由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在创作的时候,积极性会非常高,而且学生为了能够取得最优成绩,会全力以赴,不仅会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书对古诗内容进行分析,还会充分调动脑海中的知识储存,完成古诗赏析、作品介绍的创作。由此教师就能够利用这种能够被学生广泛接受的方式,实现对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学生也能够在无形中完成对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加深对这两部分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学习质量。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期,是语文学习素养提高的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写作和阅读当成促进彼此学习的有力工具,以写作促阅读,以阅读促写作,同时教师也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考虑的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写作和阅读间的桥梁,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春英《浅析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如何有效结合》,《格言(校园版)》2021年第27期。

[2] 朱强《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新课程》2021年第33期。

[3] 谢宽军《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25期。

[4] 卢叶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学苑教育》2021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古诗初中语文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拟古诗”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