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如何对微课进行有效应用

2021-01-08 04:28邢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混合微课初中语文

邢娟

摘 要:混合教学是信息时代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之一,可整合传统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开辟更加广阔的师生交互空间,对于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综合思维大有裨益。基于对混合教学的理解,文章以微课为研究焦点,简要分析微课在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重点结合混合教学特征及基本步骤从微课资源筹划、微课运用两个层面探究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混合教学 微课 运用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34

混合教学以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师生立体交互及课堂动态生成为核心,强调将课堂教学效果延伸至课下,从而实现课内外、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促成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微课作为一种内容精炼、主题鲜明且新颖有趣的教学媒介,在初中混合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需结合具体内容筹划微课资源并找准微课的切入时机,以此体高微课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

初中语文混合教学要求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师生有交互、学生有提升。微课内容包罗万象,如教学课堂实录、教学课件、练习测试、学生反馈等,丰富的资源为开展初中语文混合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可以保证课堂知识容量、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与此同时,微课内容精炼,通常包含一至两个知识点,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来说,微课在混合教学中的应用可帮助学生瞬间抓住学习重点,明确学习任务,并在微课的启发下主动汲取知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因意义重大。除此之外,微课资源组成具有“情景化”的特点,多种微课资源围绕同一主题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再加上可容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与趣味性,教师在混合教学中运用“微课资源包”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联想与想象、运用语言知识表达情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语言知识、文化理解力的综合提升,并且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立体交互。

二、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微课资源的筹划策略

选择贴近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契合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及学习需求的微课资源是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需要根据微课使用场景、本节课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精心筹划微课资源。其一,借助网络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名师授课、知识点解读、典型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微课资源,以此改善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及线下教学优势;其二,将自身经历、对事物的看法等录制成微课,在混合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观念;其三,与学生共同制作微课,如在《感受自然》写作教学中,将学生对自然的观点、接触自然的经历等转化为微课视频并在教学中播放,激发课堂上的群体智慧效应,实现不同创意思维的碰撞,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写作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再如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微课视频,在复习课上予以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促进其不断完善自我。

三、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

微课服务于初中语文混合教学,教师在对微课资源进行整合与分类管理后,需要结合混合教学的特点与实施步骤找准微课的有效应用时机。

(一)导学式微课——强化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以课前预习为起始,倡导将理论知识的讲授环节置于学生自主预习阶段,从而节约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探索机会。为此,教师可在课前预习阶段应用包含预习任务、知识点解读、在线测试的“微课资源包”。

以《社戏》课文教学为例,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及本节课教学目标设置了三大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脉络,根据课文线索划分结构;

2.找出课文描写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趣事说说理由;

3.课文内为何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三大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了解课文内容,可提前为学生清扫知识障碍。除任务清单外,“微课资源包”内还包括“预习须知”课件,涉及“作者简介”“知识重点(字音词义、文章结构)”两大板块,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为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总结学生共性问题并引导学生初步讨论,笔者投放了“自主检测”微课,包括针对作者信息及课文创作背景的填空题、供学生自由探讨的讨论题,如“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在开头介绍平桥村的情况”“小伙伴们为什么想去看戏”等。笔者结合学生反馈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如难以深入理解六一公公送豆情节的作用、不能联系生活理解“那夜似的好豆”等语言细节,以问题为依据设计教学方案,将问题逐个击破,既保证了学生预习效果,又提升了教学的精准性。

(二)探究式微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为认知活动,需要经历新旧认知的冲突、知识自主建构及认知结构调整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并在头脑中构建起新的知识认知结构。在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探究式微课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认知活动,从而促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显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以《藤野先生》课文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堂授课阶段播放了此前学习过的《背影》微课视频,着重讲解了明暗线交织的写作手法。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已经初步掌握了《藤野先生》的行文脉络及文章结构,但在提炼藤野先生事件时忽视了体现“爱国情怀”这一暗线的事件,表明学生并未意识到本篇课文同样采用了明暗线交织的写作手法。基于该共性问题,笔者选择以《背影》微课导入,为学生后续的语言品味、体悟作者思想情感做好铺垫。当学生对笔者出示《背影》微课的意图产生强烈好奇后,笔者顺势进入本篇课文教学,呈现由课前预习阶段学生自主总结出的“事件”微课,请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剔除事件中的细枝末节或补充新事件,最终将其归并到14件事中,由此促成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将14件事归类到“写藤野先生其人”“写作者对藤野先生情感”“未提及藤野先生的事”中,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一、第二类事件的作用,但在分析第三类事件时遇到了问题,笔者出示关于鲁迅求学经历的微课,使学生了解鲁迅求医及弃医从文均是为了救中国与水火之中。至此,第三类事件的作用逐渐明朗,“爱国”这条暗线也“浮出水面”,学生回忆课堂导入阶段的微课,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任务型微课——补充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课后巩固是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任务型微课布置小课题研究任务,鼓励学生表达对课堂内容的新理解与新看法,将语文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如在讲解《苏州园林》课文后,笔者向学生发送了涵盖课文结构、修辞手法、写作思路、课文内涵、语言特色在内的微课视频,学生自主观看巩固课堂知识,并结合微课内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色。知识巩固结束后,在微课视频的结尾呈现研究任务:回忆自己去过的园林,或利用周末时间自选园林进行参观,结合自身体验、感受及审美观念,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根据说明文文体特点写一篇介绍园林的小短文,注意突出园林特点及“气韵”。微课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知识支撑,真实的体验及感受可保证学生写作内容丰富、避免雷同,且能够实现读写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与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大有裨益。

初中语文混合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能够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立体交互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为此,教师需要根据混合教学特点、学生学习需求精心筹划微课资源,在课前运用导学式微课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在课中应用探究式微课发散学生思维;在课后利用任务型微课促成的学生探究实践,以此提升初中语文混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薛雅英《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探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65期。

[2] 郭会英《浅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20年第32期。

(本文系河北省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重点专项课题“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CJY202046)

猜你喜欢
混合微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混合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油水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