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到学习,实现课堂的三个转变

2021-01-08 04:28韦亚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量规对联目标

韦亚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3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指出,“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了知识或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基于此,“素养目标不是靠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思考,课堂教学究竟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开花结果?当前的课时教案“套路”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过程中包括如何导入、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讲授新课、设计什么练习等,其弊端在于教师在写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什么、他们要做什么。为了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课堂就要转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转教学任务为学习任务,转知识点的深化为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站位单元,单篇落实”,转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

传统的教学三维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实施时,往往把它们割裂成三条目标,最终落实的还是不能解决生活情境中实际问题的“孤独的双基”。教材虽是单元结构形式,但是教学时并无“单元”整体意识,逐篇教完即可。以八下第六单元《北冥有鱼》为例,在“以教定学”的理念驱使下,按照惯常的单篇教学,我拟定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理解并讨论鲲鹏的形象及艺术魅力。3.体味庄子善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思考、评判、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古今诗文,认识了解鲲鹏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

如果从“教什么”这个角度去衡量,这样的教学目标并没有问题。但是,教师往往困惑的是:“我都教多少遍了,为什么他们还不会?”教学实践表明,问题出在我们的教学目标立场是教师自己,而不是学生。“教不会”,不是因为他们“学不会”,而是教师是否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他们需要“学会什么”“怎么学会”。所以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要基于核心素养,转变为学习目标。

如何让学习目标不只是“目标”,而转化成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呢?新教材更希望教师能“站位单元,单篇落实”,以“教读课文”为例,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从而学一篇文懂一类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材则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两方面进行编排:从人文角度来看,通过阅读传统名家名篇,感受古人的哲思和情怀;从素养角度来看,包括文言语感培养、文言词语和句式积累、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从古代哲人身上汲取精神滋养等。《北冥有鱼》是教读课文,以此为样例,引导学生从单元学习要求的高度,学得知识、获取方法、提高素养。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在单元视域下,重新拟写学习目标,融合三维目标为一个整体,目标设定更具体可行。如下: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准确诵读全篇,并能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背诵。2.能结合相关资料和类文进行群文比读,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写出两到三条古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可贵之处。3.查阅整理相关资料,以“自由的生命与浪漫的语言”为主题,制作一份学习小报。

二、“小组合作,制定量规”,转教学任务为学习任务

传统的“高管控、高结构、小步骤”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驾驭课堂的目的主要是站在“教授”的角度,以便学生据此再作探索运用。如此“保姆式”的教学有其短期的效益,但是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它可以帮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但是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习目标,拟写的是学习任务,而不是教学任务,学生会更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还是以《北冥有鱼》为例,基于上面的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单如下:

1.熟读成诵,小组内互查,根据量规,以5分制的方式打分。

2.口译全文,组内共同探讨重难点,各人在笔记本分类整理字、词、句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疑点。

3.查阅七上历史教材中庄子的相关介绍及所处年代的背景;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共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李白的《上李邕》和庄周梦蝶、鼓盆而歌、曳尾涂中三则庄子寓言。

4.以“可贵的精神自由”为题,结合所阅读的材料,每人写出三条“精神自由”的内涵以及对你的思想启迪。(分层要求)

5.搜集庄子的经典寓言故事和李白充满浪漫主义想象的诗歌,小组汇集整理并制作成手抄小报,各组交换评价,按量规以5分制打分。

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又将如何去完成呢?第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五个学习任务都需要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转换成了学习任务,意味着课堂结构的调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要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产生式学习”。

第二,制定合理的量规,教师以量规来指导“学”、衡量“教”,学生以“量规”来衡量“学”,达成教学评一致的效果。那么如何制定评价量规呢?比如,以学习任务5为例,可以师生共同讨论,每个小组先各自讨论出5条评价标准,然后组际交流、师生交流,根据学习目标和小报制作的基本要求,全班讨论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标准和量规。

学习任务制定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让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并通过制定合适的量规来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促进教师“教”的改进,学生“学”的深入。

三、“引流生活,实战演习”,转知识点的深化为迁移运用

连续四年,南京市中考都在考查“对联”,从初三复习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专题”。以2020-2021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中有关对联的考查题为例:

【2020年】

学校预备举办“创意美食节”活动。你和米豆、小轩同学参与了完成下面几项任务。

3.操场上搭设了“美食街”,街口大门上要挂一副对联,学校特此征集。米豆拟的上联是“创意烹出新味道”,小对了几个下联,你选择的是(     )。(3分)

A.美食品味好生活 B.美食唤来好生活

C.美食生活真美好 D.美食生活重常规

【2021年】

太爷爷的百岁寿辰将至,家人要为他举办寿宴。你结合太爷爷的“小档案”,完成了几件事。

4.爸爸、妈妈布置宴会厅,你去帮忙。

(1)宴会厅要挂一副寿联。爸爸拟了上联,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四世同堂,福如东海长流水

下联:

对照2018年、2019年对联知识本身的考查,2020年隐去了对知识识记层面的考查,而是要考生运用知识来分辨对联的优劣;2021年则是一个跨越,就是直接根据自己掌握的对联常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寿宴堂拟写一副对联。

重视知识能力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灵活使用,是纸笔测试中题型变化的趋势。教师如果继续按传统的复习课去搞“专题训练”,既不能引导学生考出满意的成绩,也一定不能形成核心素养。积累运用部分一些知识与能力点的复习,不如改“刷题讲题训练”为“实战操作演习”,这样能帮助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的生活情境,再陌生的新题,也是“旧时相识”。

针对“对联”这个专题,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即时取材,设计成综合性学习活动。将专题训练改成“实战演习”,用最鲜活最真实的生活作为“演习场”,在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回顾、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从教学走向学习,在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从理念上改变,并审视自己的课堂,改变以“教”为主线的传统模式,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备课时想好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好学习任务及跟进评价的方法及量规,把传授知识作为起点,以“每日生活”为知识的演练场,不断提高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期课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課题编号:2019JK13-ZB07)

猜你喜欢
量规对联目标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
浅谈评价量规在音乐翻转课堂中的作用
量规检定和使用过程中相关问题探讨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