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1-01-08 04:28马敏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教育

马敏敏

摘 要:本文以小学劳动教育为例,明确了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实践内涵,与此同时对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新时代下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以此加强相关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提高小学劳动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 实践路径 学科整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56

劳动创造了世界文明。无论是伟大的万里长城,还是神秘的金字塔,无论是天上的人造卫星,还是水底的深海潜艇……人类文明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尤其是在新《课标》中,更加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但在实际生活中,相关工作者对劳动教育还不够重视。教育教学中也存在认知上的偏颇,导致劳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本文将和大家共同探究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共勉。

一、劳动教育实践内涵分析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已提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明确的实施要求。可见,中小学劳动教育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更要顺应时代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带领学生重新认知劳动课。而劳动教育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的重要手段。劳动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充分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从多个角度去体会劳动的光荣与美好。

二、新时代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现状

(一)对劳动教育兴趣不足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和学生产生共情。在劳动教育中,个别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也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这会使学生对劳动教育并不感兴趣,劳动的热情不高,不能全力以赴地参与劳动,不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劳动教育的效果不佳。儿童和劳动之间的紧密关系被割裂了,造成了二者的不对等。儿童在劳动中按部就班,教条化地完成设置好的任务,阻碍儿童天性的发展。

(二)对学生劳动评价不足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不能进行全面评价。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评价制度缺乏完善

教师没有按照已规定的制度对学生劳动进行评价,随意性太强,前后不一致。未同学生说明评价规则,所以学生对于什么样是好的劳动表现,劳动中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等问题都不甚了解。导致学生发展能力的方向不够明确。

2.评价延时

劳动时适时评价是最有成效的,感受也是最深的,指导作用也是最强的。教师应全程参与。若教师总是在活动后进行评价,学生对劳动过程已经印象不深,可以说错失了劳动教育良机。此外,评价时要关注知识技能,情感发展与价值观等多个角度。

3.评价只注重当前表现

评价时没有长远考量,只注重目前劳动中的表现,而对其后续价值观没有前瞻。这种评价不利于终身学习。

(三)劳动课自主性欠缺

小学劳动教育形式还不灵活,不够丰富。在劳动中,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导致所有学生的劳动模式雷同,不能让学生自主实践,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劳动课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创造时间,导致活动低效。要在劳动中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其必经之路就是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在劳动中学生的自主性有限,学生在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为了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让学生在劳动中发挥主人翁精神,才能使学生在劳动中大展身手。

三、新时代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路径

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教育学生,但小学阶段,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前线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是指导员,为了使劳动教育目标明确,实施过程顺畅,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根据学情进行备课,科学有效地利用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因此,教师绝不能片面分析问题,也不能没有远见。要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形成教育合力,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利用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劳动教育服务,并使各学科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自主感受劳动创造美的能力,自主热爱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劳动素养。

(一)基于劳动教育实践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

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基于劳动教育实践这个点,以点引面,研究现代教育的理念,探究劳动教育内在的规律,开展劳动教学实践,并对学生渗透勞动教育。教师需要适时引入劳动教育内容使教学有序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让学生听一曲动人的歌,或是真诚夸奖一下同学。使学生为进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使劳动教育在一个宽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自然事半功倍。因此,在劳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极为重要。

(二)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成就感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集参与者引导者于一身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适时加以指导,并点评总结,不能喧宾夺主。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适时引领学生在劳动中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敢于创新,总结教训,不惧失败。在劳动课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进而感受劳动的乐趣。由此,积累生活技能,促进智力发展。

(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

在劳动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备课,从网上找到关于劳动的故事,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放映热爱劳动的小故事,增强劳动课堂的趣味性。用故事吸引儿童,利用故事来帮助孩子认识社会,学习知识。儿童天真烂漫,很快就会融入故事情节,跟着故事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在演绎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学会知识。例如,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品质的劳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利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短篇《青虫小队》,教师在学生观看动画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看过之后,讲一下自己的感受。在行动的过程中,青虫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们是怎么合作的?你喜欢青虫团队么,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带着这些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认真观看,并且对动画片产生感悟。现代化信息设备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观看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把感悟到的内容在全班分享,尽情表达劳动的乐趣和收获。上网查阅有效填充了知识的空白,再加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放映这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他们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从而提高劳动教育教学的收获。

此外,教师也可以先用多媒体放映一个动画片的开头部分,让学生续编劳动故事。根据同学们自己的想法进行二次创作。由于每个同学的触发点不同,所以创作出的内容各有千秋。这种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性,使他们更加喜欢劳动教育课堂,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促进多学科有效整合

开设劳动校本课程之前,要先了解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确立共同的教育目标。调研学生现阶段学情,编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校本课程,让二者相得益彰。小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强,但喜欢手工实践、手工操作项目,所以,可在校本课程中加入一些制作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需要出发去创造作品,不断创新。比如在生活中看到水车发电,让学生说说劳动人民智慧,从而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然后产生自己动手制作水车的兴趣。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让学生把制作出的作品向全班展示。还可以鼓励学生把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劳动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总之,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是卓有成效的,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是不可割裂的,只有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互相整合,才能培养出“五育”新人。因此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还应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2] 谷贤林《美国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人民教育》2018年第21期。

[3] 章振乐《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第5期。

[4] 江潮《当代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5] 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青年学报》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