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评《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1-09 03:16金胜勇陈威莉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6期
关键词:书评

金胜勇 陈威莉

摘要:根据当前系统性理论成果不足的实际,《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构建起了包括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评价理论在内的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系统理论体系,是一部内容完备、论证严密、方法适用、结论可信、创新彰显的高水平专著。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体系构建;书评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105

受20世纪后半叶空间社会学发展的影响而于近年诞生的图书馆空间服务,是一次深刻影响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模式的范式转向[1],尽管当前备受业界关注,研究和实践成果不断涌现,但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从而导致许多基础性认知问题,诸如“图书馆空间服务是什么”“空间服务与其他服务的关系”“如何实践空间服务”“怎样评价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质量和能力”[2]等等,目前都尚无定论,制约了空间服务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系统的理论成果进行说明。

基于此,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刘志国教授申报并获批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其结题成果《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以下简称《构建研究》)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于2021年7月出版,可谓正当其时。刘志国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空间服务方面著述颇丰,先后获聘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加之其长期基层图书馆工作经历所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深厚基础,所著《构建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图书馆空间服务问题的探讨深入、系统,阅后有茅塞顿开之感。

1 系統梳理过往,清晰发展脉络

任何学术研究都要基于现实和历史[3]。基于现实,学术研究要有问题意识,所研究的主题是现实存在、确需解决的认识问题,因此需要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从而明确研究不足、研究重点、研究思路甚至研究方法等。基于历史,要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以史为鉴,从历史脉络梳理中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将两者有机结合,才可以在了解事物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学界的研究进展,确定研究的焦点问题和核心内容,为成果的创新性奠定认识和实践基础。

《构建研究》很好地贯彻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第一章“绪论”中,用了大量篇幅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既应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相关主题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研究热点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研究趋势;也应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理论体系各部分内容相关学者们的观点进行梳理,掌握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问题,明确了研究框架。在第二章“图书馆空间服务历史演进”中,系统梳理了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各个时期国内外图书馆空间建设及服务的演进过程和主要特征,从而明确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构成要素、实践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历史发展过程与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构建研究》前两章内容以纵横交错的结构呈现了完整的学术肌理,以述评结合的方式融入了深入的分析、思考与阐释,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了图书馆空间服务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动态,为读者建构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研究的知识图景;通过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的科学展望,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空间与研究视野,有利于读者探索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新领域与新范式。因此,阅读这部分内容,使得读者既能叩问“历史的回音”,亦能倾听“现实的交响”。

2 认知基础深厚,逻辑演绎科学

研究任何事物,都要基于恰当的理论基础和视角。图书馆空间服务是基于空间维度对图书馆服务的再认知,是新的研究和实践范式[4]。“空间”既是认知维度,也是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基于空间视角认知图书馆,是因为图书馆在物理构型上是一个公认的社会空间,图书馆空间具有社会空间的各种要素,并“生产社会关系,也被社会关系所生产”[5]。但单纯基于空间理论认知图书馆,还不足以确定图书馆空间的逻辑边界,因为空间类型众多,单就第三空间而言,就包括了市民广场、影剧院、博物馆、咖啡厅等众多类型,因此空间理论甚至第三空间理论只确定了图书馆空间的一般属性[6],需要根据图书馆独特的空间形态和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确立其特殊属性[7],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服务”的认知继而认知图书馆空间服务。

《构建研究》为构建具有统一认知框架的理论体系,在第三章“理论基础研究”部分所涉及的图书馆空间逻辑边界认知问题上,一方面以空间、场所、第三空间为理论基础,解决图书馆空间一般属性的认识问题并将其定义为“第三空间”;另为认知图书馆空间的特殊属性,根据图书馆学的核心概念是“知识”并向来被视为知识空间和知识服务组织的实际[8],引入知识情境理论作为认知图书馆空间特殊属性的基础,通过两者的交叉确定图书馆“空间”的逻辑边界为“第三知识场所”,无疑是科学合理的。为认知图书馆空间的“服务”问题,引入知识学的相关理论,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类理论、信息价值链理论、知识建构理论作为认知图书馆“服务”的理论基础,并引入循证信息服务理论作为方法学基础,从而界定图书馆“服务”为“馆员应用循证信息服务的方法,为用户与适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相连接从而构建认知的行为”。通过两个维度的交叉耦合最终定义图书馆空间服务为“第三知识建构场服务”,是十分巧妙、合乎逻辑并符合现实的阐述。

《构建研究》基于逻辑和现实,从“空间”和“服务”两个维度确定认知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理论基础,相关理论的选择和确定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理论基础的多元、深厚和逻辑演绎的科学、严谨,既为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内容的确定、分析和阐述提供了统一框架,从而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系统性和研究结论的可信性。

3 内容环环相扣,理论体系完备

社会科学关于理论体系研究的结构范式,认为其一般包括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评价理论等部分[9]。《构建研究》在著作结构的设计上,遵循了理论体系研究的一般范式,在第一章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第二章发展历史梳理分析和第三章“理论基础”研究所获得结论的基础上,第四章具体阐述了图书馆空间服务基础理论的相关问题,包括阐明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概念,辨析了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关系,确定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体系架构,探讨了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形态,明确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资源基础,阐明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作用机理以及特征和价值,从而全面阐释了图书馆空间服务“是什么”的问题。继而,著作第五章阐述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应用理论。基于“第三知识建构场服务”的认知框架,界定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构成要素包括物理空间、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应用技术、空间文化、服务活动和空间管理等,总结了国内外的实践进展,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是关于如何实践的具体阐述。为了评价图书馆空间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从而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進和提高,著作第七章阐述了图书馆空间服务质量评估理论,在总结国内外图书馆空间服务质量评估的现状与启发价值,确定图书馆空间服务质量评估的目标与原则、核心与标准等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空间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阐明了其价值,从而与前述内容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验证并修正前述研究发现,第七章选取国内外图书馆空间服务价值认知、要素构成与优化以及具体服务项目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验证了前述研究所提出观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最后,著作第八章客观总结了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创新之处以及主要局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基于以上框架结构,著作内容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合理,形成了“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以及“怎样评价”的理论体系,既阐明了认知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也为工作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不同需求的读者通过阅读该著作,都可以从中获得针对性的有益启示。

4 方法合理适用,结论令人信服

研究方法作为在学术研究中发现新观点、新理论或者新事物的工具和手段,是助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决定科学知识生产成效的核心要素,科学适用方法的选择因此决定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10]。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吸收、应用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促进自身发展的学科,所以其研究方法应兼顾理论借鉴、分析与实证探究[11]。

为实现研究目标,《构建研究》主要应用了研究整合法、跨学科研究方法、理论演绎法、专家咨询法、案例分析法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方法的丰富性和科学性,一方面保证了该著作所获资料的精确而可靠、客观而规范,所得结论具有较强说服力与可信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本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学术新人提供较好的学习素材和借鉴之道。阅读本书,不仅可了解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还可学习到实用的研究方法。

5 创新价值彰显,研究实践引路

相较于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研究》在多个方面具有创新性。首先,在研究内容创新方面,该著作在全面回顾总结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系统梳理分析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在学界首次提出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本质为“第三知识建构场服务”的观点;探讨确定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众多基础性认知问题;根据当前图书馆空间服务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开发了图书馆空间服务质量的评价工具,从而构建起了从认知基础到基础认知再到应用认知以及评价认知的系统理论体系,可以弥补当前图书馆空间服务认知系统性理论成果缺失的不足,为科学认知和实践图书馆空间服务提供指导。

其次,在研究视角创新方面。该研究在始终遵循“空间”逻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空间的“知识”特征,引入知识情境理论作为弥补理论和研究视角认识图书馆空间,从而合理界定了图书馆空间的逻辑边界。同时,引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类理论、信息价值链理论、知识建构理论和循证信息服务理论作为认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基础,在辨析它们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界定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基于以上理论基础,该研究最终界定图书馆空间服务为“第三知识建构场服务”,是对图书馆空间服务更为恰当的阐释,是对已有认知成果的深化和发展。

再次,在研究发现创新方面。该研究以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为基础,基于更为适用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获得了“空间是认识图书馆服务发展变迁的重要维度”“知识是图书馆空间服务问题的核心要素”“空间服务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解构与重构”“空间服务实践是相关要素的优化与整合”等研究结论,为理解和实践图书馆空间服务提供认知基础,有助于业界人员在研究和实践中明确方向和重点,从而推动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深入发展。

6 尚存不足,但瑕不掩瑜,未来发展可期

通过深入阅读该著作,也发现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图书馆类型的多样性、各馆实际情况的巨大差异性,该研究对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现状的总结分析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馆的馆情,所提出的对策建议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图书馆个体,各馆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性应用。其次,该研究所构建的图书馆空间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的选取、调查对象和调查样本数量的确定等方面,也还有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尽管存在些许不足,但瑕不掩瑜。在业界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存在大量认知困惑的背景下,《构建研究》应运而生,通过如此高端站位、立意和严谨操作范式的研究过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普及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理念和知识,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大有裨益。这部专著中运用的基本范式与尝试和获得的初步成果以及积累的大量材料,形成了巨大的专业性学术发展的张力,将为业界人员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构建研究》的影响下,学界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的高质量成果还会不断涌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因此也会不断地走向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平,邹金汇.后知识服务时代的图书馆转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 45(1):4-17.

[2]卢全,胡永强,王宇.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8):18-23.

[3]白君礼.图书馆学研究中问题意识摭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5):115-125.

[4]刘志国,陈威莉,赵莹,等.第三知识建构场服务——基于理论基础演绎的图书馆空间服务认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1):38-45.

[5]闫小斌.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图书馆服务再造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4(12):5-7,11.

[6]刘蕾,陈威莉,刘志国.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理论基础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2):43-48,60.

[7]段小虎,张梅,熊伟.重构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体系[J].图书与情报,2013(5):35-38.

[8]王子舟.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与核心概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7-11.

[9]刘国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结构范式和逻辑结构的基本特征[J].宁夏社会科学,2010(2):123-126.

[10]耿志杰,曹涧川,林珊,等.论研究方法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J].图书馆论坛,2021(6):1-12.

[11]李洋,温亮明,郭蕾,等.高校图书馆服务标准研究的创新之作——评《高校图书馆服务标准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20(5):32-35.

作者简介:金胜勇(1971 ),男,博士,河北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公共文化服务。

陈威莉(1976 ),女,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

(收稿日期:2021-09-15 责任编辑:张长安)

猜你喜欢
书评
Book review: My Hero Is You 书评:《你就是我的英雄》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书评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微书评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思考
书评应有责任内涵和见地
钱钟书语录
《严复书评》简介
《纽约时报书评》一百年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