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1-01-11 08:45吴军中
建筑 2020年24期
关键词:盐城建筑业建筑

文 / 吴军中

盐城是传统的建筑大市,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9%左右,建筑业一直是富民支柱产业之一,在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方向有所调整、新冠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加之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盐城建筑业在全省的位次有所下滑,与省内建筑业发达地区特别是南通、扬州等地的差距逐渐拉大。当前,江苏省委省政府“两聚一高”决策部署和盐城市委市政府“富民兴市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蔚然成风,盐城建筑业发展正逢历史机遇、大有可为,因此认真分析当前建筑业的发展形势,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是确保盐城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盐城建筑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盐城建筑业坚持“三市”发展导向和“两海两绿”路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建筑业发展目标、思路和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克服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加快转型升级,加大集约型市场开拓力度,切实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为“三新两突破”。

一是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近年来,作为盐城的传统支柱产业,建筑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推进富民增收、增加财税收入、带动关联产业、改变城乡面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三五”以来,盐城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92 亿元,预计“十三五”末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将超万亿元。其中,2019 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52 亿元,出市施工产值1308.44 亿元,同比均增长了9.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80 亿元,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8%以上,年均吸纳农村劳动力40 多万人次,发展规模和经济运行质量多年位居苏北第一。今年以来,全市建筑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各项经济指标回升向好,1~8 月份,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89.73 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年度目标任务52.01%,建筑业发展逆势而上、态势良好。

图1 2016 年~2019 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情况及同比增长图

二是外埠市场实现新拓展。盐城建筑业发展“大头在外”,经过多年开拓,建立了以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东北三省为重点的集约型市场布局,施工队伍分布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万人以上规模市场6个、千人以上规模市场50 多个。北京市场已发展成为盐城外出施工主阵地;长三角市场继续保持领军地位,队伍规模近20 万人;东北、山东等传统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一带一路”沿线以及中西部市场开拓成效明显。2020 年1~8 月份,全市完成出市施工产值805.48 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建筑业总产值62.45%,共有30 个外省和省内市外建筑市场产值超10 亿元,为建筑业经济总量加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2 2019 年盐城市建筑业外埠规模市场分布情况

三是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按照建立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思路,通过资质升级、合作经营、股权重组等方式,盐城市培育了一批技术优势明显、机械装备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初步改善了以房建为主的单一市场格局。引导企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承接BT、BOT、PPP 项目,实现企业发展新跨越。江苏金贸、中港建设等一批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建材、电力、航道、交通等领域;江苏晟功、江苏中柢等一批企业涉足与行业关联度较高的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实现了产业链的前伸后延和横向拓展,目前全市建筑业多元经营占比达30%以上,形成建筑业新的增长点。

图3 2016 年~2019 年全市建筑业产业集中度示意图

四是转型升级实现突破。2020 年8 月底,盐城共有建筑企业5353 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1846 家,专业承包企业2586 家,施工劳务企业921 家,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3 家(苏北第一)、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85 家,专业承包一级资质149 家,逐步形成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企业为依托、劳务企业为配套的比例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今年1~8月份,全市三家特级资质企业共完成产值153.26 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11.89%;一级资质共完成产值613.69 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47.58%。建筑业贡献份额持续增长,“十三五”以来,在全市星级企业评定中,有8 家建筑企业获评5 星企业,22 家获评4 星企业,22 家获评3 星企业。

图4 2016 年~2019 年全市建筑业产值超十亿元规模企业数量情况

五是工程创优实现突破。盐城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总体水平显著提升,精品工程不断涌现。“十三五”以来,累计获评“鲁班奖”、国家级优质工程奖10 项,“扬子杯”、省级优质工程奖66 项,省标准化星级工地224项,“盐阜建筑铁军”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近年来,盐城建筑企业先后参与承建了北京大兴机场、北京城市行政副中心、北京世园会系列工程、北京环球影视城、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公寓、冬奥高山滑雪场、冬奥跳台滑雪场、亚投行总部永久办公场所、中国联通华北(廊坊)基地、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外出施工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图5 2016 年~2019 年获鲁班奖、国家和省优奖数量情况(单位: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盐城建筑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与省内建筑业发达地区特别是通、扬等地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一)总量规模不大。上世纪90 年代盐城筑业总量一度位居全省前三,而2019 年盐城建筑业产值仅有2252亿元,位于全省第六,在全省排名下滑,与之前相比,总量增长速度缓慢。

(二)产业结构单一。盐城建筑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在轨道交通、园林、路桥、公共建筑装饰等高附加值领域涉猎较少,以土建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未能得到根本改变,专业施工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5.2%,产业集中度不高。

(三)企业实力不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人才缺乏、科技水平不高;企业资本经营能力不足,资金实力普遍不强,融资渠道偏窄,资金链较为脆弱,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占得优势。缺乏规划、设计、监理、测绘等技术服务咨询类企业高资质企业,不能形成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

(四)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2019 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比例为19%,成品住房率不高,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地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不均衡,建筑企业BIM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装配式施工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装配式建筑施工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五)地区间建筑业发展不平衡。多年来,市内建筑业“三强县”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个别市县建筑业与经济发展位次不相称,推进力度不大。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推进举措

2020 年是“十三五”最后一年,也是盐城建筑业加快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纵观当前形势,盐城建筑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今后一段时期,笔者认为盐城建筑业应秉持的发展思路为: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外向开拓、科技创新、资本驱动”四大战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壮大行业发展规模,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切实巩固提升建筑业富民支柱产业地位。

(一)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培优做特壮大发展规模。加紧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业,推进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是做大做强,加快培植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强化政策支持、业务指导,支持鼓励企业资质升级和增项,支持大型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收购,鼓励市内国投、城投、交投等国有平台成立建筑公司,参与工程建设,发挥自身资本优势,尽快做大做强。二是做专做精,加快建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向国家重点投资和利润较高领域拓展业务,鼓励企业向“高精尖”方面发展,积极涉足“新专特”领域。同时,引导建筑企业树立“跳出建筑做建筑”的理念,进入房地产、新型建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经营格局。三是做优做活,深化建筑企业新一轮改革。深化建筑业企业内部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革,建立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股权流转机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实施外向开拓战略,优化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坚定不移在“走出去”中谋发展,制定出新的市场开拓战略,努力寻找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一是接轨上海市场,辐射长三角。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战果,着力建设规模化总承包市场,巩固提升长三角市场的领军地位。二是瞄准潜力市场,突破中西部。努力打造市场新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尽快培植一批对盐城建筑业发展起带动作用、有规模效益、能抗御风险的“后备”市场和“潜力”市场。三是紧盯热点市场,做大京津冀。不能仅仅满足于北京市场劳务,而是要组织精兵强将,选准市场切入点,先涉足、后立足,逐步打造新的发展亮点。四是巩固传统市场,实现新跨越。立足山东和东北三省等传统市场全覆盖,寻机向周边市场延伸,推进市场总量由恢复性增长向快速增长的转变,努力实现“二次腾飞”。

(三)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绿色引领提升发展水平。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建筑企业向技术门槛高的高科技领域、高附加值领域和高盈利领域发展。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自主化。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形成独有的技术优势和专业施工优势,推广绿色制造和绿色建材的生产、应用,推进BIM 技术广泛应用,引导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二是着力推进工程质量品牌化。激发建筑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创精品工程、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建筑品质提升。要鼓励企业通过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和水平。三是着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形成规模化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四)实施资本驱动战略,招大引强集聚发展实力。通过招大引强,推进成立联合体,以资本为纽带,加强技术合作、品牌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带动全市建筑业发展水平提升。一是鼓励市外大型企业落户盐城。吸引市外大型企业和国企、央企到盐城成立法人企业,对注册地迁入盐城的市外企业给予支持。二是加强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合作。支持企业与央企、市外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建设,让本地企业参与到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积累经验和业绩,推进本地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提升。三是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是建设市场发展的必然,要在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全面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同时,鼓励本地企业充分利用外来企业资本、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先进做法和理念,全面推进盐城工程总承包发展。

四、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加强指导服务。各级建筑管理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主动地为建筑企业排忧解难,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要帮助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提高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和推进银企合作机制,改善和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力推行工程履约支付“双担保”制度和施工过程结算,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企业资质升级指导,邀请行业内专家开展辅导和授课活动,创造条件晋升资质。加强驻外办事处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企业、联络沟通、协调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纠纷矛盾等作用。加大对优势建筑业企业的宣传推介,塑造盐城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江苏明华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盐城枫叶国际学校项目获评 “国家优质工程奖”

二是强化行业管理。完善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积极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改革,探索推行评定分离办法,建立健全内部程序控制和决策约束机制,实现招标投标活动过程的规范透明、结果的合法公正。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对企业实施差别化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秩序。着力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发挥“红黑榜”等联合惩戒措施,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和根治欠薪“四项制度”落实,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树立“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严管施工质量和安全,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和专项治理活动,杜绝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政策引领效应,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速度,把工作重点从偏重行业管理转向产业战略规划与行政监管服务并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文件,在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拓展省外境外市场等方面给予扶持。继续完善支持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结合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规划方案、目标任务、激励办法等,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创优、金融扶持等方面推出扎实的举措,同时以严实的作风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效,让建筑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盐城建筑业建筑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建筑的“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