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21-01-12 11:36杨丽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0期
关键词:发生率血糖糖尿病

杨丽丽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一般认为遗传、环境、年龄、种族及生活方式都是2型糖尿病的相关因素;该病起病隐匿、初始症状轻微,病情进展缓慢;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是该型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1]。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胰岛素作用效果差而造成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缺乏,但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并未完全丧失,因此临床可通过服用降糖药物进行血糖控制[2]。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较常用的两种降糖药物,本文对比分析了本院两组患者,在分别服用两种药物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择选82例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选患者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所选患者均经本院按照相关诊断标准及临床检测指标,确诊为2型糖尿病;根据患者在本院治疗期间使用的不同降糖药物,将所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和观察组(口服拜糖平治疗);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49∶33;平均年龄(55.50±5.35)岁。所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使用患者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签署了同意书。分组后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数据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影响相关指标数据的比较分析结果。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选用盐酸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口服0.25 g/次、2次/d,并根据患者血糖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最大用药剂量0.50 g/次[3]。

1.2.2 观察组患者使用口服拜糖平进行临床治疗

50 mg/次、3次/d,最大剂量100 mg/次;根据患者治疗期间血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药物剂量调整[4]。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指标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两项指标内容,指标数据根据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糖实际检测结果获得,并进行两组患者间指标数据的均值比较[5]。数据以各组患者的指标数据平均值±标准差表示(±s)。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两组患者使用相关药物治疗后,临床出现呕吐、恶心、头痛、低血糖的患者例数进行统计记录,计算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指标数据及比例关系,表示为(n,%)。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获得的相关指标数据,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组间数据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在接受相关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血糖水平指标较治疗前的下降幅度更大、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治疗前后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治疗前后对比[(±s),mmol/l]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P 治疗前 治疗后 P对照组 41 10.40±1.68 8.65±1.15 <0.05 8.95±0.75 8.78±0.35 <0.05观察组 41 10.35±1.95 6.05±0.85 <0.05 8.90±0.70 7.25±0.15 <0.05 P->0.05 <0.05 - >0.05 <0.05 -

2.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接受相关药物治疗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临床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出现头痛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88%(2/41);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呕吐2例、低血糖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3/4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拜糖平即阿卡波糖片,是临床较常用的一种降糖类药物,作为一种生物合成假性四糖,该药可有效抑制小肠壁细胞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肠道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减缓葡萄糖降解和吸收入血的速度,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使血糖值下降的效果;同时,该药不影响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能降低外周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临床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7]。

二甲双胍也是临床较常用的降糖药物,其可延缓患者肠道葡萄糖的摄取、提升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该药降糖作用持续时间可达8h,但患者用药后会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乏力、头痛等不良反应出现,对预后血糖控制效果不明显[8]。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均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降糖用药,相关临床研究认为,拜糖平相较二甲双胍降糖效果更加明显,且患者出现呕吐、恶心、头痛、低血糖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增多,其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本次研究的相关指标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服用拜糖平进行治疗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的指标有了更好的改善,P<0.05,指标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拜糖平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发生率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