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冰雪漫卷,我自开怀

2021-01-13 07:44豆豆是个小团子图虫创意视觉中国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冰雕沙拉哈尔滨

文 / 豆豆是个小团子 图 / 图虫创意 视觉中国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大雪弥野的模样,南方人是很难看得到的。但若身在哈尔滨,冰天雪地就会成为一种趣味盎然的日常。这里有着异彩纷呈的雪雕、冰雕比赛,连打雪仗都已经成了常态课程。如果你也心向往之,不妨于冬日披裘拥炉,到哈尔滨寻找一份属于你的冰雪奇缘。

屋外寒风吹彻,屋内温暖如春

如果要让外地人用一个字来形容哈尔滨这座城市,或许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冷”。的确,如果你咨询过当地人,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在哈尔滨,约莫半年都算得上是冬天。从十一月开始,到次年的三、四月,都能见到漫天飘雪的景象。这段时间里,浇过水的操场可以迅速变身为溜冰场,下了晚自习走回家,会发现睫毛上挂了霜。在最冷的腊月,即便你全副武装,用羽绒服、雪地靴、加绒手套等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还是会在强劲凛冽的寒风中感受到冬季特有的威力。

不过,这种寒冷却从来没有给在哈尔滨生活的人们带来任何困扰。毕竟相较于南方冬日的入骨湿冷,这种强悍的干冷,还是能忍耐的。而且,哈尔滨室内的暖气也在呼唤你,只要进入室内,你就完全不需要依赖外套了,任凭室外寒风吹彻,室内都温暖如春。这一点,真是羡煞无数南方城市的来客。

相熟的同学曾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在哈尔滨求学的经历。在她口中,哈尔滨的冬季如同一个天然冰箱,它在让人们感受到寒冷的同时,也被聪慧的人们用来冰冻各式食物。将罐装酸奶放在窗台上冷冻,待时机合适再收进来,便能在同一罐酸奶中尝到五层不同的口感。黑乎乎的冻梨看似毫无卖相,入口却别有风味。闲暇时去排队买上几根哈肉联的红肠,品尝熏烤后的烟熏味及果木香前调、滋润甘美的肥肉香中调与层次丰富的蒜味后调,在心满意足的咀嚼中,感受切切实实的幸福生活。离开哈尔滨之前,还要记得去买几罐秋林格瓦斯,品尝一下这款由俄式大列巴(黑面包)发酵酿制而成的红色饮料,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这款俄罗斯人民的“灵魂饮料”与“生命之水”。它还有着健胃消食的功效哦。

探寻城市文化,倾听历史回响

若你喜欢探寻城市文化,更不应该错过这里。近代,哈尔滨因中东铁路修筑和松花江航运开通而兴起,多国人士来此定居,文化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变得多元。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哈尔滨正是以不同建筑为载体,将曾经汇聚在此的各国风情记录下来。巴洛克风格建筑、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哥特式建筑等错落有致,矗立于哈尔滨的每个角落。你可以凝眸观察民居的外立面,也可以流连于大学校园之中,听每一处砖瓦立柱,沉默而有力地讲述哈尔滨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圣·索菲亚教堂,便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教堂。主体建筑采用红砖结构,给人们一种巍峨的视觉效果。巨大的洋葱头穹顶与周围四个大小不同的帐篷顶直耸云霄,高下错落,颇为特别。钟楼中有七座响铜制作的乐钟,音符彼此呼应,在敲钟人的演奏下发出抑扬顿挫的回响,随风传入家家户户。一群白鸽悠然地生活在教堂一侧,振翅飞起时,洁白羽翼以圣·索菲亚教堂为背景,在摄影爱好者们的特写镜头下,恍若自带圣光。

你还可以去看看抗洪纪念碑,看看穿城而过、奔腾不息的松花江,在每一个文化地标上留下你的足迹与思考。

于冰雪之中,体味慢生活

暮色四合,到了用晚餐的时候,不妨去逛一逛夜晚的中央大街。哈尔滨的生活节奏是缓慢的,你可以安心漫步在街道,细细体会周围的一切。足下的地砖看似平平无奇,却已度过百岁光阴。夜空中的繁星璀璨耀眼,也被街道两旁憨态可掬的冰雕与各式各样的餐馆抢去风头。你可以在马迭尔冷饮厅购上一根经典的马迭尔冰棍,边吃边聊;也可以在薛府一品酱骨家一口气品尝完东北特色菜——酱骨、大拉皮与锅包肉,感受亲切的“东北味儿”;若是对俄式西餐念念不忘,还可以顺路去久负盛名的道格斯西餐厅点上红菜汤、俄式罐焖牛肉等菜肴,让味蕾带着你神游千里。待用餐完毕走出门时,也许又会见到纷纷扬扬的飞雪,看着被白雪覆盖着的街道与屋顶,你会觉得自己恍然间已置身于真正的冰雪世界,天地一白,心境也随之安宁了。

冰雪漫卷,我自开怀。在寒风吹彻的冬日里,不妨收拾行囊,买一张去哈尔滨的车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江畔流水处,白鸽振翅间,感受从指缝中,也从历史深处吹来的风。

游览路线

Day1

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斯大林公园→松花江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是哈尔滨的一张“名片”。整条街弥漫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街上还有很多小吃和俄罗斯特色商品售卖。逛完中央大街,可以顺道去参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和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再到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堆堆雪人。冬天的松花江会结厚厚的冰,冰面上有滑雪圈、冰滑梯等雪地项目可供游玩。

哈尔滨旅行攻略

Day2

老道外→果戈里大街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历史老街区,这里有着国内现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群。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被西洋特色的外墙所包裹,里面却藏着中式传统四合院的布局,极具特色。游览完历史建筑,还可以去逛逛果戈里大街,在中国最美书店之一的果戈里书店点一杯咖啡,或者去秋林公司买大名鼎鼎的红肠和大列巴。路过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的红墙时,别忘了拍张美美的打卡照。

Day3

哈尔滨大剧院→太阳岛→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大剧院以北国冰雪风貌为设计灵感来源,起伏的建筑线条中富含自然的韵律感,仿佛连绵的雪山一般,格外亮眼。即便不看演出,也值得造访一番。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去游览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岛上有俄罗斯风情小镇、鹿苑等景点,冬季还会举办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不过要是想感受冰雪景观的魅力,一定要选在12月至次年2月期间来到这里,去远近闻名的冰雪大世界尽情游玩。

特色美食

哈尔滨这座城市,与俄罗斯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很多源自俄罗斯的饮食习惯,也来到这片黑土地上生根、交融,在影响当地人口味的同时,被烙上中国东北特有的印记。这里的美食主要分为俄式西餐和东北菜两类,两者并不是割裂的,很多菜肴甚至可以算是“中俄混血”。同时,由于这里气候寒冷,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热量,还形成了大口吃肉的饮食习惯,肉食爱好者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俄式西餐

大列巴、罐焖牛肉、罐焖羊肉、罐焖虾仁、红菜汤、软煎马哈鱼、马乃司大虾、烤奶汁桂鱼、杂拌、格瓦斯、酸黄瓜等等。

东北特色菜及小吃

锅包肉、溜肉段、地三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得莫利炖鱼、大拉皮、酱骨、烤冷面、红肠、冻梨、冻柿子、马迭尔冰棍、粘豆包、酸菜白肉火锅等等。

哈尔滨面面观

【哈尔滨•冰雕】

一到冬天,这座有典型俄罗斯情调的城市便开始筹备一年一度的冰灯游园会了。人们在冰封的松花江上切割下一块块巨大的冰,然后用吊车弄到岸上,再由卡车运至兆麟公园,接下来便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雕艺术家施展才华绝技的时候了。他们在园子里竖起了一道道晶莹剔透的冰墙,然后在各个角落雕出了狮子、老虎、雄鹰、孙悟空西天取经、天使、长城、荷花、宫殿等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冰雕作品。冰雕里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彩灯,一到夜晚,那些灯亮起来,那冰因此而变成了嫣红、橘黄、天蓝、浓翠、浅粉和深紫。来自各地的观光游客就纷纷涌向那里。

—— 迟子建《冰灯》

【哈尔滨•生活】

在城市里漫步,你会发现哈尔滨人很会生活,当你在一个休闲广场长椅上坐下来,凉爽的风轻拂着你的面颊,你会感到非常的惬意。不远处,一支自发的民间小乐队正在演奏一曲曲西洋乐曲,你很诧异,他们的演奏水平居然很高,很纯熟,也很热情,个个演奏得非常沉迷。是啊,这座城市的人们和其他城市还是有区别的,并不像北京人喜欢京剧,在街头拉京胡,也不像陕西人放开喉咙吼秦腔,而是热衷于由萨克斯,黑管,小号和中号组成的西洋乐队,一块儿演奏世界上的名曲——这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一个优美的传统。你同时还会发现,三三两两的人坐在那儿很绅士地倾听他们的演奏,并用脚或手轻轻打着拍子。

—— 阿成《充满活力的哈尔滨人》

【哈尔滨•美食】

老面包师戴着一双白手套,捧过第一个出炉的长面包往面案上一摔,嘭的一声,面包从中间断开了。老面包师对我说,瞅着没有,刚出炉的面包一摔就能断开,这就是烤得最好的一炉面包。

普通的哈尔滨人家吃这种大面包,喜欢买一点果酱和奶油抹上。还要像西餐馆那样,做一锅苏波(汤)。同时,最好切一碟红肠佐餐,酒自然选啤酒最好。所谓:列巴(面包),啤瓦(啤酒),力道斯(红肠),构成正宗的俄式餐。当然,再有色拉和酸黄瓜则更好。

哈尔滨人还很喜欢吃沙拉。沙拉很好的,而且也容易做,有沙拉酱就行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沙拉,如西红柿沙拉,甜菜苹果沙拉,小萝卜沙拉,紫红色洋白菜沙拉,黑李子干甜菜沙拉,水果甜瓜西瓜沙拉,蘑菇土豆沙拉,黑醋栗胡萝卜沙拉,芥末蔬菜沙拉等等。总之,吃西餐没有它就像没有月亮的夜晚,让人迷茫。

—— 阿成《哈尔滨人钟爱的面包、红肠》

【哈尔滨•风光】

爬上那座小山冈,举目看见更广大的雪野,更多的连绵起伏的山冈,休息的田野,封冻的长河。然后,一列火车,蜿蜒着穿过寂静大地,从远处而来,又向远处而去,使大地更加洁净与空阔,而道路辐辏,会聚于目力所及那片烟云氤氲热气腾腾处,那座叫作哈尔滨的城市。白天活力四射,傍晚,夜幕落下,然后点上盏盏冰灯,拢着那么晶莹的光,在整个白山黑水梦境的中央。

—— 阿来《哈尔滨访雪记》

猜你喜欢
冰雕沙拉哈尔滨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自然冰雕
北方现代冰雕的创作与发展趋势初探
水果沙拉
梅花“冰雕”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可口的沙拉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夏日罐子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