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间歇指令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2021-01-13 04:50尹述旺
医疗装备 2020年24期
关键词:脱机指令呼吸衰竭

尹述旺

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八一医院)急诊科 (江苏南京 2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病情呈现为不可逆性发展,以肺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后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极有可能进展为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针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以机械通气最为常见,但诸多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模式的不同,对于患者的呼吸能力、血气指标等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1-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同步间歇指令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在急诊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原八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61~86岁,平均(68.32±6.15)岁;病程5~10年,平均(6.25±1.87)年。试验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62~87岁,平均(69.18±7.03)岁;病程6~11年,平均(7.11±2.0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由CT、肺功能及血液生化检验确诊;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循环系统存在异常;肺部感染严重;伴随心律失常;中重度昏迷。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FlexoST30无创呼吸机(苏州凯迪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治疗。

对照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运用辅助控制(A/C)模式持续通气4~12 h,病情稳定后改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设置呼吸机吸气压力为15 cmH2O,呼气压力参数为4 cmH2O,氧气流量参数为3 L/min,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将潮气量调整至5 ml/kg。

试验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治疗:首先对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压力支持通气水平为6 cmH2O,潮气量参数为8 ml/kg,呼吸频率为14次/min,机械通气总时间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将同步间歇指令频率降低至5次/min,待患者呼吸处于稳定状态后撤除呼吸机,撤除呼吸机指征心率为(90±15)次/min、动脉收缩压为(130±22)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为(45±8)mmHg、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为(85±7)mmHg步骤。

1.3 临床评价

(1)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2)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PaCO2及PaO2;(3)详细记录两组各项临床症状(咳嗽、喘息、气促、哮鸣音)消退时间及脱机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FEV1、FVC及MV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血清CRP水平、PaO2及PaCO2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RP水平、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RP水平、PaO2及PaCO2比较

2.3 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脱机时间比较

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及脱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脱机时间比较

3 讨论

COPD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极高的进展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特点主要为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发病后患者的肺通气血流比值持续下降,最终引发缺氧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二氧化碳潴留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COPD患者多合并呼吸衰竭,以呼吸频率、血气指标等多种体征异常为临床主要表现,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患者主要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现象,控制疾病的进展,且治疗效果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3-4]。

间歇指令通气主要是依据预先设置好的时间间隔,即时间触发的方式,对患者开展周期性容量或者压力通气治疗,治疗期间可以允许患者以任何设定值的基础压力水平开展自主呼吸,而在指令通气过程中,自主呼吸的基础压力值可以设置为环境压力或者是稍高于环境压力,而在患者自主呼吸时,可以在持续气流支持下完成自主呼吸或者机器依据实际需求将阀门打开再允许患者自主呼吸。有研究显示,与适应性支持的通气治疗模式相比,指令通气触发的方式一般为患者触发或者设定的时间触发,而不是只有时间可以触发,和间隙指令通气非常相似,患者可以在两次指令通气的间隔期间通过呼吸机环路实现自主呼吸[5-6]。操作人员预先设定好决定性的时间间隔,也就是呼吸的频率,让呼吸机静待患者进行下一次呼吸努力,如果呼吸机感知到患者在努力自主呼吸,就会输送一次指令通气来帮助患者完成自呼吸的目标压力或者目标容量,指令通气最大的呼吸频率以及触发的灵敏度均由医师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前预设,可增强患者的肺顺应性,提升患者呼吸的适应度与舒适度,逐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控制病情发展[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FEV1、FVC、MVV及PaO2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PaCO2均低于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脱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同步间歇指令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用于急诊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炎症指标,缓解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脱机指令呼吸衰竭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两种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
中断与跳转操作对指令串的影响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