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超声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1-01-13 04:50谢钦瑞
医疗装备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丙组肥厚型心尖

谢钦瑞

宁德市中医院超声科 (福建宁德 352201)

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是以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为特征,常侵犯室间隔,导致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或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心前区闷痛、易发疲劳、心悸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晚期会出现左室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生命安全[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均属于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而其中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又分为梗阻性与非梗阻型肥厚系疾病。与典型肥厚型不同,心尖肥厚型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与压力阶差。但两种类型的病情预后均相对较好,猝死发生率较低,在发病早期针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脏超声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心尖肥厚型患者设为甲组,30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患者设为乙组,30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设为丙组。甲组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45~62岁,平均(52.37±5.83)岁。乙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5~63岁,平均(51.85±5.07)岁。丙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4~64岁,平均(53.37±7.08)岁。3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诊断标准: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肥厚>15 mm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根据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30 mmHg(1 mmHg=0.133 kPa)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而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30 mmHg则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1.2 方法

对3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患者取侧卧位,采用飞利浦iu22(美国飞利浦公司,编号15013731J)对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5~10 MHz,观察患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心脏切面、心尖四腔、胸骨旁二尖瓣口及左心室长轴切面等部位是否有无节段性心壁运动异常表现,对疑似节段性心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针对处理;计算患者射血分数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参数。

1.3 临床评价

(1)收集3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置于冰箱中待检。使用ST2000血气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192222635)采用双向测流免疫法检测患者的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2)记录3组心脏超声相关检查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以及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NT-proBNP水平比较

甲组NT-proBNP水平为(840.63±105.37)fmol/L,乙组NT-proBNP水平为(1 514.32±132.83)fmol/L,丙组NT-proBNP水平为(1 010.63±125.37)fmol/L。甲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乙组、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746,P=0.001)。

2.2 3组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3组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IVS、LVPW及LAD水平均低于乙组、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LVEDD水平低于甲组、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可引起心源性猝死,而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多发于室间隔基地部位以及左心室侧壁。其中非梗阻型特指在肥厚型心肌病发生以后左心室流出道未发生梗阻现象,该型患者往往无严重临床症状表现。而梗阻型的室流出道梗阻明显,往往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相对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率较低,多发于左心室尖部。由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心肌肥大,从而引发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导致心肌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最终可诱发心衰,因此提高对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对临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血浆NT-proBNP作为脑钠肽前体之一,其水平能够预测心力衰竭的发生,且可以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NT-proBNP也可用于评估肥厚型心肌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测肥厚型心肌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情况[4]。心脏超声作为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用检查方式,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势,但其会受声窗的限制,从而导致心尖部位的室壁观察情况不够理想,且对心尖部厚度的测量也存在一定变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LVPW、IVS及LAD水平均低于乙组、丙组,乙组LVEDD水平低于甲组、丙组,而甲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乙组、丙组,提示超声指标降低而NT-proBNP升高,可能超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左室顺应性降低,导致左心房扩大,肥厚型心肌病出现缺血的情况所致[5]。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差异较为明显,在一般情况下,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以及压力阶差。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概率较低,而出现病理生理异常多是由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较差,导致左心房扩大,而左心房扩大又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6]。因此,对于左心房扩大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心房颤动、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因时间、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今后还需开展更多的相关性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将心脏超声应用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且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清晰,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丙组肥厚型心尖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欢乐过大年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甜蜜养颜季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别爱